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间信仰的调查与研究——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地区民间信仰调查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根植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特征的较低层次的信仰和崇拜,是长期以来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下所产生的与当地民情、民俗相融合的历史文化现象。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简称“忻”,别称“欣”,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忻州地区虽地处较为偏远,但民间信仰繁多,明清时期,民间信仰类型主要包括对山川河流等自然的信仰,对历史人物的景仰以及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方面民间祭祀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供奉种神灵的庙宇较多。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门类齐全,其中信仰佛教的相对较多,其他三种宗教信教人数不是太多,且分布不是很集中,比较分散。对佛教的信仰,尤为表现在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各地遍布大小观音庙宇。现将忻府地区的民间信仰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信仰观音。忻府地区信仰佛教的人数很多,从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信仰佛教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这其中尤以信仰观音居多,各地遍布大小观音庙宇,一年的各个时节都有相关的庙会纪念活动。二是信仰土地山神,灶王爷等自然神灵,寻常人家祭祀的神灵中就有土地爷,逢过年过节或特殊节日还会有相应的庙会以纪念。另外平常人家盖房兴土木之后也会有“谢土”仪式来祭祀土地,祈求家宅安定,亲人平安。灶王爷也称“司命神君”,传说他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庭汇报主人家的善恶事,于是人们在这一天要吃灶糖,预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四是自然物崇拜。在古代,对太阳的崇拜是非常自然的现象,而且把每年的3月19日作为太阳公圣诞。月神也是自然崇拜的对象,最隆重的仪式是中秋,这天晚上人们会在庭院摆放供桌拜月娘。另外如百年古树等,特别是一些生在村头的古树,人们对其敬若神明,隆重的在树下建庙宇。这种树常年有人朝拜,祈求树神显灵保佑。五是崇拜伟人或者历史人物,祈求平安。各地可见关公庙等,有的公共场所及工地时常插挂着伟人像,祈求避邪平安,出租车、私家车的驾驶室内也经常可见悬挂伟人画像,祈求保佑行车安全。民间信仰与佛教、道教教义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信众崇拜的神灵多种多样,凡是被认为有神灵的事物,都会成为他们信仰的对象,大多不分佛道,更谈不上教别。民间信仰是繁衍于民众当中的非宗教信仰,它没有固定的信仰组织,只是在开展比较重大活动的时候,借助现有的家族组织或村镇组织,组成临时专班举行相关活动。民间信仰目前的状态是三个有、三个无。所谓三个有:一是有积极因素。民间信仰具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道德教化、调适个人心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有认识基础。民间信仰根基深厚、影响广泛,尤其在农村受到普遍认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有信仰需求。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一些群众认为通过信仰活动可以得到心理寄托和精神慰藉,达到某种满足。三个无:一是无政策法规,当前国家对民间信仰尚没有一部成熟的法律、法规,缺乏依法管理和执法的依据;二是无归口部门,目前国家政府没有明确相应的部门来管理,高新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三是无建设审批。信仰场所普遍存在着活动不申报、基建不审批等现象,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问题极为突出。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传播封建迷信、社会陋习的消极的一面,也有排解群众心理压力,促进底层社会稳定的积极一面,加强民间信仰的引导和管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议首先要积极引导,分清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区别,例如加强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多倡导科学文化,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另一点就是要规范管理,要加大对民间信仰场所责任人的教育力度,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其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保证祭拜活动安全有序,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有信仰才会有敬畏,对世间的万物都没有敬畏,就会无所不为,民间信仰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我们应该对民间信仰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