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城《边城》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她完美无瑕的融合和游刃有余的真实,通过流自笔端的汩汩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一脉相承的完整,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走进这座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淳厚的世俗人情及作者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美构筑的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古老边城,去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边城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领略湘西边远小城神奇秀美的风光。(2)感悟边城淳朴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3)欣赏小说朴素、饱满、不雕饰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2)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概述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边城》整部小说共有二十一章,课文节选自原文的第三至第六章。第三章:介绍茶峒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以及今年龙舟比赛的准备情况。第四章:倒叙两年前翠翠和二老傩送在端午节的邂逅。第五章:倒叙一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大老相遇以及爷爷提亲的玩笑在翠翠心上造成的波澜。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祖孙两人和过渡客的遭遇以及送亲队伍在翠翠心头引起的涟漪。这四章小说,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而又呼应衔接,使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也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人物的心灵世界。合作探究•风景美:•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明确:P16豆绿色的水天气明朗落日薄雾白云“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合作探究•风俗美:•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P14.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P19.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祥和、和睦、和谐,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合作探究•人情美:•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爱情美A.翠翠与傩送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爱情美•A.翠翠与傩送1.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2.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心理、动作、神态心地宽厚,热情开朗3.P19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P19“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拓展升华•1.作者沈从文为什么能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明,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中的初恋爱情美,初步感受了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置身其中,去欣赏边城的美丽。布置作业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美友情美的语句,感受文本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2.阅读《边城》全文。合作探究B.翠翠与爷爷:(亲情)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1.爷爷对翠翠的感情怎么样?翠翠对爷爷的感情怎么样?2.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说的是什么事?3.分析几句对话:“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4.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怎么理解?合作探究B.翠翠与爷爷(亲情)•1.P16: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P22: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语言)•2.P20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3.(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合作探究B.翠翠与爷爷(亲情)•4.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合作探究•C.爷爷与乡邻:(友情)•①爷爷与“老熟人”•②爷爷与过渡人•③爷爷与顺顺合作探究•C.爷爷与乡邻:(友情)•①爷爷与“老熟人”:•P16:“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合作探究•C.爷爷与乡邻:(友情)•③爷爷与顺顺•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主题总结•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拓展升华1.“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一语中“哀”作何解,“乐”作何解?2.他们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什么?3.“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说明了什么?1.“乐”在各人都是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为对方付出。“哀”在爷爷爱孙却不能陪她到老;翠翠爱爷爷却不能长与其厮守;大老爱翠翠却只能孤独地离开,闯滩而死;傩送爱翠翠却痛失仁兄,爱情与手足情不能两全;翠翠爱傩送却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独地苦等。2.人类心灵的明净,人性的纯美。3.“爱”是纯洁的无私的,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甘愿牺牲。它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课堂小结《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它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生活是真实的,又是理想化的。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作者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作者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布置作业•1.翠翠人物形象赏析。•2.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