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66)十年探索五年18考知识回扣温馨提示1.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指的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2.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严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单一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否定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加上苏联断绝经济援助、三年自然灾害,使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大跃进”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两者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都破坏了经济发展。4.“八字方针”中的调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系统纠正“左”倾错误。“文革”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5.十年探索的“一二三四”一条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个探索的问题:处理国内矛盾;经济建设速度三个失误: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四个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矛盾;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④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②“大跃进”的特点是各行各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即“多”与“快”,危害是浮夸;人民公社是农、工、兵、学、商合一的组织,特点是“大”与“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是平均。③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左”倾错误。“文革”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才是系统地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史论术语重点探究史料一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木材,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人教版教材1.大跃进运动的危害“大跃进”的核心是大炼钢铁,不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还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史料二报载:《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不符合实际的高产纪录反映了浮夸风的盛行,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据史料分析“大跃进”运动产生了哪些危害?“大跃进”的危害(1)对自然环境: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造成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对国民经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3)对人们思想: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2.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一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人民公社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方面,严重脱离了当时生产力的实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史料二人民公社实行集体劳动、平均主义大锅饭,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据史料一、二归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与危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危害1.特点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是大搞平均主义。具体表现为:(1)规模大;(2)公有化程度高;(3)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4)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5)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2.危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律,片面扩大合作化的规模,片面提高公有化程度,结果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归纳二十年(1956~1976年)探索中的经验与教训1.(2014·琅琊期末)“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人民公社期间在水利方面的建设使农业灌溉面积不断增加,这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B项不属于人民公社运动的内容;C项与史实不符,“大跃进”运动非常短暂,主要发生在1958年;D项中的“更注重”一词无法从题干信息中体现。效果检验A2.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解析:本题考查依据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从1962年时间以及对联“实现农轻重”“综合平衡”可以判断。1960年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本题易误选B项,B项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背景是“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