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因事被捕入狱而死,《汉书》由其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本纪世家列传表书130123070108《汉书》:本纪列传表志1001270810体例课文主要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的艰苦历程后,终得归汉。1、出使原因?2、扣留原因?羁留历程3、谁劝降?4、不投降,怎样对待苏武?5、谁又去劝降?6、归汉经过?补充注释:①[伐胡]讨伐匈奴。胡,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通称,秦汉时多指匈奴。②[郭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统兵征匈奴,派郭吉劝喻单于归顺。单于大怒,扣留了郭吉。③[路充国]元封四年(前107),匈奴派使者至汉,因病亡故。汉派路充国送丧到匈奴,单于以匈奴使者被汉杀死,扣留了路充国。一、第1段补充重点词语: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5、因厚赂单于6、置币遗单于7、单于益骄,非汉所望。1、介词,表原因,由于2、表判断3、使动用法,使……归4、以……身份(定语后置)5、趁机6、赠送7、更加翻译: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单于)使(原来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全部送还。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汉武帝)就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带着节符出使匈奴,护送原先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返回匈奴)。1、苏武出使匈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本段段意。第一部分(1段):出使匈奴求好第1段二、第2段补充重点词语:1、方欲发使送武等2、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3、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4、幸蒙其赏赐5、以货物与常6、其一人夜亡1、方:副词,正在;发:派遣2、会:刚好,恰逢(状语后置)3、及:和;将:率领;阴:暗中4、幸:希望;其:代词,指汉朝5、以:把;货物:财物(古今异义)6、夜:名作状,在夜里;亡:逃走翻译:1、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缑王)和卫律所率领的投降于匈奴的部下,暗中一起策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献功)。2、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我的母亲和弟弟还在汉朝,希望他们(因此)受到汉朝的照顾。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勾结卫律的部属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被人告发,起事失败第2段二、第3段补充重点词语(自己翻译本段)1、恐前语发,以状语武2、见犯乃死,重负国。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4、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5、舆归营6、单于壮其节1、名词,话;动词,告诉2、见:表被动;乃:才;3、即:假使;降:使动用法,使……投降4、扶持5、名作动,用车子送6、意动用法,以……为壮翻译:1、见犯乃死,重负国。(我)被匈奴侮辱(之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假如(有人想)谋害单于您,又有什么(比死)更加重的(刑罚)呢?应该都使他们投降(匈奴)。1、从苏武“引佩刀自刺”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苏武什么品质?忠贞爱国、舍生取义、以死明志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第2、3段的段意。第二部分(2、3段):虞常谋反连罪第3段第4段补充重点词句(分角色翻译本段)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拥众数万,马畜弥山4、君因我降5、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6、反欲斗两主7、若知我不降明1、使动用法,使……知道,告知2、论:定罪;因:趁3、定语后置,“数万众”;弥:满4、顺着5、畔:通“叛”;为:做。状语后置6、使动用法,使……争斗7、若:你。状语后置第四段1、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威逼:“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软硬兼施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本段段意。第三部分(4段):卫律逼降不屈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zhān),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máo)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jiā)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1、单于愈益欲降之2、置大窖中,绝不饮食3、穹庐4、匈奴以为神1、更加。同义副词连用2、绝:跟外界隔绝;饮食:使动用法,指供应饮食3、圆形的帐幕4、把……当作第5、6段补充重点词句(对照注释,自己翻译)第5、6段1、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这两段段意。第四部分(5—6段):流放北海牧羊第7、8段补充重点词句1、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2、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3、触柱折辕,劾大不敬4、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5、子卿尚复谁为乎?6、皆为陛下所成就7、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8、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1、当初,表示追叙。2、通“无”,“现”。宾语前置3、车子撞在柱子上。4、超过5、副词同义连用,还。宾语前置6、提拔。被动句7、亡:通“无”;恨:遗憾;复再:副词同义连用。8、言:说;白服: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服第7、8段:1、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1)终不得归;(2)家人不幸遭遇:①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②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③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3)自己投降的经历;(4)现在的皇帝不值得为他守节2、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1)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2)从君臣关系看,也应如此。3、拟一个小标题概括这两段段意。第五部分(5—6段):李陵劝降失败第9、10段补充重点词句1、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2、虽古竹帛所载3、陵岁驽怯,令汉且贳陵罪4、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5、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6、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7、始以强壮出,及还1、请求看守他的人一起去(见汉朝使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这里指史籍。3、谦词。才能低下,懦弱胆怯。4、以:通“已”;凡:共5、在6、皇帝下令7、始:当初;及:等到一、出使匈奴求好(1段)二、虞常谋反连罪(2—3段)三、卫律逼降不屈(3段)四、流放北海牧羊(5—6段)五、李陵劝降失败(7—8段)六、归汉名垂千史(9—10段)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分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小标题概括文章情节,因此我们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关于气节的名句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忘。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永远的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