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馨当代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檀馨,当代著名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曾任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其作品包括与美籍建筑大师贝聿铭合作的香山饭店庭院设计及华夏名亭园、天华园、北京植物园、明皇城根遗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菖蒲河公园等设计,多次获得国家大奖。檀馨造园2005年中秋节,天安门的东北角,一座古韵悠长的大型水景园林——菖蒲河公园开放。源自皇城的那股清秀灵动,选在这个溢满温情的日子与人们团聚了,沉睡了多年的菖蒲河变成了一弯碧水,苏醒了。菖蒲河公园的建成不仅为古都北京赋予了灵气,更博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后来,她到北京园林设计研究院,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她曾去过世界十多个国家考察、学习,掌握最新的世界园林信息,又吸收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丰富营养,将传统园林设计理念融入现代韵味,主持了北京植物园的规划、龙潭湖公园及紫竹院公园的设计。1990年,她成为北京亚运会园林设计工作的主要主持人;还设计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光彩体育馆、朝阳公园、金融街广场;华夏名亭园、日本天华园等经典园林设计也出自她手。香山饭店庭园说起檀馨的设计生涯,不能不提到她与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合作设计香山饭店庭园的一次经历。980年,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破土动工。当饭店土木工程完成了大半时,与之配套的园林工程还是白纸一张。贝先生苦于不熟悉中国园林的建造,委托当时的北京园林设计所为他补白。这个任务落在了檀馨身上。主景“清音泉”被檀馨设计成了一座9米高的假山。香山饭店园林设计一炮打响,荣获北京建筑艺术一等奖,成为北京园林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们说,檀馨的设计为建筑大师的杰作锦上添花。皇城根遗址公园自从有园林景观设计以来,对自然的模仿和追求就没有停止过,但真正典型的自然却是很多设计师所不了解的。檀馨说:“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塑造出真正典型的自然美,一条捷径就是在自然界中选择美,然后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带到城市里来。当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必须的,这也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每一个新的项目都力求有所变化。”檀馨设计的皇城根遗址公园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公园共长2.4公里,植物种植理念摆脱了以往将带状公园分为春、夏、秋、冬四段的思路,而是将四季融在公园的每个部分里,造成“春全线、秋成片、冬连线”的效果,游人步入其中会一直有景可看,后来证明这种设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感悟植物设计的自然属性,檀馨说:“'国子承贤'是北二环公园的一个部分,由一片油松林组成,树林中既有一些十几米高的大树,也有一部分一两米高的小树,最多的是四五米高的油松。这些树龄不同、高低错落、距离不同的油松正是模仿了九寨沟原始森林群落的自然状态,不像其他地方的树木种植,像是把苗圃原封不动的搬家一样。大小不同的油松也和国子监传承国学文化,有学之士代代相传的文化氛围相契合,体现了种植设计要和文化传统相结合。”皇城根遗址公园全长2.4公里,宽29米,总面积7万平方米,被誉为一条贯穿北京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长廊”,再现了北京历史文化风貌,获得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建设相得益彰的效果。当初,为皇城根遗址公园设计定位时,有人极力主张仿古,重现明清文化;也有人主张着力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特征,使公园与王府井融为一体。而檀馨认为,皇城根遗址公园所处场所具有双重特性,她把公园定位为既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韵、又有强烈历史文脉观的城市开放空间。在园林设计中要贯彻继承和创新的原则,用现代材料和科技手段表现传统文化,使传统具有时代感。在皇城根遗址公园中随处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一组叫“时空对话”的雕塑,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孩子坐在公园座椅上,眼睛看着膝上的笔记本电脑;一位身着长衫、梳着辫子的清代老学究背手站在她身后,躬腰看着摩登女郎膝上的“新鲜物”,满脸稀罕纳闷的神情。这组雕塑串联起历史与现在,再现曾有的文化,展现忙碌的现代生活,给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间,又与皇城根遗址公园主题紧紧结合,在继承与创新中找到了切入点。在时间概念上,皇城根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延续了从明、清、民国至今700年的历史脉络。檀馨运用恢复小段城墙、挖掘部分地下墙基遗存等手段,再现了北京皇城的历史遗迹,使老北京的历史文脉得以充分展示。空间上,公园将北京整体环境、王府井区域特色及带状场地本身具有的特点紧密结合,景观林带兼具地域和皇家两种特色,以“梅兰春雨”、“玉泉夏爽”、“银枫秋色”和“松竹冬翠”命名的四季之景,像一条绿色纽带将古老的紫禁城和现代化的王府井巧妙地连接起来。造出心中的诗情画意菖蒲河公园,犹如一幅极具美感的画卷,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菖蒲河檀馨说:“作为设计师,我的工作就是发现美、创造美,让人们欣赏美、享受美。”菖蒲河公园体现了她的初衷。在菖蒲河设计之初,河道原是自西向东笔直而行的。为了保护河两岸的百年古树,建造生态园林,檀馨因势造型,把设计作了修改——让水绕着大树走。这个点睛之笔雕琢出菖蒲河隽秀的诗情画意:水波流转,垂柳婆娑,好似一位身姿婀娜的少女,为整个园林平添了几分柔美,也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徉河边,只见菖蒲河两岸百花吐艳,绿草如茵,名木异草遍布;水中菖蒲葱茏,鱼跃清波,睡莲荷花绽放,盎然生机尽现。在追求野景成趣的同时,塑造人文景观是檀馨追求的另一个着力点。从一开始,她就把这个公园定位在“传统风格的一座新园林”上。除了新在思想境界,更要新在为人服务。在公园中,随处可见人性化的关照:河上架起的四座形态各异的人行桥,就是一个依照游览习惯设计的导游路线,让人们尽赏两岸美景;十处临水平台,是为让游客亲手触摸到水,咫尺赏鱼;桥边垂入河中的柳条,游人抬手可触,又多了一处可以照像的地方;河北岸那传统风格的亭廊,更是为人们避雨遮雪之佳处。檀馨这样描绘着菖蒲河的四季美景:“春有玉兰腊梅花,夏有菖蒲对荷花,秋有柿树结红果,冬有松竹伴雪花。”这份诗情画意将永远闪烁在菖蒲河公园的每一个景致之中。“中国传统园林在植物造景方面有着深厚历史,但当代园林设计更多已不局限在围墙之内,而是身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如今,我们身边的园林更多地建在路边和住宅区内,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植物造景学校没有专门的课程,我们的实践经验也非常有限,因此,需要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檀馨表示,很多设计师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四季形态还是比较了解,配置上也懂得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设计出的作品就是效果不好,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虽然了解植物生态习性,但却没有放在本地特定的物候条件下去考虑它会有怎样的表现;二是虽然知道配置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却没有从与周围建筑环境相搭配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北京有很多带状绿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让高大乔木挡住周围建筑的视线,甚至还能掩盖周围环境的缺点就是一门学问。绿化设计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因此,园林设计师进行设计之前充分理解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是很重要的。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例,其中有一条长达700米的油松林设计,换了其他的设计师也许会至少100米就换一个景致,去追求中国古典园林所谓步移景异的效果。而檀馨说,她当时设计这条700米长油松林是基于城市的道路性原则,因为更多路过的人是从车上观看这片景色的,行进速度很快,700米恰好符合游人的视觉节奏,不会因景色变化太快影响观赏效果。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片油松林也显示出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大气和厚重,与元大都遗址的气质也相符合。最后,檀馨表示,植物种植是一种文化,必须站在城市的高度,与民族传统结合在一起,并从大自然中吸取经验才能成功。同时城市在发展,观念在不断变化,种植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城市是大家的,设计师只注重搞个人爱好的创作是行不通的,只有师法自然,富含文化底蕴,才能建设出美丽的家园。感谢您的观看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