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陈启新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宜昌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宜昌市心理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qq:67608426新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将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2-12-20来源:《中国教育报》本报讯(记者焦新)为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近日下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纲要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之中,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新修订的纲要提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纲要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颁布)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2014年湖北省决定开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科书。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价值取向上偏离心理健康的积极取向,陷入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大多从关注防治心理障碍与疾病来维护心理健康,忽视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削弱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对立等。问题:你的学生愿意到心理咨询室吗?愿意上心理健康课吗?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使每个人都能顺利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心理健康教育取向:ill-being——well-being问题讨论:你遇到过烦恼吗?你是如何解决的?案例:记得在去年4月份,我班的L同学来找我。他情绪比较激动,摇着头、挥着手、涨红着脸。说自己近一段时间大脑混乱、精神恍惚、无法安心学习,每天晚上失眠,白天睡觉,这一次考试(全省第一次诊断考试)成绩考得一蹋糊涂,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了,再学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自己正在犹豫是否继续上学(尽管离高考只有70天)等等。他说到,他时常为家庭问题苦恼:家里母亲在半年前大病一场,做了手术,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父亲现在又重病在身,两个弟弟在初中和小学上学,自己今年参加高考,全家人的希望都放在自己身上上了。另外他的邻居——另一个孩子——B同学现在是我们班上第一名。每次回家家里总要把他们对比一番。这一次自己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自己已经不敢回家了。他理解家人的心情,但每对比一次,他的心里就恐惧一次,初中住校时他每周回一次家,自从上了高中,他几乎是每月才回一次家。问题讨论: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准备怎么为其咨询?教师咨询处理如果说是在以前,我总会认为这是学生进入“高原现象”的一种正常反应,引导学生去正视问题、树立信心、列举若干条建议。但是,这一次我并没有过多去分析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我首先对他产生这种情况表示理解(共情),并且赞扬了他把一部分精力花在家庭问题上是一种责任感表现。然后我试着和他一起回忆过去比较成功的经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使小L很快摆脱负性情绪影响,投入到高考复习当中。在这一案例中,我并没有过多去分析家庭及问题产生的背景。如果那样,问题将越来越复杂。因为我知道,涉及到他家庭的那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至少目前是这样。于是我有意识地避开问题,而是和他一同去寻找“例外情形”,同时也避免单纯无意义的说教,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树立信心,从积极主动的角度(建设性的角度)去建设新的成就,而不是纠缠于问题本身。问题讨论:这位老师用的是什么咨询方法?“例外情形”是什么意思?相信师生都是专家(心理咨询十自己问题)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不是问题面谈一是问题解决方法面谈);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咨询过程模式:谈问题(说说你的困扰吧)一谈目标(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呢)一找例外(解决方法)一做例外(正确行为)一坚持或别的方法共情、动机面询、相信学生该咨询方法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努力发动每个患者身上存在的自我恢复潜力(这与人本主义“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理念如出一辙,都强调当事人的自助变化)。我们常见的情形是:班主任老师一方面苦口婆心地说教,另一方面学生却无动于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强烈的反差呢?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懂道理,也不是我们教师所说的没有道理,而是作为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也不了解学生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改变。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好像学生一犯错误,都是不懂道理引起的。(缺乏改变动机和方法)找准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积极性(动机面询),引起自主改变。由于咨询过程中咨询者主要通过挖掘和妥善处理咨客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矛盾情感,进而达到增强咨客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故被称为动机性访谈。还要找到一个人的“保护因子”,找到成功的经验,让个案觉得自己有成功的力量,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之为“复原力”,是积极心理学中很重要的概念。对于一个个案而言,认识和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不能回答个案为什么会有困扰。在多元治疗模式的概念里,任何负面的语言/行为,其实隐含了所谓“潜意识的正向期待”。这就是复原力/保护因子。再举个例子,个案来咨询说自己很痛苦,想自杀。如果我们不问发生了什么,不从过去挫败的经验入手,不聊自杀,但是也不寻找这件事以外的其他正向经验,咨询师应该如何回应呢?积极心理学认为,回应可以是——“虽然我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但是听起来你心中似乎想要什么东西而没有实现,才让你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心中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积极心理学采取的,是从挫败事件本身寻找潜在的期待。在挫败的事件当中寻找正向的积极的力量,而不是专注在挫败上。正如,面前有影子,因为背后有光在照。或者另一种情况:一个妈妈抱怨和女儿经常吵架。如果你是咨询师,你的回应是?——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虽然你们经常吵,但是不知道你们之间,有没有沟通良好的情况呢?如果有,可不可以请你告诉我,那时发生什么事?和传统心理咨询询问过去经验的差别是,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可以用“时间轴”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是累积的。从过去寻找积极的经验,不是为了解决现在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现在的下一步——未来。当个案讲述自己当时发生的事情后,咨询师可以回应,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尝试一下呢?传统咨询一般就停在了这里,但是积极心理学,要帮助个案制定在未来尝试的计划。还是这个例子,咨询师可以继续回应,假设你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和女儿互动,你脑海中有没有一些图像出来?我们在一个星期内挑选一天,按照之前成功的方式来沟通,其他时间可以照常,怎么样?(周弘赏识教育)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语言改变,人对自己的认知也随之改变。这一点点的尝试很像焦点当中的“一小步改变”。当个案头脑中的图像出来,当下一步的计划出来,会让个案觉得很好实现,这是充满愉悦感的。赏识教育下午的讲座结束时,一个婆婆问他,外孙上课老是迷迷糊糊的,有点听不懂,考试也是班上倒数第一名,怎么办?问题:如果问的是你,你怎么办?周弘:倒数第一是多少分?知道是70多分时,周弘就夸起孩子来了,听不懂还能考这么多,孩子从这个时候开始进步,更能面对挫折。听说孩子每天都还很开心,周弘就更赏识了。“什么叫好孩子,我认为,好孩子就是想得开的孩子。凡事往好处想的孩子,常常被自己的念头所感动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恰恰不是什么学习好的孩子,第一名的孩子。往往这样的孩子,从某个角度讲,是问题最大的孩子。”——善于发现积极因素问题:赏识教育要不要批评孩子?周弘坦言,赏识是双刃剑。一些人很容易把赏识教育曲解为就是表扬鼓励,甚至不忍批评。其实,赏识教育更注重教育的态度:要尊重孩子,看得起孩子。你看得起孩子,就不会有副作用了,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会赢得孩子的感激。(自己大学实习老师批评)问题:到底什么是赏识教育?周弘说,所谓“赏识教育”,无非就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家长们都是“赏识教育”专家,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便已使用并且取得巨大成功。问题:你看得起你的孩子和学生吗?(我恨我的老师、傻B的故事)赏识教育的诞生女儿周婷婷生于1980年,生下时不聋,一岁半送到厂幼儿园,因发高烧打庆大霉素,致使药物中毒,成了一个聋儿。1983年,中国放了一部日本电影《血凝》,主人公大岛茂用百分之百父爱为女儿抗争,当电视里的女儿含笑死在父亲怀里时,周弘也发誓要用同样父爱,为女儿开创有声世界。女儿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周弘认为,他的教育梦已经超越了教育,上升到“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观”。二、积极心理学概述(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强调关注人的积极品质,致力于实现心理学由“病态心理学”向“积极心理学”模式转变。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大陆翻译为“积极心理学”,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半杯水的启示(看到半杯水,你怎么说?)例子:“他老是动个不停”、“她绝不会待在位子上”。问题:你会用多动症定义这样的学生吗?多动:多动症(病理心理学)一精力旺盛(积极心理学)当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人们的自我感觉就会转变成为那种病症。可是,把多动症重新描述成“精力充沛”,把孤僻重新描述为“注重隐私”,那么就会改变这种感觉,让他们看到希望。二战后,由于战争给人类心理带来的巨大创伤,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转向了人们的心理问题,以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传统主流心理学一直把重点放在了“心理问题”上,也导致了心理学被误认为仅仅是“病态心理学”或者“消极心理学”。1998年,56岁的Seligman以APA有史以来最高票数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其任职期间,指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人类的弱点和问题,而应同时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他大力提倡建立积极心理学,并为这门新学科奠定了结构体系,他是全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2000年,Seligeman(塞利格曼)及其同事Csikzentmihalyi(契克森米哈)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他说:1.心理学不只是研究病态行为,也研究人的长处与能力:2.心理治疗不只是修补什么地方出错,也应协助个人建构正确的行为;3.心理学不只是讨论疾病/健康的问题.也包括了如何协助一个人建构他的工作,教育、家庭等多方面的生活内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并应用积极心理学。2002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