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五到十二五•五年一规划,是新中国特有的经济安排与时间节律。当60年的风雨刚刚飘过,中国经济也将步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这是一个新甲子的起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有深化改革问题、有急迫的经济转型问题,更大更复杂的挑战,也许来自人文层面的要求。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编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奠基之年—第一个五计划•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奠基之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的实力积累,并非是简单对经济成就的罗列;建国六十年的经济繁荣背后,还存在着发展道路选择,社会阶层分化,精神状态演化等等现代化的进程。而我们力图借用五年计划的工具,还原出中国最高经济战略的抉择与突破,以及普通人命运在历史中的起伏跌宕。“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直到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间已经过半。其中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而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黄克诚组成5人小组也由此开始摸索中国自己的发展经验。“一五”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基本任务•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成就与问题•“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新鞍钢高粱地里捐出来的大钢厂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跃进之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由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演变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层虚报的政治运动。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达54.8%,最低时至-38.2%。•1960年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等都未达到;粮食、棉花的产量甚至低于1952年的水平。“二五”计划•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八届九中全会苏联专家柯蕾娃娅早已成中国老太基本任务与主要指标•《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建议》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35%增长到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到30%。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主要成就与问题•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忧患之年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的“三五”计划是中国经济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计划:一方面它的制定和执行标志着中国计划经济建设在被迫中断后重新走上轨道;另一方面其指导思想也经历了由“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变化,这标志着中国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一方针一直影响到下一个四五计划,甚至更远。•虽然计划执行遭遇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但是“三五”主要经济指标仍然按时完成,只是“三线”建设步子过急,给整个经济协调发展埋下隐患,在日后造成了巨大的后遗症。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编制的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成昆铁路几上几下最终在1970通车亲爱的战友我再也看不到你的笑容基本任务与主要指标•《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1)大力发展农业,按不同的标准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2)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简短技术;(3)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发展。•依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重新草拟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主要成就与问题•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风雨之年—四五计划•在国际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失控: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随着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周恩来主持两年经济调整,对极“左”思潮进行了批判,两次修改“四五”计划的高指标,逐步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得到了基本完成。1971-1975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同年9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曾作为参考文件印发。1971年3月,中共中央在批转1971年计划时,《“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部分指标也作为附件下发。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基本任务与指标•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1973年7月国家计委拟订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1972、1973两年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和突破了计划,并且是“一五”计划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主要成就与问题•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隐身于重重大山之中的三线基地种子和化肥彻底解决了国人的吃饭问题震荡之年--第五个五年计划•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五五”计划跨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仅剩3年。•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人们不约而同的提出重估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理论界首先澄清了是非的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以进一步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这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数字变化,而且包含着政治、经济体制、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震荡与转折。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基本任务与指标•“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图说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从一五到十二五”周冠五无疑是国企改革者中的巨人主要成就与问题•(1976年-1985年)•“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