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蝉虞世南诗人简介虞世南:唐代诗人(558年-638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人,人称“虞永兴”,唐初政治家,诗人,书法家,文学家。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饮清露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赏析:“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垂緌”暗示显宦身份,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铺垫。这一句从哪些方面写蝉?运用了什么手法?翻译: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流响出疏桐赏析:写蝉声之远传。“疏”字,体现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体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比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赏析:这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扬,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合作探究理解诗情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诗人笔下的蝉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了怎样一个蝉的形象?角度:形态、食性、声音形象:品格高洁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论蝉,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诗人借蝉咏怀说明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如权势地位),自能声名远扬”。3、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1)“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到了蝉鸣的响度与力度,突出了蝉声的远传。(2)“疏”字,体现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与末句“秋风”相应。(3)“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总结全诗手法:托物言志诗情:表面上赞美了蝉的高洁品格,实际上抒发了诗人追求心地纯洁的胸怀。阐明了一个道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4、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用自己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扬。只要做好真实的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要想声名远扬只是时间问题!后人评价三首咏蝉名作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牢骚人语)•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独具特色,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