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手法之回归自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园林设计手法之回归自然浅析摘要:园林设计是一种人造自然,但因其设计对象的特殊性,更应该在设计中体现其自然性。然而国内现今的景观绿化设计多数模仿西方设计,追求新奇特异、体量宏大、规则对称等一系列的元素,人工痕迹过重,往往脱离实地条件,造成各地园林设计多有相似,减弱了地域特性,忽略了植物等各元素原有的特性。文章简单阐述关于园林设计中遵从自然、使设计内容更具自然性的原则与方法。关键词:园林设计;设计手法;自然生态园林设计并非人类征服自然,而更应该是一种天人合一、注重生态、因地制宜的融合过程,设计师应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下,发挥“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将生态环境、空间景观、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生活融于一体,努力营造更自然的景观环境,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一、师法自然自然存在的本身就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而园林设计是对自然的再利用和再创造,从自然中汲取相关的元素更利于设计师对设计的把握与融合。园林设计师常常自诩为城市的美容师,然而在设计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城市、庭院绿化的原则多追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不能说是学习的缺失,但至少也是对自然缺少观察、缺少理解的结果。这个世界已有太多的制造,而园林设计正好是对这种制造的弥补,所以更要讲究自然,而非主宰自然。(一)“野草”之美所谓“野草”之美是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而这些才应该是现代最“自然”的自然。当园林设计师在做任何新建或改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实地勘察、因地制宜地作设计图,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原有现场的一切自然条件。(二)还原真实的自然之美在设计中应首先做到单元化,即按不同地域的不同立地条件,调查分析其特有的自然特点,遵循各地不同的自然观,加以细分、充分利用,做出地域特色,合理利用区域条件。所谓自然观就是自然的山、自然的水、起伏的地形等,这是一个大的笼统的影响着整个生物界的自然观。然而,具体的某块地的自然观则应拥有自己单元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这样的自然景观才是真正属于每个单元、每片土地的。而园林设计师的职责就是遵循与利用这一原则。在江门某一地块上的设计肯定应不同于在北京某地块的设计,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观也自然不同。正所谓自然是不可复制,也会不重复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园林设计都不可相互替代。二、生态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园林设计中生态原则的应用则是为了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同时又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贴近自然的设计手法,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设计作品起到跟自然植物界所起到的作用相似的生态效益,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成为其他动植物的栖息地,也能逐渐成为生物物种基因库等一系列的功能。(一)尊重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遵循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植物,特别是选择乡土植物,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应用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自然设计运用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度,选择性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应所有的园林环境。地域分布不一样,生态习性不一样,适应性也自然不一样。现在有些设计师很喜欢把在某个地方看到的植物换个空间,转眼就搬上了自己的图纸,却忽略了植物的地域性、适应性;也有设计师无论设计哪个地方的景观,千遍一律都是那几种植物,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态的脆弱度。因此,笔者建议园林绿化规划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挑选适合的树种,保证各种绿化植物在园林环境中种植成活,生长发育良好,充分发挥美化环境的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二)增加生物多样性随城市进程的日益加剧,生物原有的群落受到较大影响或破坏,使生物体原有的、赖以生长的环境正在逐渐消失,某些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物种其种群数量骤减甚至绝灭,一些多样的遗传资源遭受损失。另外,城市的兴建也会带来很多外来物种,适当的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但也有一些不适当的引种对当地物种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提倡的生物多样性,是一种建立在本地生物资源库基础上的生物多样性。其实每个地域本身就有一个多样的生物系统,例如,各地的植物志就是一个最有利的证明,这些植物都是乡土树种,对于建立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是最好的保障。利用好、复活好一个原有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健康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方式,这样的方法更能实现地域的自然本性,体现地域的差异性和特色。在构建一个绿化系统的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时应多用当地的特色树种、乡土树种,充分反映当地植被的特征,对其在城市变化中的适宜性进行验证,逐渐形成一个接近自然的植物群落,才能使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形成更和谐的态势,园林中所说的”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才能被更好地体现。三、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所谓接近自然的设计,其关键因素就是要模糊作品与周边环境的界限,无论与建筑的还是与自然生物界的界限。(一)与居住空间的建筑环境交融建筑不是孤立于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单元,它是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把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起来,是园林设计者需考虑的问题。首先,设计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充分考虑地形、建筑与景观的叠加因素,营造出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将绿化景观与硬质环境简单、自然、协调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浑然一体的环境空间。其次,要重视居住空间设计的虚实配合,通常以虚的自然景观衬托实的居住空间,虚实相生、相互转化,赋予居住空间虚实交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变化。再则,从宏观的居住环境选址服从自然景观;到中观的居住空间和自然空间的具体处理,注重各类自然景观元素的运用;再到微观的室内绿化,追求室外化的室内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环境,让绿化设计始终贯穿于其中,实现园林设计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充分融合。(二)模糊大型园林的边界大型园林景观(如公园),应力求边界模糊,与自然环境产生和谐的依存关系,并与自然景物统一起来,如风景名胜区与植物园等。在这样的景观设计中,远山被看作是整个园林的背景,园林中的水与河流相通,不同的天然地形穿插作为自然结构的延伸,在自然景物与人工园林之间几乎没有分界。而城市居住区园林或小型园林绿地,虽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可利用景观要素如植物、假山和小巧建筑物对现有场所进行较为精心的处理,以此来模糊园林的边界,仿佛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四、结语园林设计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园林绿化不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效地防治或减轻环境污染。园林绿化又有文化、艺术、教育和游息结合为一体的经济价值。将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组合,摒弃过多的人工痕迹,遵从自然理念,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回归自然,才能使生活在这些空间里的人们有一种自然的归属感,让人的自然化反映园林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