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CR仪的原理和使用2PCR原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优点: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几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小时便可完成。PCR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3PCR技术简史•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K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4发展•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其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只是在试管中给DNA的体外合成提供以致一种合适的条件---摸板DNA,寡核苷酸引物,DNA聚合酶,合适的缓冲体系,DNA变性、复性及延伸的温度与时间。5实现•Mullis最初使用的DNA聚合酶是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段,•其缺点是:•①Klenow酶不耐高温,90℃会变性失活,每次循环都要重新加。•②引物链延伸反应在37℃下进行,容易发生模板和引物之间的碱基错配,其PCR产物特异性较差,合成的DNA片段不均一。6改进•1988年初,Keohanog改用T4DNA聚合酶进行PCR,其扩增的DNA片段很均一,真实性也较高,只有所期望的一种DNA片段。但每循环一次,仍需加入新酶。7完善•1988年Saiki等从温泉中分离的一株水生嗜热杆菌(thermusaquaticus)中提取到一种耐热DNA聚合酶。•特点:•①耐高温,在70℃下反应2h后其残留活性大于原来的90%,在93℃下反应2h后其残留活性是原来的60%,在95℃下反应2h后其残留活性是原来的40%。•②在热变性时不会被钝化,不必在每次扩增反应后再加新酶。•③大大提高了扩增片段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增加了扩增长度(2.0Kb)。8•由于提高了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因而其灵敏性也大大提高。为与大肠杆菌多聚酶IKlenow片段区别,将此酶命名为TaqDNA多聚酶(TaqDNAPolymerase)。此酶的发现使PCR广泛的被应用。9PCR技术基本原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10基本步骤•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11•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12•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13PCR的反应动力学•PCR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DNA扩增量可用Y=(1+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Y)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14•反应初期,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出现“停滞效应”,•这种效应称平台期数、PCR扩增效率及DNA聚合酶PCR的种类和活性及非特异性产物的竟争等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平台期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15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标准的PCR反应体系:•10×扩增缓冲液10ul•4种dNTP混合物各200umol/L•引物各10~100pmol•模板DNA0.1~2ug•TaqDNA聚合酶2.5u•Mg2+1.5mmol/L•加双或三蒸水至100ul16PCR反应五要素•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引物: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17•Mg2+浓度:Mg2+对PCR扩增的特异性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在一般的PCR反应中,各种dNTP浓度为200umol/L时,Mg2+浓度为1.5~2.0mmol/L为宜。Mg2+浓度过高,反应特异性降低,出现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会降低Taq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应产物减少。18PCR反应条件的选择•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温度与时间的设置:基于PCR原理三步骤而设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在标准反应中采用三温度点法,1.双链DNA在90~95℃变性,2.再迅速冷却至40~60℃,引物退火并结合到靶序列上,3.然后快速升温至70~75℃,19循环次数•循环次数决定PCR扩增程度。•PCR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一般的循环次数选在30~40次之间,•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增多。20PCR反应特点1.特异性强–①引物与模板DNA特异正确的结合;–②碱基配对原则;–③TaqDNA聚合酶合成反应的忠实性;–④靶基因的特异性与保守性。2.灵敏度高3.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21分析方法•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电泳,EB溴乙锭染色紫外仪下观察,初步判断产物的特异性。PCR产物片段的大小应与预计的一致,特别是多重PCR,应用多对引物,其产物片断都应符合预讦的大小,这是起码条件。22•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应用1~2%的琼脂糖凝胶,供检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效果比琼脂糖好,条带比较集中,可用于科研及检测分析。23•酶切分析:根据PCR产物中限制性内切酶的位点,用相应的酶切、电泳分离后,获得符合理论的片段,此法既能进行产物的鉴定,又能对靶基因分型,还能进行变异性研究。•分子杂交:分子杂交是检测PCR产物特异性的有力证据,也是检测PCR产物碱基突变的有效方法。24•Southern印迹杂交:在两引物之间另合成一条寡核苷酸链(内部寡核苷酸)标记后做探针,与PCR产物杂交。此法既可作特异性鉴定,又可以提高检测PCR产物的灵敏度,还可知其分子量及条带形状,主要用于科研。25•斑点杂交:将PCR产物点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膜薄膜上,再用内部寡核苷酸探针杂交,观察有无着色斑点,主要用于PCR产物特异性鉴定及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