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动态的文化理解,提倡切入异域文化的生活世界,提倡切身积累、体验与实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国际理解教育实际上要求各国在各年级课程中引入包括国际层面的真正的公民意识教育。二、为了大家共同的明天要重视国际理解教育韩国Hanshin大学教授KangSoon-won说了一个案例。他曾邀请30名日本人、30名韩国人一起做实验。分别问日本人对韩国的看法和韩国人对日本的看法。结果双方对对方的看法非常消极。经过讨论,60个人的最终的结论是我们的未来需要和平,不是战争。看来,沟通极为重要。这正是教育应该做的。我们应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尤其是现在的中国。这主要是基于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流的哲学理念——和谐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国际理解教育一直贯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这个基础上看国际理解教育,我们必须将明天看作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一天,否则明天将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体两翼,两翼之一是国际理解教育,之二是人口、环境与资源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和平与发展。和平不仅在于没有战争,还在于消除文化冲突。教育是促进文化与和平的手段。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保卫和平,基础教育将传播理解的种子,通过容忍促进多元文化共存。在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的着眼点不是区域,而是整个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不可分割。尊重多元文化,寻求共同点,一方面削减贫困,另一方面加强和平,已经成为全球任务,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国际理解教育是达到和平共处的一个手段,人们能通过相互理解来解决冲突。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TohSwee-hin教授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对人类非常重要,人类要互相尊重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世界和平。国际理解教育如同一条河流,汇多条支流,最终流入大海。世界上存在冲突和战争,但我们不能仅限于指出问题,我们应共同努力,争取和平。世界上有很多贫困地区,大家正在采取措施,共享资源,缩小贫富差异。重要的是人们要和谐相处,在内心深处培养这种文化。我们应该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三、“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做得不错。1983年,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这是对教育面向世界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际交流和合作都成为许多学校的重要工作。在当地教育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大城市的一些学校已开始进行实验,已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陶西平说中国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为由近及远:家庭——地区——国家——世界;由浅入深:了解——尊重——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由表及里:知识——能力——情感——境界。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素质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培养什么人,一个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国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主题探究与社会实践;国际交流。总的说来,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这样几种形式:(一)各地学校普遍开设外语课。我国中小学的外语课程种类多样,囊括了世界上主要的语种,如英语、俄罗斯语、日语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取国际信息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理解他国文化、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二)开设国际问题专业课,加强国际意识教育。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加强了国际意识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地球、认识世界,从小树立“地球村”、“我是世界公民”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理解。为达到此目标,各地中小学纷纷挖掘现有课程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在教学中尽量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同时也开设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环境科学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好地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和动向。(三)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学习。目前我国已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国内外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例如,和国外中小学建立姊妹关系,开展对口的国际交流;定期派遣优秀教师到国外参观、访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儿童到中国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在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还建立了一批国际学校等。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国际理解教育事业的发展。四、为了未来——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中仍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仍然非常陌生,只把国际理解教育当成国际知识学习、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其实,它更重要的是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域文化。目前,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时,仍存在一些障碍,如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国家课程不够,缺乏相关的教师和课程教学材料,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仍处于“实验阶段”;与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有关的政策仍需要制定;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建立国家、地区和国际网络。国际理解教育需要一种全面的解决方式,需要政策性措施,而且要考虑地区之间的语言、文化、宗教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教育人们学会了解这些差异和相互依存性。年轻人要能够理解文化多样性,理解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转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考虑到地区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国际理解教育应联系经济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一部分;国际理解教育要加强一些各国是相互依存的意识;国际理解教育要尊重人权;国际理解教育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地区冲突。他认为可以开发相关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来理解其他国家。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活动将国际理解教育注入相关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必须通过教师培训来实现,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重大的。教师要没有偏见。要抓住契机,如为了迎接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学校广泛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北京布置了奥运走廊,孩子们向国际奥组委代表介绍北京,北京汇佳学校模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代表们认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战略,必须使用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一支专家队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办事处合作;建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模范学校;编制教材;建立评估体系;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国际组织合作。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美国早在1948年就发表了《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报告书,而在《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胸怀人才的具体要求。澳大利亚针对国际理解教育特别制定了一个“价值观宪章”,包含“适应性、同情心、合作精神、创造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平等、合作精神”等诸多方面。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教育理论界已在多方面对国际理解教育展开了研究,我国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也由小范围的试验探究向全面推广过渡。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许多内容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本文仅就这几个问题,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立足传统,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中国功夫、民族音乐、中国园林、中华美食等,饮誉于各国,正是以民族性而具备了世界性。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首先需要强调的就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没有自爱,何谈爱人?如果不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空谈走向世界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支撑,一切国际交往也就失去了根基,崇洋媚外、自毁长城的事情就可能发生。因此,国际理解教育并非空泛的国际交际知识的传授,在学习他国文化、了解他国传统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必需的。要真正理解和接受他国文化,理解差异、谋求沟通,必须有深厚的民族传统作为基础;一旦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在理解吸收他国文化时必将造成对本民族传统的不屑与遗弃。应当让学生知道,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正越来越吸引着外国青少年的眼球,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正在逐步提高。这几年,我们接待了多批来自美国佛蒙特州以家庭住访的方式来中国交流的中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是他们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曲阜苍劲的古柏、雕梁画栋的庙宇、傲立的古碑、像图画一样的文字、丰富多样的小吃……,无不令这些异国青年惊喜不已。每当看到这一情景,陪同参观、讲解的中国学生内心也激动异常,民族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二、强调态度,注重培养“世界公民”的视野与胸怀国际理解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不分地区、国家、种族而能够和谐交往与理解的品质,而并非仅仅是语言知识、他国历史文化知识等识记性内容的学习。因此,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国际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了解国际格局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培养学生的“地球村”公民、“世界公民”的思想观念。如,地理教学应当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说地球是世界人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问题需要这个家园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世界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绝非一国一地区的事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全球公民共同参与的议题。和平、人口、权利等问题更非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