Unit5TextA身体不适能导致疾病吗?健康是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多维体验。当我们感到不适时,我们的身体平衡会被打乱,疾病就会迅速来袭。引起失衡缘由多种多样,如持续承受的压力、忍受的痛苦和尝受的各种心酸等。我们的饮食习惯、解决冲突的方法、驾驭生活的方式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我们不是浑浑噩噩、漫无目的地过活,我们对生活和健康就拥有神奇的掌控力。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健康危机出现以后才去寻求改变?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缓解一些身体疾病,一来我们要关注我们的身体,二来我们还要消除那些可能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失调。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过活得怎样,我们的身体不断地向我们发送积极和消极的信息。然而,有些人把自己的生活设为“自动驾驶”模式,并不刻意掌控生活。他们每天疲于奔命,超负荷运转,无暇顾及自己。如果身体出现任何状况,他们就忍着。这就是为什么疾病会不期而至。当我们考虑何为健康时,我们想到的是无疾病及健康,我们常常将健康与有无症状混为一谈。健康是一种涉及我们生存的每一方面的状态:身体、心理和精神。为了达到真正的健康,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生理及心理极限,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平衡和健康。当我们处于健康状态时,我们充满能量和活力。健康的人步态矫健,举手投足间可见其心态温情平和。不适的文化特征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困惑的时代。人心受到蛊惑,受各种歪理邪说的感染,有半真半假的报道、有恐怖骇人的杜撰、还有赤裸无耻的欺骗。可悲的是,有些谎言其实是一种自欺。我们受蛊惑,身陷迷茫是因为我们活得浑浑噩噩,被逼得东奔西撞、晕头转向,不再用心于我们的内心真实和身外现实。任何职业、宗教或社会似乎对此都不能置身度,具有完全的免疫力。专家和骗子都在争相出招蛊惑人心,彷徨迷茫的幻影充斥着社会和媒体的各个方面。虚假这种病毒已经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并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思想里,似乎无人能够完全幸免于这种瘟疾。同时,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文化中:重思考轻感受,重理性轻直觉和良知。长此以往,我们的身体智力由于缺乏使用而受到抑制或者干脆进入休眠状态。由于要应对复杂和持续紧张的生活方式的需求,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要应对巨大的压力。我们这些人工作时间长,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由于缺乏娱乐时间,我们极易忽略身体的需求。我们匆匆弄点快餐,边吃边开车,还不忘在咀嚼吞咽的空隙打个电话。我们养成了坏习惯,忽略了自己与身体的联系,以及无所不知的身体所发出的重要信号。这种生活模式终将导致自我限制、自暴自弃,甚至自我毁灭的行为,损害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无法充分发掘潜能。和我们大多数根深蒂固的情感、心理和行为模式一样,那些让人困惑的窘境日复一日,形成反复重复的模式,直至我们认识它们、并对此进行矫正和改变。就这样,我们脱离了和身体的联系,我们放弃了自我,也就不免失去了与生俱来的那种自信。我们越来越不敢冒险,失去了感知和认识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的能力,失去了说出真情的勇气。而且我们继续否认并压抑那些自我保护的感受。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痛苦、羞愧、恐惧、悲伤、困惑和孤独。恐惧、否认以及切断与身体和感受的联系成为一种无意识、自我保护的习惯,一种对生活的默认反应。最深层的自我被抛弃,我们凡事不会全力以赴,而是处处明哲保身,即事事确保不输。健康健康是个进程,涉及多个方面。生活中我们面临的多数问题,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其根源或解决方法都是多方位的。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致万事聚,亦可致万事散。我们不得不慢慢建立自己的健康百宝箱,每天花点时间倾听自己的身体,尝试去感知身体为了减轻不适有那些需求。我们一定要勾绘健康的全景。我们天生会自我康复。我们中的一些人身体强健而情感脆弱,另一些则情感强韧而身体脆弱。视生活阶段和人生经历不同,还有一些人则会两种情形兼而有之。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身体,理解我们的思想,拥抱我们的精神之路。一旦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关联,下一步就变得更为清晰。健康应该从关注小事着手。我们必须诚实检视自己的生活,而后确立改进的意愿。健康不是目标而是一个过程,一段旅程,一种重塑生活的方式。我们必须通过聆听和关注身体,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身体和心灵达到一种平衡。我们应该不吝时间来感受我们的情感,关爱我们的心灵。我们必须小步前行,像察觉并解决矛盾那样小心翼翼。巩固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意识人在生活中有得过且过的天性,整日忙前忙后,没有太多的思考或反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感受就会被麻痹。这种习惯也会形成一种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为了更有意识地活着,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并积极进取,保持清醒的方法之一便是检查身体中阻滞健康,使我们情感不畅、心理添堵、身体痛苦的因素。在我们孩提时,大人训导我们要掩饰糟糕的感觉和情绪。我们很快意识到生气或伤心是不稳妥。母亲对着你的情绪大喊大叫,而父亲则在我开始发怒时则转身离开。就好像我们非常害怕纯粹的情感,将它们远远推开。可问题是被压抑的情绪会在身体里淤积,从而导致焦虑、抑郁以及其他身体不适,比如心脏病,脖子发僵或者其它更严重的问题。当我们认真面对我们所害怕的情绪或感受时,我们会发觉生活中会少了很多忐忑不安。这是因为一旦被压抑的情绪得以排解,它就会变得无足轻重,而后一切峰回路转,似乎都好了起来。然而于此之前,我们必须坦诚面对我们真情实感,否则我们无以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有很多工具能增强对这些情绪的感知,如记日志、冥想和全身扫描。我们的情绪也受我们对待我们身体方式的影响,一些生理因素之所以影响情绪就是因为思想、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害怕的情绪不会轻易消失,我们的身体必须先化解那些有害情绪才能继续前行。未竟之事也不会自行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发突出和紧要。它会反复出现,直到我们对它施以关注,并着手处理那些需要我们聆听并接受的部分。如果我们抵制愤怒,世界终究会有原因使我们愤怒。如果我们厌恶自己软弱或忧愁的情绪,世界就会如雨倾盆,给出种种理由让忧思萌发,让我们尝尽忧愁。我们抵制的事物通常会固守留存。不论是愤怒、恐惧或是羞愧,我们必须与这些内心的魔障握手言和。一旦与它们和解,我们会成为完整无缺的人。那些与自己的情感保持亲密接触的人通常不会有躯体症状,因为他们已经在关注身体内在的状况。当我们感受到难以摆脱的痛苦或持续折磨的疾病时,出现许多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健康问题,注意到这一点十分重要。我们必须询问自己在压制那些感觉或记忆。如果我们对某种感觉无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确实并不知道它的存在。这当然不是我们的过错,也不是软弱的表现。然而通过自我反省,我们便能大大增加自我康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