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乘数分析法新剑桥学派理论结构论第四讲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弹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Joan·Robinson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的影响,提出国际收支弹性理论货币贬值是否一定能改善一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呢?Ex+Em1(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弹性分析理论TheElasticitiesapproachtoBalanceofPayment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的影响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从$1/7贬值到$1/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出口商品的国内单价汇价出口商品的美元单价出口数量出口的外币(美)收入价格变动率(%)出口数量变动率(%)07$1/7$110000$10000--17$1/8$0.87511000$962514.29%10%27$1/8$0.87512000$1050014.29%20%E:出口需求弹性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百分比之比Ex=x出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1、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有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的百分比,货币贬值才能增加外汇收入单从出口看,Ex>1是贬值发挥作用的一个必要条件Em进口需求弹性进口量减少的百分点与货币贬值引起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点之比Em=只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能使进口商品的减少量大于零,贬值就能够减少进口,降低外汇支出单从进口看,Em>0是贬值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必要条件进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只有当以贬值因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差额。Ex+Em>1由此推论:①Ex+Em>1国际收支因本币贬值而改善②Ex+Em=1国际收支状况保持不变③Ex+Em<1国际收支应本币贬值而趋于恶化Px: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Pm:以外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e:表示一单位外币折合为本币的数额,即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B:本币贬值前的国际收支差额X:本币贬值前的出口量M:本币贬值前的进口量ΔX: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增量ΔM:本币贬值后的进口减少量假设本币贬值后,出口产品的价格减少1%,进口产品的价格会相应增加1%那么本币贬值后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分别是:ΔXΔMXMEX=EM=1%1%ΔX=1%·X·EXΔM=1%·M·EM本币贬值后:1.出口收入增加额为Px·ΔX=1%·Px·X·EX2.进口品的本币支出相应增加额为1%·e·Pm·M3.进口需求减少额为e·Pm·ΔM=1%·e·Pm·Em·M本币贬值前国际收支B=Px·X-e·Pm·M本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额为ΔB=EX·Px·X·1%—(1-Em)·e·Pm·M·1%显然,只要EX·Px·X—(1-Em)·e·Pm·M>0,本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如果贬值前国际收支是均衡的,那么就有Px·X=e·Pm·M,因此上述条件就可以变为:只要EX>1-Em,即EX+Em>1,本币贬值就能改善国际收支。贡献与局限贡献:马歇尔是第一个将弹性分析方法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经济学家,这一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弹性分析理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弹性分析提醒人们,当本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不要一厢情愿地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局限1.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变动的。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项目收支。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产生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0))(()1()1(mmxxmxmxmxmxeeeeee(Bickerdike-Robinson-MetzlerCondition)2、贬值与时滞反应——J曲线效应(J-curveEffects)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谈到了贬值对贸易需求的影响,并未提到商品出口的供给情况。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国际收支,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往往要经过几个月之后这种状况才开始好转。这就是贬值的时滞反应,其路径曲线的最初部分类似英文字母“J”,后来学者就将这一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实际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实际变动还取决于商品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时滞: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时间t贸易收支盈余贸易收支逆差贸易收支平衡t0t1t2ABCD为什么会出现J曲线效应?经济学家马吉将贬值后的这段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本币价格的上升传导阶段:当进出口价格可以变动时,进出口数量及供给的调整从生产和消费方面来看又需要一个过程。收支差额还不会减少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的数量能够变动,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正常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国际收支差额从谷底上攀,逐步由赤字转变为国际收支顺差收支趋于恶化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认识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经验数据表明,对于多数工业国家,J曲线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所以上述图中的D点,即贸易收支改善点一般会在发生货币贬值后的一年之内到达,之后经常项目才会继续改善。二、吸收论(AbsorptionApproach)西德尼•亚力山大1952年提出,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基本理论政策主张1、基本理论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EX-IMEX-IM=Y-(C+I+G),记为:B=Y-AB为进出口余额,A为国内支出2、政策主张国际收支逆差表明一国的总支出超过了总收入。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对进口品的需求,但同时会导致总收入的减少配合适用财政政策来抵消总收入减少的效应。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需有闲置的资源存在。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可以导致闲置资源流入出口生产部门,扩大出口。但总收入的提高也会增加总支出,只有当边际支出倾向小于1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吸收论关于货币贬值的效应分析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货币贬值对于国际收支的影响取决于三个因素:贬值对于总收入的影响;贬值对于总支出的影响;总收入变化对于总支出的影响。货币贬值通过收入效应与支出效应来共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闲置资源效应货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存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国内总产出、总收入增加。由于是闲置资源投入到生产中去,从而收入的增加是实际收入的增加而非名义收入的增加,对于总支出的增加作用不大。贸易条件效应贸易条件是指单位进出口价格指数之比,反映一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进口商品的数量。贸易条件改善是指,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更多数量的商品。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贬值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并可能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资源配置效应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虽然贬值会恶化贸易条件,但由于贬值影响资源配置,在贬值过程中,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生产率的提高抵消了贸易条件的恶化,结果是提高了实际收入。特别是在汇率高估和外贸管制下,微观经济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贬值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会更明显。货币贬值的支出效应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错觉效应现金余额效应现金余额是指人们以实际货币形式持有的固定比例的实际收入。如果现金余额因为价格上涨而受损失,人们就会减少实际收入下的支出以及出售资产或证券,以维持相对固定的现金余额水平。在货币贬值而引发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实际现金余额效应使得人们减少消费或卖出金融资产。减少支出意味着支出相对于收入的减少,人们卖出证券将间接提高利率,抑制了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收入再分配效应在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使得收入从较高边际支出的经济单位向较低边际收入的经济单位转移。也就是从工资收入阶层向利润收入阶层的再分配。而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总支出。货币错觉效应是指人们较多重视货币价格而较少重视货币收入的心理现象。当贬值带来价格上涨时,即使人们的货币收入同比例提高,人们仍然选择较少消费。从而,贬值会带来支出的减少。4、吸收论的缺陷第一,未对贸易对收入和吸收为因,贸易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第二,在贬值分析中,吸收论完全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第三,按吸收论,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贬值不能提高收入。这里忽略了资源运用效率的问题。最后,吸收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对于国际收支理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吸收论和弹性论的比较分析方法政策主张贬值影响的条件贬值影响传导机制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货币贬值政策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通过影响出口品相对价格和需求吸收论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增减总收入和总吸收存在限制资源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和国内收入三、货币分析法(MonetaryApproach)货币分析法是70年代兴起的,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分析方法。三个基本假定基本理论对货币贬值的分析政策主张对货币论的评论1、三个基本假定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2、基本理论Ms=MdMd=Pf(Y,i)P为价格水平,Y为国民收入,i为利率Ms=m(D+R)D为国内货币供应基数,R为外国货币供应基数,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为乘数m=1,R=Md-D基本理论国际收支是一个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国内货币需求量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3、货币论对货币贬值的分析一价率Md=Epf(Y,i),E为汇率,P为外国的价格水平当本国货币贬值,E上升,国内价格上升,从而使得净出口增加。贬值,导致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4、政策主张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都是货币的原因,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解决货币政策即货币供给政策,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货币贬值、进口限额等,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对货币论的评价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不切合实际对贬值效应的评价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支出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性影响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政策含义的评价货币论认为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的下降。四、乘数分析法乘数论的基本精神是,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B=X-(M0+mY)式中Y、c、m、C0、I、G、X和M0分别表示国民收入、边际消费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