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最强到此一游游客武当山石壁连刻全家六人名6月13日,有媒体报道了“伊川一家6人集体在武当山景区石壁上刻字留念”一事(如图),被全国数百家网站转载,这一家人随后获封“史上最强到此一游”。这一家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带着众多网友的疑问,大河报记者在6月14日辗转联系上了当事人所在地的政府部门,详细了解了情况。由于石壁上刻下的地址是“伊川县白沙乡(注:实为白沙镇)叶村”,记者首先联系上了该村的叶支书。叶支书告诉记者,这6人并不是一家的,其中4人是该村村民,另外两人是旅游路上遇到的伊川县老乡。4名村民中,张巧年龄最大,83岁了,“一辈子在家务农”,今年4月,儿媳闫秋玲专门带她出去玩,就和另外两名村民一起,开始了武当山之行。旅途中,四人又结识了两位老乡,遂结伴游玩,在刻字的石壁前,有人提议:老人一辈子才出来一次,留个纪念吧。这才刻了字。“我得知此事后,专门找了他们。听说这事全国都知道了,他们都后悔死了,说一辈子就出来这一回,丢这么大人,以后再也不出去了。”进展刻字者写道歉信请求原谅此事在网上发酵后,影响了洛阳乃至河南的形象,白沙镇领导也非常重视。该镇一名许姓副镇长还专门到村里了解情况。许副镇长告诉记者,这四人确实“羞愧得不得了”,他也批评了四人的行为,并教育他们以后一定要文明出游。至于石壁上的字是谁刻的,记者获悉,那是只有小学文化的闫秋玲用黑色记号笔所写。闫秋玲还专门写了一份道歉信:我家住农村,文化低,不知道在景区写字是不文明,给武当山景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心里很难过,以后不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向景区说声对不起,希望大家原谅。记者表示,希望联系到闫秋玲本人。叶书记征求了对方意见后说:“他们都感觉丢人死了,不愿意再说了。”专家称批评同时更要思考针对这一情况,洛阳市社科联副主席蔡幼鹏认为,此事应该从两方面看:第一,此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南京小伙在埃及刻“到此一游”的事,“实际上它是一个全民素养的问题”;第二,在谴责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要注意事情发生的背景,既要批评当事人,也应该对他们保持一种宽容心态,“宽容的心态并不是不批评,而是对不文明行为在批评的同时,更要去思考,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网上充斥的一些不文明的言论”。此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南京小伙在埃及刻“到此一游”的事5月20日左右,网友“空游无依”在微博上曝出图片,埃及名胜卢克索神庙的石壁上出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中文题字。消息曝出后,舆论引起轩然大波。在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有网友“人肉”出,丁锦昊是南京某中学在读的初一学生等个人信息。5月25日,丁锦昊的父母主动站出来发声,在为孩子的行为道歉的同时,也恳请得到改正的机会,并透露,题字风波发酵后,孩子哭了一整夜。“丁锦昊的父母站出来道歉了。”25日11点左右,《现代快报》记者李绍富在微博上率先披露了此消息。他表示,孩子的父母已经道歉,并希望能给孩子改错的机会。26日上午,李绍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丁锦昊的父母是通过《现代快报》的热线电话与他取得联系的,并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李绍富透露,因当时孩子并未知道自己的“题字”行为已经引起轩然大波,故而见面的地点选在了丁锦昊家附近的一处地方。但当家人昨日再次向丁锦昊说起“题字”的行为,他还是流下了眼泪。在见面过程中,丁锦昊的母亲情绪一直非常激动,李绍富回忆,在一个多小时的见面时间里,她一直哭个不停。而孩子的父亲,情绪则相对稳定。“感觉他们有些蒙了。”李绍富说。丁锦昊的父母表示,在网上曝出此事后,他们也非常内疚,主动联系媒体就是为了公开道歉。“向国人、埃及人致歉!”母亲后悔没告诉孩子乱画不对丁锦昊的母亲表示,从小就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但见到乱写乱画的现象,也没有想到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这次埃及之行的过程中,孩子说出了自己“题字”的行为,当时陪同的大人就已对他进行了批评。据丁锦昊的父母称,孩子今年上初一,平时成绩不错,但性格内向。对于丁锦昊具体出游埃及的时间、陪同人员等细节并不愿过多透露。此外,李绍富向本报记者透露,昨晚丁锦昊的父母本想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致歉信并进而联系中央级媒体,但因时间原因未能如愿。河南一植物园珍稀花木被刻数万“到此一游”青竹林区数百棵竹子上都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珍奇稀有花木被刻得面目全非“我们景区几乎每棵植物上都被刻上了名字或其他文字。曾经的绿树红花,现已面目全非。”在漯河市临颍南街村植物园的青竹林区,该园经理谢丽娟指着“伤痕累累”的竹子说。记者看到,该园区的数百棵竹子上,都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甚至一些仅小手指粗细的竹子也没能幸免。一棵拳头粗的竹子上,“楚××到此一游”、“王××孙××天长地久”之类的刻字,把许多竹子的表皮都刻掉了,因此而受伤枯死的竹子不在少数。记者粗略地数了数,仅在一棵竹子上,就足足刻有至少300个名字。“刻名字时找不到适合的位置,有些游客就将竹子折弯了刻。”顺着管理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多棵竹子2米多高的表皮都刻上了名字。“仅这片竹林上的名字就有数万个。”一旁的谢丽娟说。“植物园共有植物1200多种、1.5万多株,有内地罕见的椰子树、海南露兜、美人树、香蕉树、巨人柱等稀有植物,它们无一幸免都被刻上了‘到此一游’。”记者在一棵龙舌兰前看到,几乎每片叶子上都刻满了名字,远远看去像得了“枯叶病”。“另外,景区的仿古墙、亭台楼阁等景点到处都是游客的名字。”景区管理人员对记者说。声音“到此一游”还是“到此为止”吧一名去过南街村植物园的中学生曾在博客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到此一游……,把游园的树木刻画得伤痕累累,一棵棵竹子遍体鳞伤,枝垂叶败,像是在对游人们哭诉,又仿佛在为人类的无情与无知叹息……我强烈呼吁,“到此一游”还是“到此为止”吧。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建议,在修改文物保护法时,要进一步明确对不文明参观行为的处罚,这样才能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江苏省旅游局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建议,为避免游客在文物上题写感言,不如特立一块牌子或辟一个场地专供游人题写,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又能让游客抒发分享的心情。河南一景区公开请游客留名“到此一游”济南将在景区设立“涂鸦板”引导游客文明涂鸦中广网济南6月10日消息(记者桂园)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为满足部分游客希望在景区留下自己的印记,引导游客文明涂鸦。济南市景区决定将在景区设立涂鸦板,欢迎游客到此一游。据济南市九巫山瀑布群风景区负责人介绍,不少游客效仿古人游览完一地后希望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也是正常的需求,对于这种需求应当正确的引导,但在景区内随意的涂鸦不仅破坏了景区的设施,有的甚至损坏了文物古迹,对于他人的游览参观造成影响,这位负责人表示,要治理景区胡乱涂鸦堵不如疏,景区将在游客涂鸦较多的山顶设立木质涂鸦板,专门供游客刻字留念,涂鸦板采用原木的材质,与景区的木栈道的浑然一体,游客可在上面免费的留言、留念,涂鸦板也将成为景区的特色。党报评“到此一游”:国人两手满当心中空荡——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党报评“到此一游”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微博)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社会舆论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李晓东:发生这种事情,让人觉得非常遗憾、实属不该。每个人都想在一生中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是好事,但是以什么方式和成就来达到是很讲究的问题,采取景区刻字的方式适得其反,是很低俗、素质低下的做法。舆论的一致谴责说明这些年来通过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以及作为中华民族子孙有保护祖先遗留文物的责任和义务,大家意识增强了,应该继续借势而上进一步宣传,并提高到文明建设的高度以提升认识。要遏制这种行为,仅靠游客自我道德约束是不够的。有观点建议像欧盟那样立法约束“到此一游”,依法规范游客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相应处罚,以提高涂鸦行为的成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云霞:在文物或者旅游地的某些带有纪念性的物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刻上“某某到此一游”,或者所谓爱情誓言,是非常愚蠢、自私又自大的行为。网友们对“梁齐齐”们众口一词的声讨,反映了近年来国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公共事务的关注。首先,对于未成年人,不应过分谴责。当然,不过分谴责也不是不谴责。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最起码应该告诉孩子要爱护公物,保护文物。对此我的看法骑美国华尔街铜牛“合照”,在法国卢浮宫里大声喧哗,光着膀子在伦敦大街上走,过马路时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等,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一次又一次让国门外的中国游客形象“尴尬”。而这些尴尬,让来自文明古国的游客掉了文明的“身价”。失礼于外人的个体行为,最终无疑失去的是中国人整体素质的“分量”。都说到此一游是中国式文明。“到此一游”何以成为中国式旅游,其实和中国式过马路是一样的概念,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中国人追求精神文明的速度放缓,意识层次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由此可见,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有的富起来的国人,不差钱,但差的是文明,缺的是素质,而素质不提高,花钱再豪爽也赢不了别人的尊重。这一点,又何止是出国旅游呢。真的希望“丁锦昊”以及随他而行、陪他成长的大人们能够反思自省。很显然,“到此一游”涉及社会公德。留在文物上的名字,有些叫作不朽,有些叫作遗臭,有些叫作玷污。请尊重文化,也尊重自己。这需要游客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爱护文物。除此之外,关键还是一种旅游心态。真正的旅游,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真正的旅行不仅要带着眼睛,更要带着心灵。跟随心灵的需要,铭记于心的旅程,是不需要任何标记的。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