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添加单位名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主要内容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及涵义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线图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举措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字数21553,字符数21604),分三大板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全会主题第一部分引言第一板块总论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第二板块分论第二至七部分经济方面第十一部分文化方面第十二至十三部分社会方面第十四部分生态方面第十五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第三板块组织领导第十六部分提出全会号召结语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第八至十部分政治方面从六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改革(137)制度(183)机制(115)体制(88)治理(25)这个总目标凝结实践经验、着眼未来发展,揭示了改革的方向,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相适应、相衔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2014年2月1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及涵义(一)与治理相关的概念梳理1.治理2.国家治理体系3.国家治理能力4.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5.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6.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1.治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针对政府失效现象,掀起了一场政府管理改革运动,出现了许多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其中就包括“治理”理论。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美国学者詹姆斯.N.罗西瑙在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的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等文章中明确指出:治理与政府统治不是同义语,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换句话说,与政府统治相比,治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既包括政府机制,也包括非政府机制;既包括正式机制,也包括非正式机制。1.治理•在环保领域引入环境治理机制:通过立法,限定政府职能,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方式、时间和程序,规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如排污权交易),通过各方参与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2.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对各方面存量的和增量的治理体制机制的总概括、总称谓,包括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和制度文化。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3.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是我们运用国家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4.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5.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符合时代潮流;国家治理组织架构符合现代理念,能够及时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国家治理的成本相对较低,而效能比较高。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6.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各个治理主体到位不越位,有为不乱为,市场主体竞争有序,调控主体主动有度,社会主体积极有位,个人主体创业有利,形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和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局面。(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法的创新1.体现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变化上2.体现在“体系”和“能力”建设上3.体现在我国现代化内涵的丰富上1.体现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变化上过去我们的政府更多地是在强调“管理”,而现在则更强调“治理”这个新理念,这也是在中央文件中正式强调治理的核心价值。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治理”侧重的是宏观决策,权力与利益风险的设计与安排,而“管理”侧重于具体执行,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内涵则有所区别。过去我们更加强调管理的能力,强调政府的监管、管控,但现在强调是加强国家的治理能力。“治理”的概念还蕴含着重视共管与共治内涵。2.体现在“体系”和“能力”建设上强调政府、非政府组织共同来管理社会,是共管共治的概念,实际上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合作,共管共治的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要求。要真正解决好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3.体现在我国现代化内涵的丰富上过去我们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角度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样发展的目标与制度的目标就衔接起来了。第一,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第二,制度是成熟的,国家治理水平是检验社会制度是否完善、定型的重要标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要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而不是缺乏定势、变来变去的体制机制;第三,主体是多元的,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党、人大、政府、政协等多元主体一起进行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因而也是民主的一种表现,这次提出的协商民主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第四,方式是法治的,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治理方式是法治化的,而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三)“治理”概念在《决定》中的体现和提法1.演进历程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所强调的治理,并不玄奥,早已有之。我们党执政以来,提出治国理政、民族区域自治等同治理相关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企业法人治理、基层群众自治等概念。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治党治国治军以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概念。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概念,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一以贯之的发展和深化。(三)“治理”概念在《决定》中的体现和提法2.《决定》中的体现“治理”在决定中共出现了25次,并提出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很多新的提法。比如: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环境治理等概念。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1.经济发展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改革总目标由问题倒逼产生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4.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5.有利于国内外公共事务的妥善解决6.实现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的需要7.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1.经济发展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与治理能力不一定正相关历史上经济发展了,治理能力下降了现在经济发展了,治理能力没跟上2.改革总目标由问题倒逼产生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2.改革总目标由问题倒逼产生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能适应国情和现实发展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可以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看成是我们党继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这“四个现代化”之后,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在不断朝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目标前进,正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4.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充分说明我们党在制度建设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智慧和能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相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4.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多体现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既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年11月27日颁行5.有利于国内外公共事务的妥善解决在全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种挑战层出不穷。国际经验表明,紧紧依靠政府自身并不能对跨国界信息、技术、疾病、移民、环境污染、恐怖行动、武器和金融交易形成有效的控制。非国家行为体(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系统、企业、社区组织等等)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共同行动一道来治理日益复杂的全球公共事务和国内公共事务已经是,而且将继续是人类应对日益复杂挑战的现实选择。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将从根本上决定国家和社会对付国内公共危机和全球性危机的方向。6.实现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着重在“协”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协商、协调、协作、协同”。所以说关于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突破。国家治理要现代化,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必须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7.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型:由管制型政府转变到“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精兵简政);有利于保障和实现群众利益,扩大民主参与,促进民主发展;有利于减少政府和社会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顺应国际潮流。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线图(一)总目标与重点、核心之间的关系思考:总目标与重点是否一致,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