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主要内容目的物品准备部位选择采集方法及技巧动脉血标本采集后处理方法1目的目的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依据《护理技术操作手册》禁忌症Allen试验阳性,禁止采集桡动脉高凝状态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2物品准备物品准备5.5号头皮针,1ml或5ml注射器,安尔碘,肝素钠(100ml生理盐水+肝素钠1支),3cm拔针棉签请注意:操作前一定准备好物品!桡动脉采血肝素血样的抗凝操作1.抗凝的配比要求:1支(12500U/2ML)的肝素原液配比100ML的生理盐水。配比好的肝素液24小时更换。2.抗凝操作:用2ML或5ML的消毒注射器抽取配比好的肝素液,抽,推两次肝素,使针管全部湿润,将多余肝素排出,死腔余留的肝素液即为抗凝剂。--依据血气操作规范3血管的选择血管部位的选择总则选择血管部位,要从操作方便、防止并发出血及血管堵塞、减少患者痛苦等方面考虑。(1)要选择易于触摸,位置固定,穿刺方便,容易止血的血管。(2)选择侧支循环丰富的血管,避免血管痉挛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影响其他组织血液供应。(3)尽量避开有静脉、神经并行的血管。(4)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动脉搏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瘢痕、硬结、皮下血肿。血管的选择(1)股动脉:搏动清晰、易穿刺、不便管理、潜在感染,保留时间短;(2)肱动脉:并发症少,数值可靠,临床少用,但出血几率大;(3)颞浅动脉:血管扭曲,置管困难,多用于小儿;(4)腋动脉:易于定位,并发症少;(5)尺动脉:人类90%的手部循环是由尺动脉供给;(6)足背动脉:极少栓塞,常做为备用血管,足背动脉保留方便,不易随患者的活动而使留置针脱出;(7)桡动脉:首选,常用左侧,易定位,侧支丰富。穿刺前必须做ALLEN试验。常用动脉穿刺部位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该动脉特点与桡动脉相似,浅表、触摸易定位,与足底外侧动脉间存在足底动脉弓,易于止血,亦可选用。颞动脉:该动脉十分浅表,特别是在早产儿、新生儿其分支清析可见,它供应头面部软组织血液,侧枝循环丰富,周围无重要器官,下为颅骨,易于压迫止血。在耳屏前方的颧弓根部,易于触及,向上延伸为其顶支,向前发出颞支,新生儿多选择其分支穿刺,安全且成功率高。股动脉:该动脉粗大,在股三角区位置易暴露,在急诊采血时便于操作。但此处该动脉外侧为粗大的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易损伤股神经,且易误采静脉血。因位置较深,不易压迫止血而形成血肿,压迫过久又易形成血栓,很难建立侧枝循环,且新生儿的髋关节处软组织薄弱,垂直进针有刺入关节囊的危险,故应尽量不用。凝血机制障碍者为绝对禁用。4采集方法及技巧(一)桡动脉采血桡动脉自肱动脉分出,与桡骨平行下降,其下部位置较浅,表面附以皮肤和筋膜附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据报道,股动脉穿刺强疼痛率达72%,桡动脉穿刺可减少到18.5%解剖学基础(一)桡动脉采血桡动脉:位置表浅、穿刺容易成功,有尺动脉侧支循环,最常用部位。但是,有1.6%的病人的尺动脉功能不好,所有在桡动脉穿刺前应该进行Allen’s试验来确认尺动脉灌注。操作步骤桡动脉采血前做Allen试验,抬高患儿手臂向腕部挤压手掌使其皮肤发白,同时压迫腕部的桡动脉和尺动脉,然后放开尺动脉,手掌应在10秒内恢复正常颜色。提示尺动脉有足够的侧支循环,否则说明该侧的尺动脉侧支循环不良,应更换另一侧手穿刺。--依据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一)桡动脉采血ALLEN试验1)抬起手握拳30秒。2)压迫尺动脉和桡动脉。3)松拳,手指特别是指尖颜色苍白。4)停止压迫尺动脉,5-7秒内由苍白转红。穿刺点定位常规法:手掌横纹上1~2cm的动脉搏动处。十字定位法:①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作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的中点作一垂直平分线;②垂直线与第2或第2腕横交点处为穿刺点。对于血压偏低时或过于肥胖的患者不易触摸波动位置时可采用此法。(一)桡动脉采血进针部位:穿刺侧上肢外展30-60度,手掌向上,腕背屈40-50度,下面垫一海绵小枕,绷紧桡动脉以利穿刺。进针点选择在第二腕横纹距离桡动脉搏动点最明显的远心端0.5-1cm处避开浅表静脉。(一)桡动脉采血新生儿操作方法固定患儿的前臂和手掌,使腕部伸展,在腕部近端第二腕横纹侧用左手食指触摸桡动脉,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取穿刺针与皮肤呈30°角,斜面向上缓慢进针直到见血,轻轻抽吸采集到所需的血样。拔出针头,用棉签压迫穿刺部位至少5分钟。(一)桡动脉采血--依据第四版《实用新生儿学》(二)股动脉脉采血管径粗,动脉压力高,血流量大,搏动易触摸患者取仰卧位,穿刺大腿取外展位股动脉穿刺部位较深,有出血不易立即发现,易逐渐形成血肿;解剖位置较深,容易造成感染股动脉与股静脉相距仅0.5cm,容易误穿静脉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病人新生儿体位:采血时患儿正确的体位是穿刺成功的基础。一般来说,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45°角,臀下垫一小枕,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角,另一腿伸直。(二)股动脉采血有条件者备助手一名,按压患儿。助手站在患儿头侧,用两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分别固定患儿两腿。位置判断: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为穿刺点。进针角度: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20-30°,(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见回血时抽取所需血量。(二)股动脉采血注意事项1正确了解股动脉的解剖位置,根据患儿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穿刺点定位。2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进针深浅度,对于皮下脂肪薄者,针头进入1/2或2/3,厚者进入3/4。3正确的体位及有效的肢体按压是穿刺成功的基础各种穿刺点定位都是在正确体位基础上进行的,若体位不正确,各种穿刺点定位已失去意义。股动脉采血时,患儿多不配合,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肢体按压,采血技术再高,也难以成功。(二)股动脉采血4、若穿刺失败,复针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以免伤及髋关节或腹腔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5、穿刺后时注意事项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3-5分钟,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按压时间延长5-10分钟,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勿造成下肢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尿污染。6、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二)股动脉采血定位:上臂内侧下1/3,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明显处,肘部皮肤皱褶向上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前臂伸直并外展肱动脉穿刺成功率较桡动脉低如果因其他原因(腕部外伤、静脉输液、桡动脉搏动弱等)不方便穿刺情况下,肱动脉是很好的选择(三)肱动脉采血(四)足背动脉采血足背动脉通过足背内外踝中点,为胫前动脉的直接延续穿刺点选择足背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时将针头与皮肤成15-20。角4%-12%的正常人先天无法摸到足背动脉,而老年人动脉系统发生生理性老化,血管走向畸形,6%的老年人无法摸到足背动脉或搏动很微弱,大大降低了足背动脉穿刺成功率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末梢循环差的病人。4动脉血标本采集后处理方法血标本采集后病人处理1、使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处,迅速拔针,拔针后立即将针尖斜面刺入橡皮塞内,已隔绝空气。2、指导患者或家属垂直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禁止环揉。如果抗凝机制不好的病人,加压的时间要在十分钟以上,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迹象肱动脉和股动脉的加压时间要顺应延长血标本采集后病人处理采血后应注意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应禁止热敷、不要沾水,当日尽量不洗澡,以免引起局部感染,穿刺部位同侧肢体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如果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血气标本的抗凝处理血标本混匀:这是整个抗凝步骤的重中之重。就是在抽好血样后(不能有气泡)需立刻混匀(将注射器在双手中搓动,上下颠倒至少20秒以上)。血标本送检再次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给血样标本贴上标签,立即送检标本室温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如果无法立即送检血液标本时,就要把血液标本放置在冰水中进行保存,然后送检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氧合血红蛋白,血呈鲜红色,压力高,搏动明显,易触及。静脉血由于氧合血红蛋白把氧释放到组织,而成了还原血红蛋白,同时组织代谢产物回收收入血液,使静脉血呈暗红色,而且压力低,搏动不明显不易触及。1、PO2≧50mmHg一般为动脉血,PO2≦40mmHg一般为静脉血;2、血气分析中SaO2与病人手指氧饱和度相符为动脉血;3、桡动脉处穿刺抽血多为动脉血。英文中文正常值平均值pHPH值7.35—7.457.40PaCO2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40PaO2氧化压95—100mmHg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96~100﹪HCO3-实际碳酸氢盐22—27mmol/L24BB缓冲碱(全血碱含量)45—55mmol/L48BE标准碱剩余±3mmol/L0BEact实际剩余碱±3mmol/L0BEecf细胞外剩余碱±3mmol/L0(血浆剩余碱)AG阴离子间隙12±4mmol/L12P50SaO2为50﹪时氧分压26.6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