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1.游戏与劳动有三种关系:劳动前的预演,游戏与劳动的结合,劳动后的再度体验。2.原始态的游戏主要表现为想象性游戏和运动性游戏。3.古代教育家对儿童游戏的认识:1)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干预主要表现在成人对儿童自发游戏的态度上。凡是符合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伦理价值观的游戏,被视为正当的游戏,其能完善儿童的品行,因此不加干涉;凡是与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伦理价值观相悖的游戏,则是不正当的游戏,因其将败坏儿童的品质,必须加以禁止。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乐学的思想是从孩子的年龄点出发,来论述和看待作为教育教学形式的游戏的。其目的是通过游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使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正当的学习,以“学而优则仕”,“惟有读书高”的境界,培养新一代仕儒君子的理想。4.古代儿童游戏的类型:益智游戏,文字游戏,幻术游戏,偶戏,运动性歌舞游戏,生活游戏,童谣,野趣。5.古代儿童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自然。第二章1.精力过剩说的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2.松弛消遣说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帕特里克。3.预演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门对象来研究的人,著有《动物的游戏》和《人类的游戏》。4.预演说的价值在于,他第一个强调了游戏的实践意义,强调了游戏中的学习,把游戏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6.精力过剩说和松弛消遣说是将游戏视为能量的调节,而预演说和重演说则是把游戏解释为本能。7.早期游戏理论的共同特征?(1)主要关心的是人的本性中有哪些因素导致人的游戏以及游戏的工用问题,不关注游戏的个体差异和特点。(2)都受到被称为当时的“时代精神”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都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的游戏生物学化(3)主要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说明什么是游戏以及为什么游戏的原因4)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践基础。8.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奠定了他游戏说的基础。9.游戏的调节机制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2)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10.帕勒的角色动机说,帕勒是侧重于从角色扮演这一角度来扩展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的。11.分析性游戏治疗,安娜•弗洛伊德和克林最早将游戏引进儿童情绪困扰的治疗。12.发泄性游戏治疗分为主动性治疗和被动型治疗。13.行为取向治疗这一方法认为,行为是由环境塑造的,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本身又有强化的效果。14.游戏的认知基础,皮亚杰把智慧看作是生物摄影的延伸,即认为智慧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这种适应是在同化和顺应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实现的。15.同化: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16.顺应:顺应就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17.象征性行为的特征:1)独立于现实又从属于现实2)来自对他人的延迟模仿。18.皮亚杰强调的是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并不注重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19.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原则: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应当是有目的的,自觉地;这种指导应当服务于教育目的,保证游戏的方向性;指导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按步骤教会儿童游戏,指导先于游戏。20.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关照游戏与儿童情感的发展、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21.游戏的激活理论又叫唤醒理论,内驱力理论.22.研究元交际特征的意义:1)游戏的元交际理论为追溯意识的种族演化史提供了依据2)游戏是通过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的途径和必需的技能3)游戏的元交际特征对幼儿意味着什么。第三章1.从行为意向的角度解释游戏的主要特征:1)游戏不同于外在目的性行为。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它既不受原始驱力的控制,也不受必须遵循的社会要求的控制,又不受引发行为的诱因形式的控制。2)游戏不同于结果性行为。游戏是摆脱了用手段——目的的形式来考虑问题的束缚,考虑的只是手段,目的并不重要,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3)游戏不同于手段性行为。手段性行为是按物体的意义或实际用途来使用工具的,但是在游戏中,游戏者不是按物体的本来意义使用它的,因为游戏行为并不是类似现实活动的真实表现,个人并不是真的在打架,而是在玩打仗的游戏。4)游戏不同于探索性行为。游戏是发生在对事物熟悉的情况下,有助于引起一种特殊的兴奋作用,使机体维持一种最佳的兴奋水平。5)游戏不同于真实生活的规则性行为。游戏使游戏者摆脱了外部强加的规则而产生的自由,是一种没有外在约束的意愿活动。6)游戏不同于性闲荡。这一特征表明,游戏是一种动态性行为,它要求游戏者积极的参与活动,这就使游戏与幻想、懒散和无目的的闲荡等区别开来了。2.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一.愉快与严肃(1)游戏是愉快的活动。(2)游戏不是非严肃的活动。(3)伴随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问题是工作性质的严肃性与游戏中的严肃表现是有区别的,关键是部能将伴随着的外部情绪表现与内部情感体验混为一谈。工作性质的严肃性给工作的人带来紧张和压力,从而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二.手段与目的(1)游戏无外部强加的目的。游戏的愉悦性正是源自于它不受外部强制目的的控制。(2)游戏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一个具体的游戏行为都是有目的、有结果的,是一种手段——目的性行为。(3)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三.自由与束缚(1)游戏是自由的。游戏的重过程、轻结果,重手段、轻目的的特征正体现了游戏的自由品质。(2)游戏是有规则约束的。在游戏中,儿童总是学习把自己的愿望与游戏的角色及角色的规则,与游戏的材料及材料的特点联系起来。(3)游戏规则的遵守是自愿的。四.假象与现实(1)游戏是假象的活动。假象的情景是把游戏从其他活动中区分出来的标志。(2)游戏活动从属与现实。游戏是现实的后继活动,是现实的反映活动,它源于现实又从属于现实。(3)游戏用假象改造了现实。五.练习与探索(1)游戏是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游戏总是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以操作所熟悉的材料而展开的。(2)游戏水平在探索中提高。儿童就是通过游戏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游戏的水平和能力。(3)游戏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探索的。维果斯基提出的“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这一最近发展区就是意味着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探索。六.活动与幻想(1)游戏要求活动者的积极参与。(2)幻想状态是内化了的游戏。幼儿的游戏更多的体现为外显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外显的行为会逐步内化为幻想。第四章1.为什么说游戏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儿童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的,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其次,孩子为了学会用组合的方式谈话,似乎必须能够以贪玩的心理所促成的灵活方式与周围人交流,游戏就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伙伴的交流迫使他们互相表白,在贪玩心理的刺激下,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达,丰富了词汇,理解了词义。第三,儿童天生就有一种通过游戏联系刚获得的技能的冲动,包括语言游戏。2.为什么说游戏促进了想象力的提高?首先,儿童在游戏中对物的想象是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主动的。其次,儿童的想象从不稳定到稳定。第三,游戏又能是想象力逐步脱离外在活动状态,向内在活动转化。3.高级情感指道德感,美感,理智感。4.游戏与教育的区别:(1)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的单边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2)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来组织活动;(3)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5.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认识: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重上课,轻游戏,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趋向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统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6.本体性游戏:按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性游戏。手段性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般的乐趣,我们可以称之为手段性游戏。7.什么是基本活动:首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其次,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再者,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第五章1.社会性交往游戏的性质:重复性、指令性、模仿性、交互性。2.婴儿游戏的意义:1)积累了丰富的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2)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3)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个性的发展。第六章1.儿童游戏的分类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可分为:机械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2)从游戏群体社会性的角度可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从游戏时间的角度可分为:未分化型游戏、积累型游戏、连续型游戏、分节型游戏、统一型游戏4)从游戏者活动形式的角度可分为: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接受性游戏5)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可分为:动作技能性游戏、认知性游戏、社会戏剧性游戏、结构性游戏6)从教育实用的角度可分为: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的构成因素:情景迁移、物的替代、角色扮演3.基本的角色类型:机能性角色、对应性角色、关联性角色、同一性角色、想象性角色4..角色扮演动机:模仿动机、情感动机、认知动机5.角色认知: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6.结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后的一种游戏。7.结构游戏的特征:1)从材料上看,是一种素材玩具。2)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3)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8.构造游戏的指导内容有:识别材料的技能;结构操作技能;结构分析技能9.规则性游戏的特点:规则性、竞赛性第七章1.空间密度:是指儿童在游戏坏境中所占人均空间大小,即室内拥挤程度的指标,数值越低越显示拥挤。2.户外游戏场地从结构特征上可分为:传统的游戏场地、创造性的游戏场地、冒险性游戏场地3.现代的游戏场地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商业化的;二是自然化的。4.自然材料的游戏功用:首先,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得到自由的体验。其次,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再者,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获得发展的价值。最后,他们能从这些材料中尽兴。5.育儿方式:敏感型、冷漠型、专制型、温和型6.媒体技术(媒体的形式):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电脑媒体7.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儿童游戏中的性别差异?首先是遗传上的生理素质的差异,然而更重要的则是社会的角色期待。8.干预游戏的原则:(1)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首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特质;其次,了解孩子游戏的年龄特点。(2)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3)尊重儿童支配游戏材料的权利。首先,是对材料取用便利;其次,材料应该丰富;第三,提供的材料必须具有多功能性;第四,材料应该与儿童之间具有更大的互动性。9.干预的方法:平行游戏、共同游戏、现实比照10.游戏评价的原则:描述性、经常性、广泛性、形成性、个别性、整合性补充内容1.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预成性模式、生成性模式2.游戏与课程的互动:游戏生成课程,课程生成游戏。3.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广义的社会性是与人作为生物个体的生物性相对而言,是指人在社会生存中所形成的全部社会特征的总和,包括人的社会心理特征、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审美特征和哲学特征等。狭义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性。4.角色游戏的特点:(1)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游戏;(2)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性游戏;(3)具有一般游戏的典型特点;(4)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5.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