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主讲教师:李仕文电话:86656452所属单位: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主要讲四个问题:一、中心思想二、内容提要(重点)三、重要意义四、“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的论断及其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一、中心思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1859年1月为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叙述了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二是把以往的研究成果,即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作了经典式阐述。(一)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P.67页1-2段)(二)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经过(P.67页3-4段)◆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P.3段)①马克思作为《莱茵报》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②马克思不满意当时在工人运动中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肤浅言论”,但对此进行评论又感到力不从心。二、内容提要:◆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P.4段,1-9行)①1843年5月,《莱茵报》被查封,开始研究国家和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第一部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②1843年移居巴黎后开始研究经济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时期的初步成果③由于马克思的革命活动,被反动政府驱逐巴黎,移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继续研究。并得出唯物史观的结论。1、揭示了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思想。(P68页。4段11-15行)第一,对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的揭示。第二,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三)唯物史观的经典式阐述(P.4段9行-4段完)2、阐明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思想(P4段15-17行)具体内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结论。3、揭示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动力的思想(P68页倒7行-69页6行)具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4、提出“两个决不会”论断揭示社会变革的条件性的理论。(4段P69页6-11行)具体理解:第一,第二,第三。5、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P69页4段12行-4段完)第一,第二,第三。P5-7段:继续说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上述唯物史观的结论是他多年来研究的成果。P.8段、9段两句话略。三、重要意义《序言》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的总纲。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专题:“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的论断及其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一)“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的科学内涵1、“两个必然”论断:“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2月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和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分析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后来演绎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即“两个必然”的表述。“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两个决不会”论断:3、“两个可能”论断:第一个“可能”——落后国家先革命成功再建设社会主义。即可能跨越论。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野扩展到东方国家。他们认为“像俄国这样的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即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完备阶段,直接走向社会主义。1872年,也就是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年,马克思在《关于海牙代表大会》一文中又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第二个“可能”伟大思想的精辟论述。第二个“可能”是以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二)“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论断的历史地位1、“两个必然”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2、“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前提条件的限定,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条件性。因而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深化和补充。(二)“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论断的历史地位3、“两个可能”是对“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的深化和补充。它进一步指出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性。(二)“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论断的历史地位(三)“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两个可能”的论断对认识当今社会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首先,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来看,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不适合的地方,但通过调整,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有所缓和,还未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几百年发展的资本主义仍然处于或快或慢的发展阶段。其次,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胜利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因为:①由于社会主义大多是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实际上是一种“不够格”的社会主义。②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它必然要遭到各种旧势力的顽强反抗。③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难免会走弯路。第二,“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具有一定的自我协调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对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程度的适应能力。对此,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但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趋势。第三,有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我们要看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抉择。◆我们也必须认清,中国革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这一客观现实,因而要分清“可以跨越”和“不可逾越”的辩证关系。分清“可以跨越”和“不可逾越”的辩证关系就是说,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的,没有经过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这是可以跨越的。但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跨越的。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发达的物质基础,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的论断?⑴这里的“形式”指什么?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⑵什么是“对抗形式”?什么是资本主义“对抗形式”?阶级社会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对抗的社会生产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对抗的社会生产的形式。⑶对抗的的根源是什么?在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就是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主要指私有制⑷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因为,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决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又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公有制为基础,主要不表现为阶级的对抗。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最后一个对抗形式。⑷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最后一个对抗形式?(5)资本主义的发展既为解决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准备了物质条件——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又为埋葬资本主义准备了掘墓人——大工业无产阶级。这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结论:资本主义是最后的一个对抗的论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