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为准确的辨识出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源头控制事故和危害,使事故频率降到最低,危害程度减到最小,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本制度适用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现场、人员、设备及其相关方,包括活动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以及更新工作。3定义:3.1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3重要危险源:易发生灾害事故或一旦发生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设备、容器及操作作业等。3.4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3.5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3.6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7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4职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危害因素评价的标准、汇总、核实公司的危险源,并组织各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识别和评价。5程序5.1流程图:无5.2危险因素识别及评价方法:5.2.1危险源识别的原则和范围5.2.1.1公司所有活动和操作程序5.2.1.2公司内所有设备、设施5.2.1.3公司内所有人员、服务5.2.2危险源分类5.2.2.1过去、现在和将来5.2.2.2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状态5.2.2.3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放射能、人机工程、生物因素等5.2.3危险源的识别方法采用“工具—设备—人员分析法”进行5.2.4危险源的识别步骤:5.2.4.1将活动划分为具体工序;5.2.4.2列出工序人员的具体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能源资源的输入输出;5.2.4.3分别识别出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突发事件、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填入《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见附件一)5.2.5危险源的评价:危险源、重要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采用直接判定法和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D=L*E*C法)相结合的方法。5.2.5.1对下列场所、设备,可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1)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贮罐区(2)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库区(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5)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6)变电站、空压站5.2.5.2当危险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符合下述四种情况之一者,则直接定为重要危险源:(1)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的(2)直接观察到存在潜在的重大风险的(3)曾发生过事故,尚无合理有效控制措施的(4)相关方有合理的反复抱怨或迫切要求的5.2.6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D=L*E*C法):这种方法是作业环境危险半定量的评价方法,用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表示。评价人员伤亡风险的三种因素是:事故或危险源事件的可能性大小(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C)。上述三个分值的乘积D表示危险性的大小,D值大说明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当D值≥70时,该危险源就是重要危险源。当D值≤70时即是一般危险源。5.2.7重大危险源按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内容进行评价。5.2.7.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5.2.7.2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a)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b)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1爆炸品叠氮化钡0.52叠氮化铅0.53雷酸汞0.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硝化甘油17硝化纤维素108硝酸铵(含可燃物>0.2%)59易燃气体丁二烯510二甲醚5011甲烷,天然气5012氯乙烯5013氢514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15一甲胺516乙炔117乙烯5018毒性气体氨1019二氟化氧120二氧化氮121二氧化硫2022氟123光气0.324环氧乙烷1025甲醛(含量>90%)526磷化氢127硫化氢528氯化氢2029氯530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2031砷化三氢(胂)132锑化氢133硒化氢134溴甲烷1035易燃液体苯5036苯乙烯50037丙酮50038丙烯腈5039二硫化碳5040环己烷5041环氧丙烷1042甲苯50043甲醇50044汽油20045乙醇50046乙醚1047乙酸乙酯50048正己烷50049易于自燃的物质黄磷5050烷基铝151戊硼烷15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电石10053钾154钠1055氧化性物质发烟硫酸10056过氧化钾2057过氧化钠2058氯酸钾10059氯酸钠10060硝酸(发红烟的)2061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10062硝酸铵(含可燃物≤0.2%)30063硝酸铵基化肥100064有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含量≥60%)1065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1066毒性物质丙酮合氰化氢2067丙烯醛2068氟化氢169环氧氯丙烷(3氯1,2环氧丙烷)2070环氧溴丙烷(表溴醇)2071甲苯二异氰酸酯10072氯化硫173氰化氢174三氧化硫7575烯丙胺2076溴2077乙撑亚胺2078异氰酸甲酯0.75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爆炸品1.1A项爆炸品1除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10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气体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10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200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5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50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1000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5000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物质200易于自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Ⅰ或Ⅱ类的物质200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Ⅰ或Ⅱ的物质200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Ⅱ或Ⅲ类的物质200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500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确定。5.2.7.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5.3危险源整理和评价5.3.1各部门按照上述评价方法,对本部门存在危险源辨识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录入《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中,报给安全管理部门。5.3.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危险源及评价结果进行整理、汇总、评价,形成公司的《重要危险源清单》(见附件二)。5.3.3安全管理部门针对各部门存在的重要危险源,组织设备动力部、工艺工装部、生产部门等进行评审,并制定出相应防范对策。各部门将重要危险源对策传达给各班组成员。5.4.4安全管理部门每年结合公司新的变化点对危险源、重要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清单进行修订。5.4危险源的管控5.4.1对于识别出的所有危险源,按照安全技术及科学管理的原则,应从技术措施上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标志、提示等进行危险源的管控,及通过管理上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系统地控制人、物和环境因素,有效地控制危险源。6附录7记录无8相关文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