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Toprotecttheconfidentialandproprietaryinformationincludedinthismaterial,itmaynotbedisclosedorprovidedtoanythirdpartieswithouttheapprovalofHewittAssociatesLLC.Toprotecttheconfidentialandproprietaryinformationincludedinthismaterial,itmaynotbedisclosedorprovidedtoanythirdpartieswithouttheapprovalofHewittAssociatesLLC.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Toprotecttheconfidentialandproprietaryinformationincludedinthismaterial,itmaynotbedisclosedorprovidedtoanythirdpartieswithouttheapprovalofHewittAssociatesLLC.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解体了。4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一则苏联笑话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5材料1、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材料2、(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6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971),原苏联领导人。1953—1964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7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1.背景(1)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2)斯大林去世(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力图改革。(3)苏共二十大召开(1956年“秘密报告”),为改革解放了思想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82.内容: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农业(重点)工业①实行,提高收购价格;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③大规模、提倡种等①废弃,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企业;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农产品收购制家庭副业自主权垦荒玉米部门管理体制部分权利物质利益9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目睹了美国辽阔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玉米丰收景象,回国后大规模种植,面积几乎超过美国,但因气候不适,生长期短,积温不足,80%的玉米不能成熟。此政策失败,是其下台的重要原因。赫鲁晓夫外号“古古鲁沙”,俄文“玉米棒子”。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苏联的种植玉米宣传画103.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造成思想混乱。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2倍;1954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载人航天宇宙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111、根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2、具体:(1)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切不切实际的口号。(如玉米运动)(2)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3)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作风浮躁,反复无常12东方1号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赫’生平最“得意”之作: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全世界代表脱下大皮鞋,用手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吐“口水”(口沫横飞)——十张纸巾都不够!!!13提示:(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有人说赫鲁晓夫上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14黑白赫鲁晓夫:他的墓碑、他的人生这座墓碑不算高大,只有2.4米高,但相当显眼与别致:左边是截成三块的方形白色大理石相交叠,右边由四块黑白相间的方形花岗石摞成,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托座上。黑白两色作碑,简单、明了地向人们示意赫鲁晓夫的两重性:这是个有功有过的人。15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16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⑷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1.内容2.成效与问题:·取得一些成果: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时期17苏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6.44.23.35.73.83.27.44.43.72.51.71.14.53.33.15.73.73.21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美苏两国力量对比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战略轰炸机1968545155197843213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军备上赶上美国项目年份美国苏联现役武装部队19683503401978210440坦克196885003240019781050050000战术飞机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战舰1968360320197817224019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1955年苏联的国防开支是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202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3、改革失败原因:(1)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3)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22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相同: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③失败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不同: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231985年3月,只有54岁的戈尔巴乔夫终于打破了苏联老人病夫治国的局面,成为战后苏联历史上最年轻、文化水平也最高的党和国家首脑。他踌躇满志,准备把苏联带出停滞状态,重振大国的雄风。勃列日涅夫,1982年11月逝世,终年76岁。安德罗波夫,执政15个月,健康原因与1984年2月9日逝世,终年70岁。契尔年科,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时已73岁高龄,执政仅13个月,终年74岁。24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时代》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25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背景(1)国内潜伏危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社会动荡,不满情绪上升。(2)国际面临挑战: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80年代初美国率先走出“滞胀”,经济持续增长。1988年戈尔巴乔夫,里根和老布什在纽约合影262.内容:(1)管理体制上:由行政管理到经济管理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2)所有制上,由单一公有到多种所有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3)经营方式上,由政府经营到多种经营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27(1)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4.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5.政治改革(1988—1991年)实行多党制,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导致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瓦解。2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4、结果都失败了。29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异:1、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3、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30小结: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成果(后果)问题赫鲁晓夫农业一度促进农业发展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勃列日涅夫重工业国防工业成为超级大国戈尔巴乔夫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苏联剧变并最终解体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共领导31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3、政治: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经济: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依据生产力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1、实际:要正确认识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合国情的改革策略。4、思想: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5、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并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高举马、恩、列宁的伟大旗帜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