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试题库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2、逆行变态:指动物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又称退化变态。3、狭心动物:无心脏,心脏的功能由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代替。4、脊索:某些动物所特有的原始骨骼称为脊索。它位于这类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文昌鱼、柱头虫等具有脊索,故称为脊索动物。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时,脊索被脊柱所替代。5、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6、尾索动物:最低等的脊索动物,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在动物幼体的尾部出现,生长到成体时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又称被囊动物。分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3个纲。7、单循环:血液循环全身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8、内柱:柄海鞘咽腔内壁腹侧的中央一沟状结构。9、韦伯氏器:脊椎体前端有四块从椎骨发出的小型骨,由前向后依次称为闩骨、舟骨、间插骨、三脚骨,其所构成的结构联系鱼鳔的前端与内耳,能将鳔所感受的水压传递给内耳,称为韦伯氏器。10、脑颅:指包围脑与视、听、嗅等器官的头骨,其功能是保护脑及视、听、嗅器官。11、咽颅:咽颅位于脑颅下方,围绕?消化管道最前端,包括颌弓、鳃弓、舌弓和鳃盖骨。12、腰带:连接腹鳍的骨结构,构造简单。软骨鱼类为一枚坐耻骨构成;在硬骨鱼类则是一对无名骨构成的三角形骨板。13、肩带:连接胸鳍的骨结构。硬骨鱼肩带包括肩胛骨、乌喙骨、匙骨、上匙骨和后匙骨;软骨鱼无后14、膜迷路: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壁上有前庭器和听觉感受器15、回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活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1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下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会促使鱼类集合成群而向产卵场所迁移,称为生殖洄游。17、越冬洄游:冬季将来临时,鱼类常集结成群从索饵的海区或湖泊中转移到越冬海区或江河深处,以寻求水温、地形对自己适宜的区域过冬,称为越冬洄游。18、索饵洄游:鱼类为了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集体洄游、19、管鳔类鱼:鳔是鱼体沉浮的调解器官,有的鱼类的鳔具鳔管至咽,称为管鳔类鱼。20、闭鳔类鱼:鳔无鳔管的鱼类称闭鳔类鱼。21、腹鳍胸位:指腹鳍位置前移至胸部。22、腹鳍喉位:有些鱼类的腹鳍位置不在腹部,而是前移到胸部或喉部,腹鳍位置前移至喉部为腹鳍喉位。23、腹鳍喉位:有些鱼类的腹鳍位置不在腹部,而是前移到胸部或喉部,腹鳍位置前移至喉部为腹鳍喉位。24、腹鳍胸位:鲈形目等鱼类的腹鳍位于胸鳍下方25、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腹鳍内侧一块基鳍骨延伸形成一对棒状交配器官,称为鳍脚。?26、性逆转:即性腺的发育从胚胎期一直到性成熟期都是卵巢,只产生卵子;经第一次繁殖后,卵巢内部发生了改变,逐渐转变成精巢而呈现出雄鱼特征。27、鳃笼:圆口类特有的骨骼,由围鳃流出管软骨所构成的复杂笼状结构,可保护鳃。但在盲鳗类则只留有痕迹。28、单眼视区:是指位于鱼类头部两侧的眼睛中任何一只眼所看到的视区,鱼类的单眼视区大。29、双眼视区:双眼视区是指位于鱼类头部两侧的眼睛共同看到的视觉范围。鱼类的双眼视区小。30、单循环:从心室压出来的缺氧血,经鳃部交换气体后,汇合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至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去,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至心脏的静脉窦内的血液循环。(哺乳纲)31、哺乳动物: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具哺乳的脊椎动物32、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内结合起来形成的,胎儿与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的通道。33、胎儿胎盘:胎儿与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的通道。34、母体胎盘: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是由胚胎和母体组织联合体,由羊膜、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35、无蜕膜胎盘: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结合不紧密,胎儿出生时,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易于脱落,不使子宫壁大出血。包括散布胎盘和叶状胎盘。36、蜕膜胎盘: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结合紧密,胎儿出生时,胎儿胎盘与母体不能脱落,结果造成母体子宫内膜随胎儿胎盘一起撕下产出,造成母体子宫壁大量出血.37、胎生:胎儿借助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的过程——妊娠,直到发育为幼儿时产出。(百度: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38、洞角:不分叉,终生不换。是头骨骨角外突后包以角质鞘构成。39、实角:为分叉的骨质角,通常多为雄兽发达,且每年更换一次,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40、裂齿:食肉类上颌最后一个前臼齿和下颌的第一臼齿特别增大,齿尖锋利,用以撕裂肉,称为裂齿。41、异型齿: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门齿有切割食物的功能42、原脑皮:原始脑皮出现于鱼类,主要由嗅神经细胞组成,专门起嗅觉作用,白质(神经纤维)在半球的表面,灰质(神经细胞的胞体)在深层,也没有什么分化。43、古脑皮:硬骨鱼类的脑皮,基本上是由一些上皮组织所构成,没有神经细胞的分布,在种系发生上出现最早,故名古脑皮。44、新脑皮:新脑皮是从动物开始出现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45、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和一段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血管球和肾球囊组成。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伴、远曲小管。46、原尿:原尿是尿的前身,是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产生的,含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等物质.47、终尿:血液流入肾脏,经过肾小体,血浆渗入肾小球成为原尿。原尿中大部分水,无机盐,电解质,葡萄糖等经过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被运输回血液后剩下的液体经输尿管到膀胱排出体外是为终尿48、肌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49、动情:达到性成熟年龄的雌性哺乳类动物,在繁殖季节,规律性的进入发情,称为动情。50、动情周期:动情周期指从一个发情期开始到下一个发情期开始间隔的时间。51、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等骨的腭突共同形成52、反刍动物:是指能在进食一段时间后,将在胃中消化的食物,能够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后再进入胃中的一种现象就叫做反刍现象,有反刍现象的动物就叫做反刍动物。53、反刍: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主要出现在哺乳纲偶蹄目的部份草食性动物身上,例如羊以及牛,这些动物被统称为反刍动物,归属于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54、反刍过程:牛、羊、鹿等偶蹄动物的特殊消化过程,包括已在瘤胃经过初步微生物消化后的食物逆呕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一过程,可以是由瘤胃直接逆呕上行至口,也可以从瘤胃陆续进入网胃,再由网胃返回口中。经口腔中颊齿的细致咀嚼后再次咽回瘤胃,这一反刍和咀嚼过程可以再次重复进行,直至彻底嚼碎后,食物再从瘤胃经网胃而入瓣胃。55、膈肌:位于胸腹腔之间,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薄阔肌,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膈。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栖纲)56、泄殖腔膀胱:蛙类的膀胱由泄殖腔壁外突形成,尿液从输尿管先流入泄殖腔,再倒流进膀胱贮存,所以蛙类的膀胱称泄殖腔膀胱。57、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是既在水中生活,也在陆上生活的变温动物。58、羊膜卵:胚胎在发育期间的原肠期后,在胚体周围逐渐形成一个由羊膜包围的羊膜腔。59、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60、颞孔(颞窝):爬行动物进化后,眼眶后面的颅顶通常有附加的孔出现,这就是颞孔。颞孔的发育与变化情况是爬行类内部分类的重要依据。61、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62、次生腭(次生腭与次生颌颌):硬骨鱼类及其它脊椎动物的初生颌退化,上、下颌分别由前颌骨、上颌骨和齿骨等膜质骨代替,形成次生颌。63、槽生齿:牙齿着生在颌骨的齿槽中的牙齿类型64、侧生齿:指牙齿固结在颌骨的内侧的牙齿。65.多出齿:牙齿易脱落,一生中多次替换,随掉随生。66、再出齿:一生中脱换一次,即先长乳齿,脱落后换成恒齿,称再生齿。恒齿终生不变。67、一出齿:牙齿终生维持初生齿而不更换,这叫做一出齿68、中肾: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成体阶段执行排泄机能的器官,位于前肾的后方。69、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70、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从两栖类开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2条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体动脉到身体各部,再经体静脉回右心房。这种循环称大循环。肺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肺动脉到肺,经气体交换后,再经肺静脉回左心房。这种循环又称小循环。由于两栖类的心室只有1个,故称不完全的双循环。71、变温:脊椎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温72、休眠动物:有些动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生命活动极度降低,进入昏睡状态。等不良环境过去后,又重新苏醒过来,照常生长、活动。动物界的休眠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严冬季节时(低温和缺少食物)进行的冬眠,如青蛙、刺猬等;一类是酷暑季节进行的夏眠,如海参、肺鱼等。休眠在动物界是较为常见的生物学现象,除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外,不少的无脊椎动物和少数的鸟类、哺乳动物等也有休眠的现象。73、舌接型:软骨鱼类的大多数鱼上颌骨依靠舌颌骨与头骨的后部相连接,这种类型颌的悬挂方式使颌的活动性得以增加,较双接型进步·74、胸腹式呼吸:通过外肋间肌的收缩,提起肋骨,扩展胸腔,吸入空气进肺,当内肋间肌收缩时,可牵引肋骨后降,胸腔缩小,空气从肺内呼出。75、爬行动物的亚卵胎生:受精卵留在母体输卵管内初步发育,产卵时胚胎已进入器官形成阶段,产卵不久或短时间内胎儿就会发育完善而出生。76、迁徙:鸟类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行为,具有定期、定向、集群的特点。77、候鸟与留鸟:候鸟,即是随季节的不同,应气候的寒暖,而改变它们栖息地域的鸟类。留鸟,是指长期栖居在生殖地域,不作周期性迁徙的鸟类。78、夏候鸟:夏候鸟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的鸟。如家燕、杜鹃、黄鹂就是我国的夏候鸟。79、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北季去繁殖的鸟类旅鸟:指迁徙中途经某地区,而又不在该地区繁殖或越冬,就该地区而言,这些鸟种即为旅鸟。80、双重呼吸:鸟类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鸟在休息时,主要靠肋间肌及腹部肌肉的运动,在肺部进行呼吸。当飞翔时,则主要靠胸肌的运动进行呼吸。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81、双重调节(双重呼吸与双重调节)(1)、鸟类的眼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及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2)、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82、综荐骨(愈合荐椎):综荐骨——中轴骨最重要的愈合为愈合荐骨,又称综荐骨,由少数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的,是鸟类特有的结构。83、叉骨:右锁骨与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叉骨。84、定数产卵与不定数产卵:在每一繁殖周期内只产固定数目的窝卵数,如有遗失亦不补产。例如鸠鸽,环颈雉,喜鹊和家燕。不定数产卵是在未达到其满窝卵的窝卵数以前,如有卵遗失就补产,排卵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直至产满其固有的窝卵数为止,如企鹅,鸵鸟,鸭类,鸡类均有此特性。85、早成雏:雏鸟孵出时充分发育,体表密被绒羽,眼已睁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86、晚成雏(早成性雏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