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1.操作系统的特征是(并发),(共享)和(异步性)还有(虚拟).2.按照用户界面的使用环境和功能特征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3.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4.多数计算机系统将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划分为(管态)和目态.后者一般指用户程序运行时的状态,又称为普通态或(用户态).5.存储器一般分成高速缓冲器,(内存)和(外存)三个层次,其中高速缓冲器是造价最高,存取速度最快.6.文件的物理结构有:顺序结构,(链接结构)和(索引结构).8.在单CPU系统中有n(n1)个进程,在任一时刻处于就绪的进程最多是(n-1)个,最少是(0)个.9.系统为每一台设备确定一个编号,以便区分和识别,这个确定的编号称为设备的(绝对)号.由用户在程序中定义的设备编号称为设备的(相对)号.10.一个作业可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作业步).11.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往往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1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使用接口,它们是(操作员)接口和(程序员)接口.13.操作系统中,进程可以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类.15.除了新建状态与撤销状态,进程的基本状态有(运行)、(就绪)、(阻塞)。16.在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中,当各个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计算时间短)分母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当各个作业要求运行的时间相同时,(等待时间长)分子的作业得到优先调度.17.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18.Linux的shell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shell命令)组成的Shell命令语言;二是指(该命令的解释)程序.19.操作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是(方便用户使用)和(资源利用率高).20.当一个进程完成了特定的任务后,系统收回这个进程所占的(资源)和取消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PCB),就撤消了该进程.21.每个索引文件都必须有一张(索引)表,其中每个登记项用来指出一个逻辑记录的(存放位置或指针或首地址).22.实现SPOOL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辟出称为(输入#)和(输出#)的专门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23.一个理想的作业调度算法应该是既能(提高系统效率)又能使进入系统的作业(周转时间短).24.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使用资源),(占用并等待资源),不可抢夺资源和循环等待资源.25.操作系统一般为用户提供了三种界面,它们是(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和系统调用界面.26.进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是(同步)关系,而对资源争用的关系是(互斥)关系.若干进程使用同一临界资源时必须互斥执行.27.处理机调度可分为三级,它们是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和CPU交换调度;在一般操作系统中,必须具备的调度是(进程调度).28.一般说来,用户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是逻辑地址,而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是(物理地址或绝对地址);将前者转变为后者的过程称作(重定位).29.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面向(用户)的地址空间是段式划分,面向(物理实现)的地址空间是页式划分.30.在Linux系统中,基本的文件类型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和文件,所有的I/O设备按其物理特性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33.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是(监视设备状态),(进行设备分配),完成I/O操作和缓冲管理与地址转换.34.对信号量S每执行一次P操作,则信号量S的值就减1.当S的值小于0时,执行P操作的进程的状态就置为阻塞态,把相应的PCB连入该信号量队列的(末尾),并且该进程放弃处理机,由(进程调度程序)调度合适进程.35.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重定位,它分为(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形式,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都采用动态重定位形式来实现这种地址转换.37.SPOOLing的中文含义为(同时外围联机操作)或(假脱机操作)。39.进程实体由程序、(PCB或进程控制块)和(逻辑数据集合)三部分组成。41.可以把文件划分成三类逻辑结构:(无结构的字符流式文件)、定长记录文件和(不定长记录)文件。43.通道是独立于(CPU)的、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处理单元。45.采用缓冲技术最根本的原因是CPU处理的速度与(设备传输数据)的速度不相匹配,需要用(缓冲区)缓解共间的速度矛盾。47.分区存贮管理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易于(实现),缺点是容易产生(碎片)。48.内存中很多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空闲块被称为(碎片)。49.利用大容量的外存来扩充内存,产生一个比有限的实际内存空间大得多的、逻辑的虚拟内存空间,该虚拟内存空间通常被称为(虚拟存储器)。50.在存储管理中,允许一个程序的若干程序段或几个程序的某些部分共享某一个存储空间,这种技术称为(覆盖技术)。51.刚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即要用而装入,而装入后不久又被调出,如此反复,使调度非常频繁,这种现象称为(抖动)(或颠簸)。52.在现代操作系统中,资源的分配单位是(进程),而处理机的调度单位是(线程),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53.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称为(临界资源)。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54.采用通道这种I/O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CPU)和(外设)并行工作。55.在Linux系统中,文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殊文件)。56.常用的设备分配技术有(独占分配)、(共享分配)、(虚拟分配)。57.在存储器管理中,页面是信息的(基本分配)单位,分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页面大小由(系统)确定,分段大小由(程序)确定。59.按资源分配特点,设备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类:(独占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60.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时间片轮转)、(优先级)。61.设备I/O方式有如下三种:(程序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62.在文件使用中涉及的系统调用主要有以下六种:(新建文件)、(打开文件)、(关闭文件)、(读文件)、(写文件)、(新建目录)。63.共享设备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这里的“同时使用”的含义是指(多个作业可以交替地启动共享设备,在某一时刻仍只有一个作业占有)。名词解释第一章引论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2管态:当执行操作系统程序时,处理机所处的状态3目态:当执行普通用户程序时,处理机所处的状态。4多道程序设计:在这种设计技术下,内存中能同时存放多道程序,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交替的执行。5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6并行: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时刻同时执行的情况。7吞吐量: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计算机所能完成的总工作量。8分时:在分时系统中,分时主要是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9实时:表示“及时”或“既时”。10系统调用:是用户在程序中能以“函数调用”形式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的集合。每一个子功能称作一条系统调用命令。它是操作系统对外的接口,是用户级程序取得操作系统服务的唯一途径。11特权指令:指指令系统中这样一些指令,如启动设备指令、设置时钟指令、中断屏蔽指令和清内存指令,这些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12命令解释程序:其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然后予以解释并且执行。13脱机I/O:是指输入/输出工作不受主机直接控制,而由卫星机专门负责完成I/O,主机专门完成快速计算任务,从而二者可以并行操作。14联机I/O:是指作业的输入、调入内存及结果输出都在cpu直接控制下进行。第二章进程和线程1顺序性:是指顺序程序所规定的每个动作都在上个动作结束后才开始的特性。2封闭性:是指只有程序本身的动作才能改变程序的运行环境。3可再现性:是指程序的执行结果与程序运行的速度无关。4进程:程序在并发环境中的执行过程。5互斥:在逻辑上本来完全独立的进程,由于竞争同一个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的关系。6同步:是指进程间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具有伙伴关系的进程在执行次序上必须遵循确定的规律。7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8临界区: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9线程:线程是进程中实施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10管程:管程是一种高级同步机制,一个管程定义一个数据结构和能为并发进程在其上执行的一组操作,这组操作能使进程同步和改变管程中的数据。11进程控制块PCB: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它保存了系统管理和控制进程所必须的信息,是进程动态特性的集中表现。12原语:指操作系统中实现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这些程序段的执行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即其执行过程不允许被中断。13就绪态:进程已经获得了除cpu之外的全部资源,等待系统分配cpu,一旦获得cpu,进程就可以变为运行态。14运行态: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所处的状态。在单cpu系统中,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15阻塞态:又称等待态,指正在运行的进程因等待某个条件发生而不能运行时所处的状态。处于阻塞态的进程在逻辑上是不能运行的,即使cpu空闲,它也不能占用cpu。16进程通信:是指进程间的信息交换。17同步机制:同步机构是负责处理进程之间制约关系的机制,即操作系统中负责解决进程之间协调工作的同步关系(直接制约关系),以及共享临界资源的互斥关系(间接制约关系)的执行机构。第三章死锁1死锁:在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仅由该集合中的另一个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而无限期地僵持下去的局面。2饥饿:在系统中,每个资源占有者都在有限时间内释放它所占有的资源,但资源中存在某些申请者由于某种原因却永远得不到资源的一种错误现象。3死锁防止:要求进程申请资源时遵循某种协议,从而打破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保证系统不会进入死锁状态。4死锁避免:对进程所发出的每一个申请资源命令加以动态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资源分配。就是说,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若预测有发生死锁的可能性,则加以避免。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确定资源分配的安全性。5安全序列:针对当前分配状态来说,系统至少能够按照某种次序为每个进程分配资源(直至最大需求),并且使他们依次成功地运行完毕,这种进程序列{p1,p2,…,pn}就是安全序列。第四章调度1作业:用户在一次上机过程中要求计算机系统所做工作的集合。2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到作业退出系统所经历的时间。3响应时间:是分时系统的一个技术指标,指从用户输入命令到系统对命令开始执行和显示所需要的时间。4作业调度:作业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作业从后备状态到执行状态和从执行状态到完成状态的转换。5进程调度:也称低级调度程序,它完成进程从就绪状态到运行状态的转化。6交换调度:是基于系统确定的某个策略,将主存中处于等待状态或就绪状态的某个或某些进程交换到外存交换区中,以便将外存交换区上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换入主存,准备执行。引入交换调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主存紧张和提高主存的利用效率。7抢占式调度:当一个进程正在执行时,系统基于某种策略强行将处理机从占有者进程剥夺而分配给另一个进程的调度。这种调度方式系统开销大,但系统能及时响应请求。8非抢占式调度:系统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个进程之后,该进程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等待某个事件发生时,才将处理机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调度方式实现简单,系统开销小,但系统性能不够好。第五章存储管理1物理地址: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由统一的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物理地址。2逻辑地址:用户程序经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逻辑地址。3逻辑地址空间: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4物理地址空间:由内存中的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作内存空间。5重定位: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