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资源,欢迎共阅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汇编(地理)第一部分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一:天体及天体系统层次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彗星、流星体、宇宙中的气体和尘埃等。(2)、人造天体:在工作中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太空站等。2、天体系统的层次(1)、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2)、总星系就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大约有150—200光年。考点二:太阳系概况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考点三: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海量资源,欢迎共阅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2、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考点四: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考点五:太阳辐射的概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核聚变反应。考点六: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生物的生存与发展;2、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考点七: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海量资源,欢迎共阅考点八: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通讯;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考点九: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见下表)考点十: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见下表)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海量资源,欢迎共阅46秒。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考点十一: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如图所示:考点十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注意:(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过渡的为晨线,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过渡的为昏线。如图为晨线。(2)、昼半球太阳高度角大于0;夜半球太阳高度角小于0;晨昏线等于晨昏线海量资源,欢迎共阅0。2、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注意:(1)、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2)、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3、地方时(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2)、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划分方法如图所示。按自西向东的方向,从西12区到东12区,每过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个小时。东12区比西12区多24个小时,即1天。“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0的地方时)。(3)、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海量资源,欢迎共阅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考点十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0,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H=90°—纬差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夏至日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时相反。2、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秋分日~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海量资源,欢迎共阅3、四季更替原因: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地区差异: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没有真正的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没有真正意义的夏季,季节更替也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最为明显4、五带划分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海量资源,欢迎共阅注意: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会读简单的日照图。(1)、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期为3月21日或9月23日。(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晨昏线与极圈线相切,并且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6月22日。(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晨昏线与极圈线相切,并且南极圈及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日期为12月22日。(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5)、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考点十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个圈层的主要特点。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个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水圈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海量资源,欢迎共阅内部圈层地壳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地幔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一个圈层。2、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1)、从宏观层面上,自然环境就是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生物圈。从微观层面上,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2)、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称社会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可见,地理环境的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第二部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十五:三大类岩石及地球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1、岩石的分类及成因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海量资源,欢迎共阅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沉积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砂岩变石英岩、花岗岩变片麻岩2.地球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1)、地质循环: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热能→机械能(2)、岩石的转化考点十六: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海量资源,欢迎共阅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2、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它使地面变得高低起伏;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考点十七: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形态板块运动板块划分岩石圈由6大板块组成,板块处在运动当中板块边界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海岭。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形成山脉、岛弧、海沟。我国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考点十八: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地质构造成因对地形的影响实践意义海量资源,欢迎共阅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生的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倒置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陡崖。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考点十九: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分布区外力作用形式侵蚀地貌沉积地貌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干旱地区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U谷、冰斗、刃脊、角峰考点二十: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海量资源,欢迎共阅1、太阳辐射: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根本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2、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3、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及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考点二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此即大气的削弱作用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考点二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热力环流及形成过程①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大气大气削弱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海量资源,欢迎共阅简单的形式。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