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四、教学设计的意义一、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事情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作为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策划筹谋的过程,必然有其活动的指导思想。总的来说,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现代教育观念二是系统思想与方法1、现代教育观念1)从终身教育的广义角度来考虑整个教育问题。2)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习”,承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3)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辨证统一。4)强调在知识技能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强调开放式教学。5)个别化教学、小组交互教学与集体授课等各种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和结合运用。6)强调信息社会的资源共享。7)特别重视目标与评价。8)教学过程可以被科学地、有意识地设计。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学教并重)重视结果——重视过程强调资源——强调环境体现静态设计——体现动态设计统一设计——个性化设计2、系统思想与方法1)系统思想: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们自成系统,互为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任一系统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是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2)系统方法:①系统地阐述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②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③对这些方案作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④具体设计出最优方案的系统;⑤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直到实现或接近理想设计为止;⑥运用的推广。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一)传播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特别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理论:首先,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因此传播学的研究结论对教学设计时有借鉴作用和启发作用的。其次,传播理论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并告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传播过程。第三,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第四,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序号传播过程要素教学设计过程要素1为了什么目的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2传递什么内容学习内容分析3由谁传递教师、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分析4向谁传递学习者(教学对象)分析5如何传递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6在哪里传递教学环境分析7传递效果如何教学评价(二)学习理论探索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因而教学设计必须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1)行为主义和教学设计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建立一种S(刺激)和R(反应)之间的联结,并予以强化的过程。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观点以及把知识细分为许多部分,并在学习基础上重新组织起来和划分教学过程作合理安排等思想对教学设计有贡献。行为主义者把学习看成是机械、被动过程,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2)认知主义和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学习是要依靠学习者的主观构造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到他原有认知结构当中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才能发生。要重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以保证发生有效的学习。(3)建构主义和教学设计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学习的社会交往性、允许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强调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三)教学理论教学毕竟不同于学习,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但毕竟不是同一个事物。教学设计不能只从学习理论出发考虑问题,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直接从心理学原理直接进行教学设计容易犯一种被称为“心理学家的谬误”的错误。(三)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理论。(三)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研究范围涉及教学基本原理(包括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以及教学原则等)、教学内容(课程与教材等)和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等方面,其研究成果极其丰富。四、教学设计的意义集中先进教学经验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思路构建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新教学模式资源共享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一、教学目标系统(一)教学目标的概念:预期的学习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二)教学总目标的特点1、涉及面广2、用非常概括的语言描述(三)课堂教学目标的特点1、重点突出2、用非常具体的语言描述(强调用行为动词表述课堂教学目标,以增强课堂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1、指导测验与评价的功能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功能3、指导学习的功能4、进行教学交流的功能三、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认知目标运动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一)对结果性目标的进一步分析1、知识目标分析陈述性知识(1)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策略性知识(能力)(2)在知识目标设计上,既关注知识获得水平,又关注知识的类型。2、技能层次分析(1)加涅的智力技能层次: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智力技能的层次性规定了教学的顺序性l(2)动作技能层次:辨别与连锁、动作语汇的获得、问题解决(二)体验性目标的说明情感态度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达成的,是否达成又难以观察和测量。第二节教学目标的确定1、什么是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一、教学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的特点(1)注重目标与内容的统一(2)提出了针对目标的活动建议(3)内容选择上更科学、更实用(4)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教学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3、在教学设计中正确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2)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而不可及的。(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5)课程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一、教学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1、什么是学习需求学习需求指学习者“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二、教学目标确定的现实依据——需求评估2、需求评估的目的(1)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否有必要通过教学设计来解决。(3)分析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4)分析各问题的重要性,确定解决的顺序。(5)在以上各方面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确定的现实依据——需求评估3、我国教育方面有哪些需求(1)标准的需求(2)比较的需求(3)感到的需求(4)表达的需求(5)预期或未来的需求(6)批评性事件的需求二、教学目标确定的现实依据——需求评估4、需求评估的一般步骤(1)确定学生学习的现有状态(2)确定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3)确定当今存在的问题(4)分析问题实质(5)确定针对问题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确定的现实依据——需求评估第三节教学目标的编写一、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1、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用来表述结果性目标中“知识与技能“领域的)2、表现性目标教师只需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不必规定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什么,象这样表述的目标称为表现性目标。(用来表述体验性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3、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结合的目标先用描述心理过程的术语陈述教学目标,再用可观测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都可采用这种表述方式)二、教学目标陈述的正确方法1、教学目标内容四要素:对象、行为、条件、标准2、对象和行为的表述3、条件的表述4、标准的表述5、设计教学目标应注意的几点(1)四要素中行为是基本部分,条件、标准是可选部分。(2)体验性目标应采用具体、可观测的行为动词来表述。(3)两大类、三领域目标不必每节面面俱到。三、教学目标设计原则1、全面————体现多元化2、具体————体现操作性3、恰当————体现适度性4、差异————体现层次性第一节学习任务分析概述一、什么是学习任务分析对学生所具备的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条件的分析称为学习任务分析先决条件(必要条件)学习任务分析(内在的)〈支持性条件(充分条件)二、学习任务分析的范围学习任务分析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一门课程的任务分析,也可以是针对一节课的任务分析,还可以是针对某一节课的任务分析。三、学习任务分析的切入点以学习内容为切入点——归类分析以任务类型和顺序为切入点——层级分析以心理加工模式为切入点——信息加工分析四、学习任务分析的意义1、学习任务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2、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节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一、归类分析归类分析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学习的知识项目(知识点),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其常用于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任务分析。二、层级分析层级分析是用于揭示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任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技能的任务分析)层级分析的步骤(逆向分析的过程):1、确定终点目标2、分析从属目标(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从属目标)及其类型三、信息加工分析是体现思维过程的学习任务分析方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内容分析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揭示了有关学习行为的心理操作模式,它按照思维顺序找出各部分学习任务之间的结构关系,确定学习步骤,与认知策略密切相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几个相关的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与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研究教育模式,有助于我们对复杂的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的表述。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由于教学模式是教学策略要素的组织化了的形式,因此,它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整体教学方案中活动流程、师生角色等方面的宏观描述。而教学方案中的具体活动内容由学习任务来描述。注意: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分界线是模糊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学生角色的认知任务讲演作为专家:指导思考把握知识评价学生作为接受者:迟钝惰性空洞学生对知识进行接受复制,并在测试中应用直接指导作为指导者乐曲学习指导彩排评价学生作为听从者响应半主动等候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练习和复制,并在测试中应用案例方法作为顾问•课前/课后说教•设置环境•提出建议•评价学生作为客户•反应•半主动•应用自已的经验学生把自己的和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

1 / 1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