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美国管理大师麦格雷戈: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一定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以及人性行为的假定。Page2组织管理中的个体行为因素早期认为每个人都是相同无差异的(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思想)认识到员工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现代的管理思想认为个体差异对组织管理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员工之间是有差异的有差异是好事组织看待员工方式的变化Page3行为绩效目标知觉学习个性动机刺激能力评价与奖励人的内在因素,难以捉摸,所以被称为“黑箱”。在科学家的努力下,“黑箱”的秘密被逐渐打开。需要对个体行为的解释Page4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个性的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倾向心理特征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社会知觉价值观角色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Page52.4关于人的理论2.12.22.32.5需要、动机与行为价值观与行为知觉与行为态度与行为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人性假设理论Page7一、人性假设理论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一)经济人假设(麦格雷戈)(二)社会人假设(梅奥)(三)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四)复杂人假设(沙因)Page8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观点(1)人类趋于天生懒惰,不愿意多做工作;(2)人们缺乏雄心和进取心,怕负责任,宁可接受别人的领导;(3)人们以自我为中心,忽略组织的目标;(4)人们习惯于抵制变革;(5)多数人是愚笨的,无创造力,常有盲从举动;(6)人们只有生理与安全的低级需求,没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只注重对工作任务的管理;(2)采用“胡萝卜+大棒子”的管理方法(手提大棒,柔声细语);(3)管理工作是少数管理者的事情,员工只是服从指挥。Page92.“社会人”假设除了物质条件以外,人类的工作是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动机的。与“社会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组织目标的完成,还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员工的需求上;(2)管理人员要注意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在进行奖励时,应提倡以集体奖励为主、个人奖励为辅的奖励制度;(4)管理人员的职能不应只限于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处理,而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还应在领导与员工之间起到联络的作用;(5)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让员工或下属不同程度地参与组织决策的研究与讨论。Page10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主要观点(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合适,人是乐于工作的。(2)控制和惩罚不是驱动人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办法,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3)人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工作的理解和感受。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任务,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4)人对目标是否尽力,依赖于完成目标所得到的报酬。在这些报酬中,最主要的不是金钱,而是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5)大部分人都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多数情况下,一般人的智力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6)员工的自我实现倾向与组织所要求的行为之间并无冲突,如果给员工以机会,他会自动地将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Page113.“自我实现人”假设(续)与“自我实现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管理的重点又从人际关系转移到工作环境上来,即主张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力,实现自我。(2)管理者的职责在于:排除使人的才智难以充分发挥的障碍,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分配其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3)奖励制度从外在激励转为内在激励。(4)实行的是保证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管理制度,如实施管理权力下放、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以及制定发展计划等,使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结合了起来。Page124.“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观点(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因人而异,而且也因时、因地、因所处情境而异。(2)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有多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工作或在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4)由于人的需要、能力等的不同,对同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组织应根据员工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Page134.“复杂人”假设(续)与“复杂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应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时而采用固定的组织形式,时而采用灵活的、变化的组织形式。(2)根据组织情况的不同,采用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3)根据员工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权宜应变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德费的ERG理论Page1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成长性需要缺失性需要二、需求、动机与行为Page16主要观点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即需要是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很多需要,但其中必有主导性需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性需要所决定的;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长发展密切相关;当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之后,需要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但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Page17ERG理论(Alderfer,1969)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E生存需要(Existence)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利、安全条件等R关系需要(Relatedness)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G成长的需要(Growth)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Page18ERG理论•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与区别ERG理论不强调人的需要的严格顺序。即一种需要的满足,不一定会导致需求上升的趋势ERG理论提出,人的需求出现挫折,会导致需求产生倒退的现象ERG理论认为,关系与成长需要的满足,其需要有时不但不会转移,反而会有进一步上升和增强的趋势Page19需要层次理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需要的层次诱因(追求的目标)管理制度与措施1生理需要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休息)、住宅设施、福利设备2安全需要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止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3社交需要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群体活动制度、互助金制度、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4尊重需要地位、名分、权力、责任、与他人报酬之相对高低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奖金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5自我实现需要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Page20动机(motive):引起动作为什么有的人做某事的动机很强烈有的人缺乏动机呢?同一个人的动机有变化吗?请举例讨论你的观点。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动机水平不仅因人而异,同一个个体的动机还因时而异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Page21行为动机刺激个体行为模式需要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一种主观状态需要多种多样需要有时空变化需要结构需要一定产生动机吗?动机一定导致行为吗?一个些心理因素或一种过程动机各种各样动机强度动机方向性动机的坚持性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行为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三类行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间接行为意向愿望驱动力Page22叶克斯—多德逊定律①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成“倒U”关系,即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②在解决困难任务时所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要低于解决容易任务时所需要的最佳动机水平。Page23三、价值观与行为什么是价值观(value)?一个人关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与不可取、重要与不重要的观念。包含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价值观是客观判断还是主观判断?是关于“真或假”的判断还是“对或错”的判断Page24价值观体系纳入不同偏好层级的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组织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信仰(认同)价值观执行价值观Page25个人价值观的来源遗传社会环境因素:民族文化、家庭教育、教师、朋友等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遗传和环境之间的比例——40:60Page26终极价值观工具价值观价值观弥尔顿·罗克奇——价值观分类手段Page27终极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重要性等级排序)终极价值观工具价值观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令人兴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成就感(持续的贡献)和平的世界(没有战争与冲突)美丽的世界(自然美、艺术美)平等(兄弟般平等、所有人机会均等)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幸福(满足感)内心和谐(没有内心冲突)成熟的爱(生理和精神上的亲密无间)国家安全(免遭攻击)快乐(快乐闲暇的生活)拯救灵魂(被拯救、永恒的生活)自尊(自重)社会认可(尊敬、钦佩)真挚的友谊(亲密的伙伴)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雄心勃勃(努力工作、有追求)思路广阔(思想开放)能干(有能力、办事有效)欢乐(轻松愉快)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干净(整洁)宽容(愿意谅解他人)助人(为他人的利益而工作)诚实(真诚、真实)有想象力(大胆、有创造性)独立(自立、自给自足)智慧(聪明、善于思考)有逻辑头脑(始终如一、有理性)关爱(有爱心、温柔)顺从(有责任感、值得尊重)礼貌(彬彬有礼、有风度)负责任(可靠)自我控制(自律)资料来源:Robbins,OrganizationalBehaviorPage28三、知觉与行为知觉指的是,个体为了给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影响知觉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它们可能引起知觉的偏差和歪曲。知觉的影响因素可以从知觉者自身因素、知觉对象的特征和知觉发生的情境三个方面来把握。知觉知觉者自身知觉发生的情境知觉对象特征Page29美女还是帅哥?Page30仔细看看他们是谁?Page31起航?Page32你能找到拿破仑吗?Page33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来判断事物属性。运用: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自身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Page34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整体行为特征。“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及袈裟”启示: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防止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奥巴马)Page35归因理论(attributiontheory):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它是一种行为改造理论。Page36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归因理论Page372.归因的三个要素哈罗德·凯利(HaroldKelley)提出了一个解释人们怎样决定他人行为的原因的模型,他认为进行归因时人们关注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归因要素一致性(consensus)一贯性(consistency)区别性(distinctiveness)Page38Page39行为结果归因模式成功失败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能力、任务难度努力、机遇满意、自豪幸运、感激工作努力积极性提高降低挫折、无助不满、敌意降低努力积极性可能提高行为结果归因模式成功失败能力努力任务难度机遇赞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