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高新技术发展布局和计划管理改革措施科技部高新司报告提纲一、重点布局二、计划管理改革一、重点布局一、重点布局“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布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文化科技创新。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部署,高新司工作重点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将通过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打通产业链,完善配套服务,培育和发展相关产业。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应用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实施半导体照明(“十城万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废物资源化等科技产业化工程。☆加强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应用,快速提高我国节能环保领域整体技术能力及产业竞争力。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着力发展智慧城市、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大型先进运输装备及系统、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实施高速列车、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研发高速列车谱系化和智能化、绿色产品设计、机器人模块化单元产品等重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新一代生物质能源、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新一代核能、智能电网和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实施风力发电、高效太阳能(金太阳工程)、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等科技产业化工程。☆加强促进新能源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的研发,有效衔接新能源的生产、运输与消费,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电子功能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实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稀土材料等科技产业化工程。☆掌握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低成本循环再利用等关键技术,提高关键材料的供给能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化工程。坚持“三纵三横”(三纵:混合动力、纯电驱动、燃料电池;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的研发布局,建立“三纵三链”(三链: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整车系统成果产业化和规模示范(“十城千辆”),形成整车及零部件工业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产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统,使我国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国家行列。2.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促进重点产业能耗和排放进一步下降,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若干重点领域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2.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1)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强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基础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大型铸锻件、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设备等方面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加快突破机械、钢铁、有色、石化、纺织、轻工、建材等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新品种、新工艺开发,重点发展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急需的新型高附加值材料。2.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1)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百万吨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关键工艺与装备、硬岩推进机装备及关键技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加工关键装备、LED制造关键装备等研发力度,提升系统集成水平,促进装备制造高端化。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和制造装备及产品“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提高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2.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1)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软硬件的研发,重点突破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海量数据存储服务系统、新型传感器和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强信息与空间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推动信息与空间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2.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1)强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现代交通运输业技术攻关。加大内河航运综合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内河航运技术水平。推进交通核心重大装备研制,重点发展汽车节能减排、高性能船艇、安全高效民用飞机等关键技术,深入推进绿色船舶装备等现代交通领域重大发展。加快交通信息系统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有效支撑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2.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2)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应用围绕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重点研发工业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计量测试技术、环保材料规模生产技术、新型高效催化技术、绿色化无害化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技术等量大面广的行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在全行业的推广应用。2.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2)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应用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工程装备制造、系统优化和控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工程技术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工程中心等在技术转移、工程化试验和产业化应用中的作用,加强技术的测试、验证认证许可体系建设和产业化配套能力建设。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1)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培训与就业等新兴服务业,显著提升科技培育新兴服务业的能力。大力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等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附加值。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1)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服务产业化。完善发展环境。开展示范城市、基地、企业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支持研究机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产业支撑体系。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组织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按照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的思路,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表现力和传播力,加强文化安全保障和文化管理能力。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2)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产业服务形态,整体布局产业链,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一批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兴文化产业群。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动文化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联盟、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网络化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计划管理改革2011年,高新司全面推进计划管理改革。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动的思路,完成了相关工作。改革后,科技计划体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强化了国家目标和重大任务导向,强化了地方和行业科技需求的广泛代表性和针对性,促进了科技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高新领域计划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突出重点目标;二是简化指南内容;三是扩大推荐渠道;四是改革评审形式;五是强化责任机制;六是创新管理方式。1.突出重点目标“十二五”期间,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部组织编制了30多个重点专项规划(不包括16个重大专项),其中高新领域制定了19个专项规划。2012年度指南编制过程中,紧密结合重点专项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凝练重大方向和研发、产业化的主要任务,明确支持方向。1.突出重点目标★能源领域:智能电网,洁净煤,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信息领域:宽带网,云计算,信息安全。★先进制造领域: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材料领域: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高性能膜材料,稀土材料,高品质特殊钢,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交通领域:电动汽车,高速列车。★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导航与位置服务。2.简化指南内容压缩简化了指南内容,拓宽了指向。指南内容围绕“十二五”专项规划、高新领域“聚焦重大”的各项任务,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在具体内容上,采取定性描述方式,不再出现具体技术性参数和指标;申报单位的资质上,不再设置附加条件。3.扩大推荐渠道进一步发挥行业和地方的作用,拓宽申报渠道,扩大项目来源。项目推荐渠道主要包括: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国家高新区、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经过推荐,以高校为牵头单位申报的项目共788个,其中通过评审进入项目库的共461项,占整个入库项目总数的30.3%。高校申报项目的入库率达到58.5%,比平均入库率高6.2个百分点。同时,很多以企业牵头的申报项目中,高校也积极参与了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4.改革评审形式为提高评审效率,确保公正透明,节约评审成本,第一次采取了“网络视频答辩、全程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项目评审,使评审答辩过程“可查询、可回溯、可追究”。采取视频音频评审方式后,既节约了科技人员申报项目的时间和费用,又提高了答辩评审的公开性、公正性。据初步测算,2011年高新领域有2900多个项目进行评审,减少出差8700人次,节省差旅费2400多万元。5.强化责任机制今年2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进一步强化法人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中的责任。主要考虑是:健全立项机制,发挥法人单位在项目申报立项阶段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过程管理,发挥法人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指导服务作用;5.强化责任机制规范经费管理,发挥法人单位在经费使用中的审核监督作用;完善成果管理,发挥法人单位在项目验收阶段的统筹集成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强化激励引导,营造有利于法人单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6.创新管理方式为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重大项目专员制度。设立项目专员,有利于增强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力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项目任务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有利于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责任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管理运行机制。6.创新管理方式项目专员是指由国家科技管理部门聘请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项目专员的职责。全程参加所负责项目的研讨汇报、评估论证、跟踪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绩效考核等活动,查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合同任务书等各类资料。了解所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和建议意见采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