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形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目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1一、《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背景.............................2(一)历史文化的影响........................................2(二)社会发展的需要........................................3(三)电视节目竞争下的产物..................................3二、《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形态...............................3(一)节目定位——高雅与市井百味的结合......................4(二)节目内容——传统与日常生活的回归......................5(三)节目形式——“西式外袍”下的中国韵味..................7结束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1浅析《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形态广陵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9级090033137薛源指导老师武新宏【摘要】2012年5月14日,一部以美食文化为载体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记录》栏目播出后,以惊人的速度和趋势引发了收视热潮。在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以及行业竞争的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将纪录片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本文将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几个方面对《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形态进行分析。【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节目形态【Abstract】OnMay14th,2012,ABiteofChina,adocumentarybasedonfoodculture,wasairedintheProgramCharm•RecordsonCCTV-1.Afterbroadcast,thedocumentaryestablishesawaveofhighratingswithanastonishinglyhighspeedandagoodtrend.Inthecircumstancesofthedevelopmentofhistory,cultureandsocietyandindustrialcompetition,ABiteofChinapushesthedocumentarytoanewhigh.ThisthesisaimstoanalysestheprogramformofABiteofChinafromtheaspectsofthelocalization,contentandstyleofprogram.【Keywords】ABiteofChina,Documentary,programform引言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2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批影片便是纪录片。1895年12月28日,《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等12部由L.卢米埃尔录制的实验性影片在法国巴黎卡普辛大道首次公映,这是人类对纪录片的最初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纪录片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最终发展成以真实生活作为创作素材,以真实人物和事件作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示,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中国纪录片的历史虽然比西方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但是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却是跨越式的,如今也已经能自主摄制符合国际化水平的大型纪录片。2012年5月14日,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制的七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正式播出之后,即刻便在中华大地甚至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舌尖热潮”,攀上了纪录片收视率史上的又一高峰。这是一套讲述中国美食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文化、普通百姓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的滚动播放和网络层出不穷的评论下,成为了央视纪录频道文化内涵、制作水平、视听品质的代表之作。贴近观众的拍摄方式,国际化的制作标准,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转化和创新,片中处处包涵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映照,使它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给其他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带去了客观的可借鉴意义。一、《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背景《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的诞生不仅得益于我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也得益于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逐渐发展完善的电视行业本身。(一)历史文化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郦食其列传》中记载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食”,“民以食为天”是千年来中国人的真实写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十分讲究饮食“色、香、味”俱全,要求选料精良、刀工纯熟、火候独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以及情调雅致。对于饮食的研究也是自古就有,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第l4卷《本味篇》,记载了当时推崇的食品、味料以及我国最古老的烹饪理论。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的《随园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3食单》是我国最早的烹饪专著,系统地阐释了饮食的烹饪技术和南北菜式。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带来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饮食文化,这为《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而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最贴近现实的影片,通过对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人、事、物的真实反应来传达创作者的审美感受。纪录片与美食相结合而产生的美食纪录片,传播美食信息,展现美食文化,让观众垂涎欲滴、欲罢不能。(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追求和标准,“饮食”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加强,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2年我国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4565元,物质生活上的丰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人们有能力、有需求去探索文明、健康、多样化的饮食方式,饮食文化、饮食观念、饮食时尚成了人们自觉的需求,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才有了产生发展的空间。(三)电视节目竞争下的产物在如今的后“限娱令”时代,整个业界一直在思考的焦点问题就是我国各大卫视乃至整个中国电视的出路在哪里。我国电视文化的整体发展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从过去单一的宣传、教化功能,扩展到如今这样传达信息、社会教育、娱乐消遣、服务大众等多重社会功能并举。电视文化发展开始从“宣传本位”向“人本本位”转变,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大众诉求来构建节目。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需要以大量的原创纪录片来支撑,努力做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为《舌尖上的中国》的产生提供了平台。同时,一个优秀的纪录片创作团队为《舌尖上的中国》提供了专业技术的支撑。二、《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形态《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大江南北以及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节目的核心定位是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的看到中国人,人与食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如何将人与美食的故事说的感人、说的吸引,不那么枯燥乏味,这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4与节目独特的制作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节目定位——高雅与市井百味的结合《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这句话为整部纪录片定下了基调。那么什么是普通人的家常菜?在片子里中我们看到,这部纪录片的主创人员深入到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采访拍摄因为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而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原生态的生长、生产和生活场景给我们的视觉味觉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镜头拍摄到的藏在大山和湖泊之下、高原之上、大海深处的美食生产场景,都是在该片参与人员真正走进最基层,采访处于最前端直接接触美食食材的劳动者、创造者后,记录他们劳动的过程和快乐,从而展现给我们的荧屏最生动最原生态的画面,进而打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部纪录片的摄制者只是将目光停留在大都市大厨房里,只是邀请一些大厨们做一些所谓的名品佳肴,那么这样的节目会有如此轰动的效果吗?2011年以来,中宣部大力倡导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所谓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只有到了第一线,我们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也只有真正弯下腰,唠嗑中学说家常话,田野里感受百姓情,才能真正了解百姓,了解中国,真实的展现最原始真诚的中国百姓。《舌尖上的中国》无论是从播出时间、还是从本身定位来看,都不具备成为热播剧的潜质。但是,在该片成功播出后的一周时间里,一场“吃货总动员”的奇迹证明了这部饱含质朴与温情的美食纪录片“完胜”了同时期热播的所有电视剧。对于它的意外走红,很多观众对它的评价是“眼泪与口水齐流”,对纪录片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关怀精神深受感动。在当今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一部在深夜播出的纪录片能够迅速窜红,甚至让观众看得“眼泪与口水齐飞”,确实十分罕见。该纪录片通过对各地不同美食的制作方式和各种美好“团圆”场景的渲染,不仅牢牢抓住了观众舌尖的味蕾,并且还潜移默化地唤起了每一位观众心中那份刻骨铭心的“乡愁”。当那些你再熟悉不过的食物被放大得犹如一种理想时,《舌尖上的中国》击中的不止是浓浓的乡愁,还有那舌尖上的“永无乡”。纪录片最常用的手法应该就是引发共鸣,而《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则将其应用到了极致,引起了整个民族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也是那些鸿篇巨制的纪录片所无法比拟的。在多数人眼中,纪录片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通常被认为是“精英们的消遣”。然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5而,《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让观众既流口水又长知识,还能不时的在情感上引起观众的共鸣,完美地把纪录片的格调高雅与电视剧的市井百味结合在了一起。正如该片导演陈晓卿所说,“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来做这个纪录片”,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最初也是始终恪守的定位。毫无疑问,准确的定位是《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不得不让我们在纪录片的整个制作过程中进行反思,是否应该将纪录片的准入标准降低,让它更加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让每位观众都能够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找到情感的寄托以及精神的共鸣,相信这才会是纪录片真正吸引人、震撼人的地方。《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轰动效果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宫廷剧”“穿越剧”就是明证,其实,不管是纪录片的创作,还是各种文化的提升与传播,并不一定要是鸿篇巨制、波涛汹涌,相反贴近生活的涓涓细流,没准更能滋润心田。(二)节目内容——传统与日常生活的回归《舌尖上的中国》全篇分为《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和《我们的田野》7个部分,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一部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但它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比起片中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画面,该纪录片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处处展现出的人文关怀。这部纪录片没有空洞地宣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情感上引起观众的共鸣。用舌尖来描绘中国,意在见微而知著。作为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是从中国人最为擅长的“吃”入手,但并没有拍摄远离百姓生活的高端美食,采用的如酸菜鱼、油焖冬笋、粽子、豆腐脑等食物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