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史一、中国古代经济1.经济形态: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评价:积极:农民有私有产品,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贡献。消极:遭受地主沉重剥削,小农经济十分脆弱。2.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战国商鞅开始,一直到清朝。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统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意义):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巩固封建统治。(2)“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朝海禁、清朝闭关锁国)原因:明太祖怕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落伍。二、近代中国经济在西方侵略之下,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具体表现:1.自然经济解体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他们经济上的自给成分。(注意: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一直处于解体过程,但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主体地位。)2.洋务运动出现,中国开始出现机器生产,近代企业产生。内容:(1)前期提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人名、企业名称)(2)后期提出“求富”,创办民用工业;(人名、企业名称)(3)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校;(4)创建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结果:失败。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影响:(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2)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5)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了一定推动作用。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并发展(私人企业、与官方无关)(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最主要原因)洋务运动的诱导。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锦旗磨坊。(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间: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原因: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最主要原因)实业救国热潮。(3)民族工业的春天(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初期,1912—1919年)发展概况:主要在轻工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中华民国奖励发展实业;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4)艰难曲折: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压榨。三、现代中国经济(新中国成立后)1.1949——1956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1949年——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东北,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2.1956年——1966年:全面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1956年中共八大:内容:对中国国内矛盾的分析: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评价:正确的探索(2)1958年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错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人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推动生产力发展。错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左的后果: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经济逐渐好转。左倾错误的教训:见原来发提纲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遭到全面破坏。1973年,经济局部复苏,原因:周恩来主持工作。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原因: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4.1978年十一界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新时期)(1)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具体内容: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多种所有制度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对外开放第一,1980年开放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88年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第二、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第三、1985以后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第四、80年代末,开放经济技术开发区。特点:知识密集第五、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过二十多年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体系,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国也带来压力和挑战,民族产业受到挑战。世界经济发展史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哥伦布渡过大西洋发现美洲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结束各地孤立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商业革命出现: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价格革命出现:白银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加速封建衰落、资本主义发展。2.列强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拓展;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灾难。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一次工业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进入蒸汽时代。(2)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3)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改革,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资本主义)。(4)国际关系:通过先进交通和强大军事力量把更多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织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部门。(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国际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二、资本主义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危机的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危机的影响:(1)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激化,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转嫁危机。2.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背景: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罗斯福新政内容:(1)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生产的计划指导;(3)农业方面:控制农产品生产规模,防止农产品过剩;(4)社会福利:加强救济,以工代赈;(5)社会关系方面:通过一系列立法,保障工人权利。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对美国: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缓和美国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2)对世界:开创了国家敢于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迎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3.国家断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理论上提出国家干预。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二战后,西方普遍建立福利国家。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果:二战后到7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特点:工农业实行公有制。新经济政策:原因: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引发经济政治危机。特点:允许私有制存在。目的: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手段,发展生产力,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斯大林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单一的公有制;(3)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经济。评价斯大林体制:积极:可以统一调配各种物资发展经济;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片面发展重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持续发展。3.赫鲁晓夫改革认识: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依然是计划经济,公有制。4.勃列日涅夫改革认识: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经济发展停滞。5.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内容:承认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多种所有制并存;但缺少宏观决策和配套措施;依然片面发展重工业。改革结果:经济无成效,改向政治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四、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贸易体系):1947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三大支柱。影响: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的联合: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意义:加强三国合作,三国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经济合作程度最低。3.经济全球化1995年,世纪贸易组织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积极: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很多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消极: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