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妇产科学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韦丹燕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总论•生殖健康--是生殖的系统、功能及过程中体质、精神、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没有任何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疾病或不适,涉及到生命的整个过程。其内容包括了与生殖有关的疾病防治,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及绝经期保健,涵盖了从围产期到老年期的各个阶段,以及生殖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状态。•人人享受生殖健康成为全世界共同奋斗的目标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中、西医学基础理论、思维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预防方法及计划生育、优生保健等问题治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定义定义、医学影像学西医妇产科学解剖学西医内科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妇科学范围研究女性生殖器官解剖、月经、妊娠、分娩、产褥和哺乳的生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研究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发育异常、损伤、炎症、肿瘤等病变的中西医结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优生优育、妇女保健。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学科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辅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诊断治疗上标本兼顾,多种疗法发合用,注重实效。中医妇科和西医妇产科优势互补•中医妇科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主要从宏观角度系统地研究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与特有经、带、胎、产、杂五大类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以及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等。•西医妇产科学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微观角度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组织与胚胎结构,女性生殖生理(包括性周期的变化和调节、妊娠生理和诊断、正常分娩、正常产褥等)、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中医妇科和西医妇产科优势互补•中医妇科学属于内科系统的临床学科,治病以采用天然药物内服为主,也配合药物外治和针灸疗法等。•西医妇产科学属于外科系统的临床学科,除了采用化学药物进行的药物内治法外,同时也采用手术疗法(包括借用仪器和器械辅助的物理疗法等),产科则更多采用技能性操作的助产手法或手术疗法。中医妇科和西医妇产科优势互补•中医妇科学对功能性疾病如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月经病、慢性炎症和某些病因不明的妇科疑难杂病的治疗具有整体调理、灵活施治、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西医妇产科学对器质性疾病擅长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对功能性疾病尚有作用专一明确的激素类药物可以采用。中医妇科和西医妇产科优势互补•中医妇科学治病手段和给药途径比较单一,在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的手法和手术处理方面是弱项,不具有优势,甚至在产科方面几乎接近萎缩而基本上被西医产科学所取代。因此,中医妇科学在学科分化上是一门尚不完全独立的临床学科。•西医妇产科学用激素治疗的个体差异和副反应较大,其远期疗效总体上不如中医妇科学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的天然药物疗法。历史沿革•中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发展简史(自学)•了解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一节内、外生殖器•第二节邻近器官及血管、淋巴、神经•第三节骨盆•第四节骨盆底的结构与生理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外生殖器外生殖器毛际(阴阜):阴毛反映肾气的盛衰。阴户:阴道口;又称廷孔、四边。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均指阴道口。功能:御外邪的第一道门户;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出口;合阴阳的入口;娩出胎儿、胎盘的关口。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内生殖器•阴道•上宽下窄•后壁长•皱褶、横嵴•弹力纤维内生殖器阴道(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位置: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与西医解剖学一致•功能•抵御外邪“自洁”作用(PH≤4.5,3.8-4.4)•排出月经的通道•阴阳交媾的器官•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反映阴液之盛衰及“阴道炎”的病位内生殖器•子宫•形态与位置:形状、重量、子宫腔容量、分部(子宫体、子宫底、子宫角、子宫颈)内生殖器•成年妇女子宫体∶子宫颈=2∶1•子宫峡部:其上为子宫颈管的解剖学内口,其下为组织学内口•子宫颈管及其外口:子宫颈阴道上部与阴道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刮片是宫颈癌普查的常用方法之一内生殖器•子宫的生理功能•产生月经•孕育胎儿•娩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畸形子宫和阴道内生殖器•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功能层(2/3)•基底层(1/3)•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内生殖器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内生殖器•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内生殖器•卵巢•重量:5-6g•大小:4X3X1CM•皮质•髓质胞宫、子宫、胞脉、胞络•胞宫: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的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其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行使其功能子宫:中医固有之名称,形如合钵,似倒置的梨形,位于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前邻膀胱,后为直肠。与西医解剖学子宫相同功能:(1)主行月经,分泌带液(2)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特点: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内经》称之“奇恒之府”胞宫、子宫、胞脉、胞络胞脉隶属于胞宫的血脉将阴血下注于胞宫,以维持其正常功能《素问》:“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胞络胞宫的脉络或网络联络之义,系于肾。或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作用《素问》:“胞络者,系于肾”《诸病源候论》:“胞络损伤……则令阴挺出”子门-子宫颈口功能: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排月经、泌带液、娩出胎儿的通道骨盆•骨盆的组成•骶骨•尾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骨盆关节骨盆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骨盆分界骨盆类型•女型•男型•类人猿型•扁平型骨盆底•外层-浅筋膜与肌肉层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肛门外括约肌•中层-泌尿生殖膈尿道括约肌•内层-盆膈肛提肌及其筋膜邻近器官及血管、淋巴、神经•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第三章女性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与调节卵巢功能卵巢的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内分泌功能:分泌女性激素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的形成及退化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成熟卵泡排卵•排卵时间: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黄体形成•成熟黄体能分泌雌、孕激素•黄体寿命约14日•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第一高峰黄体形成:第二高峰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内外生殖器发育增强宫缩宫口松弛增强阴道酸性宫颈粘液结晶呈羊齿状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增生对生殖系统的作用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代谢作用促进骨钙沉积促进水钠潴留雌激素孕激素•子宫肌•子宫内膜•宫颈•输卵管•阴道上皮•外生殖器•第二性征•卵巢•下丘脑、垂体•代谢•子宫肌•子宫内膜•宫颈•输卵管•阴道上皮•乳房•下丘脑、垂体•代谢•体温•协同作用•雌激素促使女性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发育,孕激素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它们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拮抗作用•表现在对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水的潴留与排泄等方面基础体温表雄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生殖器官其它部位的周期性变化•阴道粘膜•宫颈粘液•输卵管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结晶(++)~(+++)结晶(+++)~(++++)椭圆体结晶(+)~(++)(H-P-O)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下丘脑GnRH腺垂体生殖激素--FSH、LH、PRL卵巢激素的反馈作用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对下丘脑垂体有正负反馈调节E≤200pg/ml抑制FSH≥200pg/ml兴奋GnRHFSHLHP抑制FSH和LH雌孕激素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对月经周期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女性各期生理《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七”为期划分女性一生分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第二节女性生理特点•女性的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月经生理带下生理妊娠生理产育生理哺乳生理一、月经生理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以月为期,经常不变。(一)生理表现:初潮:14岁(11-16岁)绝经:49.5岁(45-55岁)周期:28-30天(±7天)经期:3-7天经量:50-80ml经色:暗红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定义•特殊月经现象: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二)月经产生的机理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脏腑与月经天癸与月经气血与月经经络与月经胞宫与月经1.脏腑与月经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肾藏精,主生殖肾为天癸之源肾为冲任之本肾为气血之根肾与胞宫相系肾与脑髓相通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肝-“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与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调节。肝经又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冲脉:三阴交任脉:曲骨督脉:百会肝肾的关系同居下焦肝与肾乙癸同源水能涵木子母之脏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一开一合共同调节,使子宫藏泻有序,经候如常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主中气,具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功脾胃-互为表里肾-先后天互生,源泉不竭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又通过胞脉与胞宫相联;心肾相交;心主神明肺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2.天癸与月经•天癸男女皆有,源于先天,藏之于肾,靠后天脾胃水谷精气的滋养•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一种阴精•对女性,天癸随肾气的盛或虚,通过调节冲任、胞宫,主宰月经的潮或止以及司生殖2.天癸与月经•童幼时期-天癸“甚微”,不能使冲任二脉充盛,故无月经;•青年及成年时期-“及其既盛,精血乃旺”,月经始潮并潮之有时;•更年期及老年-天癸将竭,冲任脉虚衰,故形坏而无子。天癸是肾主生殖最直接的精微物质月经的产生和周期的调节3.气血与月经•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来源于脏腑。气血和调,经候如常《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脉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泻于肾,以灌溉一身,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4.经络与月经循行路线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冲脉者,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上行于脊柱之内,沿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其上者,渗诸阳,其下者,并行于少阴之经,渗三阴。《难经》: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之。任脉者,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向前上行于毛际,沿腹内,到达咽喉部,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进入目眶下。与肝脾肾三经分别交于曲骨、中极、关元。督脉者,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向后行于脊柱内,上至巅顶,分别与肾脉、心脉相通,得肾中命火温养,得君火之助,故为阳脉之海。与任脉相通。带脉始于季肋,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4.经络与月经功能作用冲为血海,渗三阳,渗三阴,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之阴液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属肾络脑,又任督相通,调节一身阴阳脉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