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课程性质: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强调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的应用的)实践性课程。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强调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课程。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科学教育。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2、倡导探究式学习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学段目标(8个要素)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1、枫树与竹子2、樟树与彩叶草3、百合与朱瑾4、番茄与花生(一)科学探究目标: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2、知道植物特征。第二单元:小车动起来了1、我们的小车2、做一辆小车3、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2、通过动手制作小车进一步了解小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通过让小车动起来的课堂活动了解推力和拉力。第三单元:磁铁玩具1、有趣的钓鱼玩2、磁铁小车3、会“辨”方向的玩具鸭4、做磁铁玩具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本单元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本单元可以从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开始,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磁铁能吸住铁制品,了解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2、知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3、通过玩具鸭和磁铁自动转向现象,使学生明白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指南针的原理。4、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磁铁的特性制作简单的磁铁玩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单元:白天与黑夜1、昼与夜2、天空中的太阳3、变化的月亮本单元主要探究昼夜更替对人的活动、对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变化。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是新知识,所以要他们解释清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教材强调突出了从学生知道的现象入手,通过多次观察,发现人在一天里不同时间的活动不同,从而意识到这些活动与昼夜变化有关,并产生探究昼夜变化的需求。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2、了解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3、了解月相的变化,知道月亮由圆到缺的自然规律,会用图画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月相。4、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科学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对“月相是变化的”是有一定感知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总结过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的更替周期是一个月,月相有时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看不见,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可以从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在家观察和记录月相的活动。低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这种长期的观察缺乏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定期用激励的方法去督促学生坚持记录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