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2004年6月于福田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博士yusq@fsjy.net目录误区之一:在技术世界里迷航误区之二: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误区之三:教师主导地位的错位误区之四:错误认识教学资源误区之五:颠倒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成功准则: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误区之一:在技术世界里迷航1.技术排斥观他们认为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无法实现。计算机或校园网摆在那里装样子、赶时髦可以,应付上级的一些硬性要求、检查评估、家长的要求等也可以,而从“爱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的角度看则是不宜采用的。技术畏惧、面对未知事物恐惧面对变革的不适应性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技术支持技术兴奋,越先进越好技术依赖,没用网络就不是好课电教老师依赖,一堂课要好几个老师陪着追求技术高、精、尖、全重硬轻软、忽视人的价值技术万能、忽视教学规律3.重精品型软件,轻实用型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教师都很熟悉的词汇了,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软件也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随着对教学软件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各级各类软件评选活动的增多,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型的精品软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软件的倾向。于是出现了有评选活动时,学校集中几个教师用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制作开发精品软件参评,这个软件几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们认为教学实用型软件应该成为课堂中CAI的主流。教师要能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自己制作教学软件,只有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对于这种软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信息也不必特别丰富,涵盖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够成为学生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4.大而全的完整课件教学内容在线测试在线讨论问卷调查用户、权限管理答疑统计分析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平台5.不堪重负的复杂开发工具AuthorWare\3DMAXDirector\VB\ASPFrontPage\Flash6.从关注课件到关注教学过程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设计7.从课件中心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平台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媒材工具脚本设计媒材库评价管理教学资源认知工具8.对技术可能的负面影响恐惧沉迷游戏、聊天黄色等不良信息进入陌生交际圈隔离不是办法、也不可能,关键是找到正确的替代品,让学生有成就9.过多的多媒体展示语文学科过分的意境表达,剥夺学生的想象力与对优美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数理学科过分的形象化,剥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以媒体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作用,本末到置10.技术特色组合不当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各种各样教学软件的推陈出新,很多新技术进入了课堂。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资源平台,VOD校园点播系统等等。这些软件再加上许多新媒体如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等,再加上原有的录音机,电视机(很多学校直接用背投式电视)等常规媒体,一时之间教室也几乎被“武装到牙齿”。但在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的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技术。他们或对其一知并解,不了解某种技术的长处、短处何在,最大特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有什么特长等,因此无法把这些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导致技术特色组合不当,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只了解技术特色的最基本功能,不能灵活运用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变革演示工具交流传播个别辅导资源环境信息加工研发工具情境探究协作工具教学评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目标变革教学组织架构改革开放式的、以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整合11.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优势12.局促的课室环境13.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教育信息化就是买计算机、上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知识纯粹的技能培养,不能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无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字文化及其意义,不考虑个人必须全面发展,比如读写方面,很多人就认为“教授计算机技术”就等于上“打字课”.而不是教学生如何绘画、做计划、写论文、作诗、写信、谱曲等等。机械学习: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工,让他们到社会上去谋生,而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驾驭和认识各种不同信息环境和软件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环境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进行一一介绍和列举。应该以具体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软件的特点,掌握与未知环境打交道的能力才是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真正目的。虽然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各种软件环境中有许多共同的因素和特征,许多应用软件之间有不少概念和操作是相似的。只注重知识考核,而忽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评估考核,考操作步骤记忆,而不是灵活地完成任务误区之二: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1.片面地理解培养信息素养的含义关于信息素养的准确定义,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而非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一篇相关的文章”,这样就说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练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深度认知参与,要与学习内容相关2.以信息作为知识信息即知识,这是严重的认知错误,信息与知识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信息只有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并对人的思考与行动产生影响后,才能称为知识。因此,认知网络和联接的重要性在于内化,而不是孤立的数据或信息的简单排列,更不是因过于广泛而无法整理或归类的一大堆内容。课堂上粘贴与拷贝、无意义的阅读与探究皆源于此知识是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并能指导人的行为的有用信息3.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误导在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那么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培养就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判断。有的教师只是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它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都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4.课堂拓展的迷失漫无边际固守课堂以教学内容、教学主题为核心5.无效的协作有评价、有教师指导、有思考有主题、有分工、有差异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6.主体绝对化倾向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好的教师中存在着。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7.游离于群体之外的差生8.对话的迷途把“对话”变成“问答”,没有启发性,如“好不好”、“如何”之类过多师生对话浪费时间小组对话流于形式,没有评价、没有实质交流9.无边界的自主把“自主”变成“自流”,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10.无需动脑的探究有活动没有体验:外在多于内在,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反思,没有高层次的思维探究的“泛化”与“神化”:无需探究的内容拿来探究,导致探究的浅层化与庸俗化;把探究提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拷贝材料,念稿汇报误区之三:教师主导地位的错位1.知识中心论转变获取知识的方式2.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但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教师们一昧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CAI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的情境创设就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其实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适当的多媒体材料可以辅助实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3.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效果。以一堂初一英语课“节日”为例,教师设计了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了中秋节、龙舟节、元宵节三个节日。学生根据上网查询的资料及自己已有的对节日的理解表演了这三个节日,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一没有体现出某节日最核心的风俗特点,如中秋节不应只表现嫦娥和吴刚相聚的故事,龙舟节是赛手们自划竞赛中体现力量、友谊的比赛,在学生活动中只是做出划船的样子来是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的;原因二是没有达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加工、概括、表达学习材料的能力的目的,一个学生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在读,另一个学生放幻灯片,其他的学生在演哑剧,课堂气氛很热闹,但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原因三是一些常用的技术设计、操作上也要对学生提供帮助。如不易频繁使用过于嘈杂的声音、主题页的设计尽量简洁、加强对材料的提练总结等。4.课时安排壁垒复杂的教学内容复杂的技术手段短短的课堂时间流于形式、忽视实质打破常规课限制,促进单元整合,7:2:1原则5.过度重视知识、能力主导,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下,教学实践中教师基本都能做到或有意识做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被很多教师忽视或认为根本不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做为示范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鲜见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课堂的纵深度差,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书”目的达到了,但是没有完成“育人”的目的。6.以学科知识评估为中心重视结果、重视考试重视过程、提倡发展考试档案袋综合能力调查活动过程的评估指标7.公开课情结偶尔常规8.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对教材的重新组织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规范/范例教学课件评价量表(例一、例二)学习材料(参考资源、信息调查模板、实验报告模板教学活动过程实施方案1.教学设计方案2.多媒体教学课件3.学生作品规范/范例4.学习参考资源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教学设计单元包从教学内容设计到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核心教案编写、课件开发,以教学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