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作者:朱鹏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4期摘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那么现行中学教育中有哪些不利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呢?从教育思想、人才观念、教育目的、师资力量、教育方式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关键词:影响;创新能力;因素;对策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曾坦诚地向温家宝总理建言,要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直击国人之痛的“钱学森之问”更是成了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成了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反思我们的教育,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之路,是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担当的责任。那么,在我们现行的中学教育中存在哪些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呢?我们又该怎样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试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影响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钱学森在回忆他的中学生活时这样描述:“六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可见,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审视我们当前的中学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1.从教育思想看,一些不当的教育行为,无法激起学生对未知世界深入探求的欲望爱因斯坦早期就读于慕尼黑的路提波德中学,正是由于那些死记硬背的功课和死板、专横的教育方式,使爱因斯坦沦为“差生”而提前离校。报考联邦工业大学失利之后,他来到了阿劳小镇上的州立中学复读,由于阿劳州立中学推行的是瑞士教育家佩斯特洛齐的民主和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学生自我负责,老师的责任是向学生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点燃他们好奇心的火花,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的智力自由发展。在这座学校里,爱因斯坦逐渐变得乐观、自信,他对知识的渴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里,爱因斯坦对自己的人生作了第一次果断的规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清时校长说:“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我们很多人高举着尊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的大旗,却做着扼杀儿童天性、强行共性制约的事。我们龙源期刊网的学校,又有多少不是在重复着慕尼黑的路提波德中学老路呢?又能有几个学校能像阿劳州立中学那种民主和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为学生点燃好奇的火花,激起求职的欲望呢?2.从人才观念看,以分数论高低的片面人才观,使大批可塑之才遭遇冷落在相当一部分老师的眼里,顺从、善考的高分学生是未来的希望,而那些有些叛逆、不听话的低分学生往往被冠以“差生”的头衔。他们常常是被批评和遭冷落的对象。殊不知,创新型人才不仅仅局限在数理和文学方面,在领导能力、体育、艺术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创新人才。事实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些在中学阶段表现平平甚至不被看好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反而成了某些行业的拔尖人才。可见,今日的某些学习障碍儿童,或许就是明天的创新人才。未来的创新人才既可能在超常儿童中产生,也可能在普通儿童中产生。抱着传统的人才观不放,奚落、边缘化乃至打击那些“另类”学生,会成为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乃至埋没创新人才的又一因素。3.从教育目的看,没有切实将人的发展作为目标无论国家对中学教育进行了怎样的定位和强调,都改变不了一个确切存在的现实,那就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无非只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共同目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考取更好的学校。在这里,学校迫于来自于家长的、社会的以及学校间竞争的压力,不得不以牺牲学生的时间为代价,加班加点,督促学生完成那些繁琐、无味以及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几乎不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能围绕那些无休止的练习和机械式的重复,日复一日地死读。而这种拼命式的学习往往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告终结。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欲望无疑被削弱了。4.从师资力量看,较为低下的教师素质难以担当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没有带来师资力量的同步提升,与此相反,更加细化的社会分工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吸收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导致师范类高等院校在同档次学校的招生中一直处于劣势。5.从教学方式看,大班额、泼水式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前的教育模式,大班额授课制是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是能较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学效率较高,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难度的把握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有时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都很难,因此,针对性较差。其次,由于大班额的限制,不可能有太多的互动,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个性特长的展示无疑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次,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考试的学习模式,在长期的强化后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过于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辨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很难得到磨砺和提高。龙源期刊网从考试评价制度看,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父母的管教下拼命地学习,将自己的目标确定为考取理想的大学。因此,学生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应考的大战之中,他们不是为兴趣爱好而学,不是为个性培养而学,不是为终身发展而学,而是通过各种机械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取考试成绩的高分,这必然导致应有素质的低下,导致对他人和社会的漠然,导致应有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的贫乏,甚至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当然,也就缺少丰富的个性、创新能力和应有的实践能力。可以说,不少孩童天真烂漫的天性被这样的考试所泯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二、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1.端正教育思想思想决定境界,思想决定行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从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等,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先进而又充满智慧的教育思想。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端正教育思想就是要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武装和指导我们的行为,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将那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我们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绝不能为眼前和局部利益所左右,就是要像爱因斯坦当年就读的阿劳州立中学、钱学森就读的北师大附中那样——向学生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点燃他们好奇心的火花,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就是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品德、素质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充盈着活力和智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就一条宽广的发展道路。2.更新人才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领域也越来越宽,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也应当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也需要艺术创新人才和体育创新人才。他们可能是某方面的专家和能手,但我们也应当承认,他们在某些方面有可能存在着不可理解的缺憾。骏马可以一日千里,但不会捉老鼠,此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质和天赋,做到不苛求、不强求、不求全责备,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的行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力才能得以开发,创新萌动才能得以保护。龙源期刊网明确教育目的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高中,每年招收的多为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尽管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每年都苦苦拼搏,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文化课上,但到头来考上好学校的不仅是凤毛麟角,而且将来学生真正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要求全体教职工要站在未来的高度来看待今天的教育,站在人的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实施今天的教育。告诉家长,优秀的道德品质,出类拔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正是现在乃至未来所需要的,应当成为我们的终极目的。在此基础上,学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依托,以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为突破口,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堂教学互动化,德育教育专题化,课余活动序列化,特长培养常态化。学校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往昔谁也看不起的三流学校,频频在全市诸如广播体操大赛、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中学生才艺展示等赛事中夺冠。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感受到,我们不仅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还要反复向家长和社会做广泛的宣传,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我们的教育从急功近利的桎梏中挣脱出来,一切向着人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方向努力。4.优化师资队伍1955年,钱学森到师大附中看望老师时说:“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6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他对林砺儒、傅仲孙等老师的印象十分深刻,甚至说,听傅老师的几何课,使他第一次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纵观中外有作为的拔尖人才的学生时代,无论是对牛顿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贝诺、伊萨克·巴罗,还是造就了爱因斯坦的阿劳镇州立中学的老师们,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渊博的学识、锐利的慧眼、科学的方法和严谨治学的态度。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优化我们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首先要从抓好入口开始,探索新教师的准入标准和准入制度,不仅要重视教师的知识结构,更要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师德水平。其次,要建立教师队伍的调整机制,将那些不适合做教师的同志及时调整到适合的岗位上,要在解决这部分教师离开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第三,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对老师进行培训,不断充实和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第四,要建立良好的校内人文、学术氛围,让教育尽可能地远离功利和世俗的侵扰,让教师切实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引路人。5.转变教育方式龙源期刊网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指出,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我们要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这一讲话不仅道出了我们当前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指出了转变教育方式的方向。在最近的一个时期,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国内外很多学校在转变教育方式上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变教育方式尽管会有很多的阻力和艰难,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困难而萎缩,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6.改革招生制度北京大学高松等11位知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信中写道:“人的素质具有多样性,包括品德、意志、体质、情感、兴趣、志向、习惯等在内的诸多重要素质都是高考难以有效考查的,‘唯高考分数论’的招生体制必然会引发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考试科目和内容,而忽视其他素质培养的倾向。长此以往,民族素质将不堪设想。”可见,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势在必行。要缓解高考对学生的压力,就必须彻底改变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制度,目前有的省份对有的学科已经试行一年多考的制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避免了因一次失误导致终生遗憾情形的出现。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