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杨富香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等形式制定出的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丰富的教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校倡导教师必须多举行教研学习活动,多进行集体备课。进行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写出自己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处理方法以及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人们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国亮。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不一样,集体备课时让我们每位教师都说出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时我们就可以吸取精华,使我们的教法不再单一化,这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集体备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方式,一般来说,它需要特定时间,地点,人员,备课科目,备课内容等。但是我个人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也不能太形式化。1、不受时间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2、不受地域的限制。我们有时候上课下来发现刚才的课堂上出现了问题,因此可以在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和同事讨论所发生的问题。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网上交流,发表博文,在QQ群中讨论都可以。3、不受人员限制。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不需要小组的的人员全都到齐才可以讨论。两三个教师同样可以进行研讨。比如我们三年级三个班主任老师就常常在课间休息时提出上课时所出现的问题,三个教师便在一起争论、讨论怎样解决所提出的问题。4、不受年级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四、改革考核奖惩制度,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学校教师晋职称,优秀教师的评比,学生成绩较差的被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学校支教,全县倒数后三名的要扣工资等等都是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硬件条件,所以比较容易让老师们互相“斗”,这样老师们的资源和智慧肯定不会愿意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很自然。怎样让大家放下“包袱”,卸下分数的“枷锁”,在集体备课中说真话、说实话,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呢?平时我们就发现学校与年级组为单位:只要组内某老师有公开课,集体备课时教师参与积极性就非常高。并且公开课的级别越高,教师的积极性就越高,这说明教师集体荣誉感很强,谁都想使整个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在于调动,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很重要。比如我们县一小就设立了“捆绑式”集体性评价考核制度,即对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增设协作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同荣同辱共进退”,即整体冒尖,则不考虑个体差别,人人受奖;整体落后,则人人无奖。二是“前呼后拥不掉队”,即教师教学成绩差异不拉大到一定分值,且整体成绩居同类学校上游水准,人人都享受该奖,反之不受奖,以此可以推动整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加大对优秀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奖励,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的积极性。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能有效营造集体备课的和谐氛围,为团队精神的打造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五、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应该利用这个空间尽情地交流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可能是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是失败的教训,都是难得的,对同行有益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还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例与其他教师分享。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充实到自己的教案中,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备课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集体备课不仅是完成一项任务,做好一些记录,更是大家交流思想与智慧的平台,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让头脑在风暴中吸纳营养,让教学在务实高效的备课后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