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提升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治理能力途径的研究姓名:郝晓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谢永珍20090323提升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治理能力途径的研究作者:郝晓春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银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006公司治理是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及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问题的科学。公司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是被公认为公司制度比较规范的美国,依然出现了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施乐(Xerox)、美洲航空等公司侵害投资者利益的重大财务舞弊案。国有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不仅体现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而且体现为不同代理层及与最终股东之间,并最终使终极所有者的利益受到多重损害。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更加紧迫。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产权理论、超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理论,探索了提升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途径和对策。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综述了公司治理的内涵或实质、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产权理论、超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剖析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各种基本模型。2.研究了公司治理的渊源、手段、目标、准则等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1)广义上,自从世界上诞生了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就已出现。出于节省交易费用,企业得以产生;为降低组织内部交易成本,由企业家作为“权威”来支配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治理形式;(2)公司治理的手段不仅仅包括防范和制约,而且包括协调;(3)公司治理的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即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公司的价值,公司治理的具体目标则是提高公司的决策能力和效率、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降低公司的治理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比较研究了英国、OECD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司治理准则,构建了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准则框架。论文同时运用实证手段,验证了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价值正相关。3.研究评价了传统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目标模式和新兴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目标模式,提出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目标模式,即S-O-E公司治理目标模式。该模式基于进入权、剩余风险承担、资产专用性和激励等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而建立,主张股东(stockholder)、经营者(operator)与员工(employee)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主体,公司治理需要在三者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了企业文化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和谐公司治理理念的思想。4.研究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基本问题。(1)比较研究了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了政府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应扮演一个明智的、负责任的和积极进取的所有者角色,议会应代替政府行使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职能等。(2)研究了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出资人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所应发挥的功能,提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行使机构──国资委应隶属于全国人大,并对国资委的职权进行了重构。研究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应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形态管理和监督上。(3)研究了国有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比较分析了世界上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提出并构建了基于“所有者缺位”现实和“共同所有权”等理论逻辑的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下的员工共决制。(4)研究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防止来自政府部门的不适当行政干预,国有企业董事会必须具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国有企业董事会应有足够数量、没有利益冲突的外部非执行董事,同时还应有一定数量的职工董事,所有董事会成员都应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选举和任命,董事会应引入引咎辞职制和责任赔偿制等观点。(5)研究了基于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国有企业监事会和董事、经理的博弈局势,分析了监事会失效的原因,探讨了监事会再造的路径,提出:监事会应置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之上,直接向股东会负责;引进外部监事;实行委员会制,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道德行为委员会,负责审计事宜和道德评价等。5.研究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若干基本问题。(1)研究了公司控制权的涵义及配置模式,分析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应考虑的因素,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控制权的变迁及效率,提出控制权应该配置给经营者。论证了“内部人控制”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内部人控制”不同于“内部人控制问题”。(2)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现状及弊端,提出国有企业经营者只应由董事会来选择,选择方式只能基于市场化竞争的形式。研究了经营者选择中的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设计了基于个人财富抵押的经营者经营能力信息甄别模型,得出结论:敢于签约的意愿经营者拥有的可用于抵押的个人财富越多,其经营能力越高。(3)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现状及后果,论证了在参与约束条件下经营者激励的标准。研究了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与激励形式选择,提出经营者的薪酬形式应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如果经营者是风险偏好者,最优的激励合同是让其承担全部风险;如果经营者是风险中性或厌恶型的,有效的激励制度是让其承担部分风险。探讨了经营者激励的依据,建立了基于努力水平的绩效考核模型,设计了修正的平衡计分卡。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现状,提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重塑的具体构想。6.研究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后果,明确了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提出了通过将部分国有股权无偿赠与职工,赋予国有企业职工产权行使主体资格,将产权的各项权能在全体公民、政府和经营者之间合理配置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思路。2.会议论文李玉雪论国家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启示20052005年经合组织推出的《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肯定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价值和制度特殊性。本文以《指引》为参照,概括了国家所有权存在的必要性,分析了国家所有权特殊性给治理结构带来的特殊挑战,对国家所有者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权利框架进行了再思考。3.学位论文刘延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2005近20年来,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中外专家学者、法律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致力寻求最佳答案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机构与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不仅涉及产权的配置和公司形式的选择,而且涉及不同形式的国有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构造,还涉及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如何完善,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保护等问题。该文以企业理论、转轨经济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从研究公司治理系统的构造出发,借鉴国外的公司治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为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准则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如何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提供建议。该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导言。就论文选题的意义、公司治理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和论文的创新之处进行说明。第二章是“公司治理理论与公司治理系统”。对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进行释义,阐述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并对公司治理系统进行分析,分别论述公司治理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机构和机制。该文提出对于公司治理的理解:公司治理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分离基础上的,协调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公司科学决策、有效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系统包括公司内部和外部的治理机构和机制。其中内部治理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外部治理机构包括市场体系、法律制度、机构投资者、政府监管机构等,外部机制包括并购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破产机制、政府监管机制等。第三章是“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借鉴”。介绍发达国家两种主流的公司治理模式:美国模式和德日模式,指出国际上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发展。研究俄罗斯和捷克两个转轨国家的私有化过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总结转轨国家公司治理的教训。该文认为,国际上公司治理有趋同化的发展趋势,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作用增强,独立董事制度、期权激励制度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逐渐成为国际上公司治理制度的共同选择。在解决转轨国家公司治理问题上,应该设计出合理的产权改革制度,同时加强外部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建设。第四章是“国有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分析两种不同的产权制度的治理效率,论证竞争领域的国有产权治理低效的原因,同时分析不同股权结构的治理效率,从治理角度出发提出国有股减持的思路。该文认为,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产权的治理效率低于私有产权。有大股东控股、又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的治理效率较高。我国国有产权改革的思路是,准确定位国有企业存在的领域,进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对于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转让其50%以下的国有股权给若干几个私有法人投资者和公众中小投资者,使之成为国有股东控股、同时又有其他私有股东相对制衡的混合型公司;对于其他竞争性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转让全部或大部分股权给若干几个私有法人投资者和公众中小投资者,在使之成为由一个控股股东,同时有其他大股东制衡的私有公司。第五章是“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选择”。在借鉴国外国有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变革历史,为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和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为职工、银行参与国有企业共同治理提供建议。同时提出国有企业分类治理的思路。该文认为,中央层面的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与运营职能应该分开,应再建立3个国有资产运营委员会。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允许银行持股并派代表参与国有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进行分类治理,国有独资公司可以尝试对实行国家合同管理。第六章是“国有公司的内部治理制度”。研究目前国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新老三会”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国有公司内部治理的种种措施。该文认为,为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应完善国有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监事会的职权,实行经营者的市场化选择和考核,建立年薪制、股权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者薪酬制度,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明确“新老三会”的不同职责,协调好它们的关系。第七章是“国有公司的外部治理制度”。对于中国公司治理的外部制度,包括证券市场、法律制度、机构投资者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分别对如何推动证券市场的建设、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发展机构投资者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或建议。该文认为,在推动证券市场建设方面,要通过询价与分类表决机制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同时完善股票的进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制度。要加快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的修改进程,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实际的法律制度。要通过扩大单只基金的规模,解除基金设立、参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限制,建立表决权信托制度等,大力发展以基金管理公司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队伍。第八章是结语。提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准则,以指导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实践。同时归纳出政府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为政府推动公司治理改革提供政策性建议。4.会议论文T.克劳博格.唐莉拉脱维亚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200520世纪90年代初,拉脱维亚开始出现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法律文件,公司治理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主要对拉脱维亚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简况进行了介绍。首先,介绍了拉脱维亚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立法情况,并对具体规定进行了例举;随后,对拉脱维亚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治理结构进行了介绍。5.学位论文邓英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董事会特征及经营者选择研究2006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企业的存在形式,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但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