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而信息技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二、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系,重视学生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课题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结合具体理论学说,论证本实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实验意义。(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搞好阶段性的评估,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评测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等。(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4)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四、研究管理(一)研究前期——找问题做准备1、课题前期找准问题。实验前期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大量的调查中我们找准了真实的问题,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2、梳理问题找出原因。我们从梳理中找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应用理念的问题,二是应用技能的问题,三是缺乏专业技术支撑的问题,四是信息技术整合理论和整合操作程序模糊的问题。3、开展课题研究培训。为打造一支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一是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应该是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用的好、用的恰当、用的适时、用的高效,正是本课题应用信息技术的宗旨。二是注重课题研究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支撑,我们布置实验教师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并组织了多次集体学习。三是强化技能培训。研究初期,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能力的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4、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科研意识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首先必须用理论知识来武装教师头脑。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用各种形式经常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学习,二是优秀课例学习,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上网、看书学习,这一习惯从课题实验伊始一直延续至今,同时,每两个星期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大家就所看到的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力求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教师的实践,努力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素养。(二)研究中期——开展研究1、专业引领,加强备课。一是领导班子专业引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初都深入课题组进行教材辅导,使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了解知识体系。然后再结合典型课例进行示范引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细致的课例分析,以面对面的形式将意见反馈给上课教师本人。二是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校本研修中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在集体备课中,他们首先拿出自己对所要研究课例的整体分析,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剖析,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整合的策略等多方面进行讲解阐释,引发学科组教师的思考,并指导本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2、提高能力,课堂实践。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校本教研活动,同题异构的专题研讨活动等。3、多种途径,反思评议。一是录像反思,发现问题。可以将实验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说课、常态课片段等进行录像,通过教学录像勾勒出教师成长的动态轨迹,提供教师“自我分析”的素材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发现问题,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集体会诊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借助网络、解决问题。我们借助论坛、教师博客、专题研讨、网上沙龙等,实现资源共享,解决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开拓了教研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4、总结规律,理论提升。专业指导,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依靠专家的引领,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课题组多次邀请区数学教研员宋科长、市数学教研员杜小虎老师来校指导实验课,尚青青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张立云老师的《圆的周长》、孙雪静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得到了杜老师的高度好评,在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5、广泛运用,推动探究性课堂教学。(1)共同实践,扎实研究在确立了研究重点之后,课题组召开了教研组长例会,在例会上,向各位教研组长传达了本学期课题的研究重点,要求各教研组确立本组要研究的课例,并对该课例的教学环节进行研究设计。各教研组长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老师学习相关的资料,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在确立了富有个性的教案之后,课堂教学便成了教师研究的中心环节。各年级组采取多种形式,或同课异构,或一课多磨,确保了课题研究的质量。(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我们坚持每月两次次的例会制度,月底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坚持举办课题实验教师汇报交流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节中,上一节课题研究课,设计一篇优秀教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案例或论文。五、阶段性成果1、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课题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王伟老师制作的《圆的认识》网络版课件被中央电教馆收录,蔡玉彤老师制作的课件《圆的面积》在河北省优秀课件评比中获二等奖;孙雪静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获开平区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并将代表我区参加唐山市的比赛;刘琪老师在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比赛中,《平移与旋转》一课获二等奖;冯健辉老师在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比赛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获一等奖,同时该课还获得了唐山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优质课评比的一等奖;蔡玉彤老师《圆的面积》一课在国培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教师们撰写课题论文的水平也逐步提高。由杨老师的《借助信息技术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在河北省教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该论文还被发表在《小学数学报》上。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提高:(1)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学生的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绘图、文档的编辑、网上搜索等技能,部分学生已掌握演示文稿、动画、网页的简单制作,学生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并能经常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2)学习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信息。如五年级数学中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师布置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用小方格量、通过割补转化”等等方法。(3)由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生成、加工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2、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首先,在备课上注重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研究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制作教学课件,精心思考学生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生活数学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图解”、“情境”、“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后,教师也十分注意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信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知识的存储器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动脑,主动动手,兴致勃勃,课堂初步成为学生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相互协作,争论研究,自主操作实践,初步形成了独立探究的能力。4、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我校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自2012年起已进入实践研究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我们分为了四个领域进行研究,它们是:数与代数部分、图形与几何部分、统计与概率部分、综合与实践部分。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研究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部分,并总结归纳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与代数、信息技术环境下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师教学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主动探究交流发现引导探究指导归纳演示启迪突破难点练习反馈巩固提高设计习题因材施教内化应用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资源创设情境感知问题认知冲突反思提升拓展运用总结体验迁移发展总结归纳拓展思路教师教学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3、开展实施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建设原创性专题教学资源网站。开发专题教学资源网站是实施整合、开展信息学习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种模式。我们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自主开发了资源型学习网站。要求教师们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必要时由教师自己开发研制,形成电子素材库、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网络课件等学科资源网站,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学校资源库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自行购置了一些教好的资源软件,另一方面组织我校的教师自己制作、下载一些新颖实用的教学课件,我们不仅将校园网作为学校工作的窗口,还将校园网建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一个交流平台。4、积累了大量优秀的论文、案例、反思等文本资料。自课题开展以来,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并提供了多节精品课例,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探究释疑动态模拟演示促进知识内化有效突破难点提炼数学模型模型建构合作交流形成规律联系生活实物抽象几何图形强化动机激发兴趣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借助媒体分层训练拓展提高情境设疑六、课题研究的体会和反思1、经过课题研究,我们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自身成长、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应用时要防止追求课件表面化的奢华和大容量,要辩证地看待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我们应该始终摆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辅助”位置,恰如其分地发挥它的效能。要取缔只具有展示书本或代替板书功能的课件的展示。同时课件不能替代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决不能以媒体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