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案(哲学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课时安排:8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教学要点:1.世界的物质性2.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5.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6.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围绕着世界状态怎么样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2质的属性2、列宁的物质范畴及其重大意义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科学界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3、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环节:无机物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解放了人的双手人脑的发育语言实践活动3(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进行意识活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统一于物质(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几种观点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观点世界有统一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4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担当者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唯心主义、形而上学(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静止的含义及其表现:含义: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和静止状态的哲学范畴。表现:第一,是指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5a运动是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b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将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③把握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第二,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空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其特点是具有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其特点是三维性。6(2)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3)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绝对性:时空的客观实在性不变。相对性:时空的具体特性的可变性(4)时空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1)有限性: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的时空是有限的。2)无限性: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包含有限有限包含无限4.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社会物质性的表现:7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5、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8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2.实践的基本特征。第一,客观物质性。第二,主观能动性。第三,社会历史性。(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9总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出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人的实践活动。10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世界发展的状态问题上的几种观点: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形而上学:否认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否认发展的静止的观点相对主义:夸大联系夸大运动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性;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11全面的观点:看到与事物联系的各个方面。条件的观点:“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适应变化了环境和条件。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13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有两种基本形式: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4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推动事物的量变。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事物的质变。(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两种表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正确理解与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统一。和谐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15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体表述为: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存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方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不同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不同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非主要方面做到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均衡论(教材第49页)(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16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二)量变质变规律1、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掌握适度原则。2、量变、质变的相互关系17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是渐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又称为突变、飞跃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相互依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第二,相互渗透。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阶段性、局部性);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相互转化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否认质变的重要性:庸俗进化论、改良主义意义: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努力结合起来18(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否定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意义: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2、否定之否定(1)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循环论和直线论(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19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毛泽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简要解释)(一)原因和结果1.定义: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