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专题一 人口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专题一人口系统构建考点剖析专题重组图表判读当堂演练系统构建整合知识构建体系答案:1.高、低、高2.现代型3.人口迁移考点剖析突出热点剖析解题考点一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典例导引】(2015年福建文综,7~8题)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1)~(2)题:(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审题步骤】1.审材料人口结构→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图。2.思维导图3.审设问(1)据“人口结构”“差异”→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图判读与分析。(2)据“可持续发展”→合理的生育率方案。【尝试答题】(1)D(2)B【应用点拨】1.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①根据地区判读:发达国家和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②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②传统型: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③现代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兵源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2.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①带来的问题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社会问题:医疗、教育、交通、居住、就业困难,粮食匮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②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人口老龄化①带来的问题对社会: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国防兵源不足。对个人:青壮年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精神孤独,物质保障不足。②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考点二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典例导引】(2015年北京文综,11题)如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下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审题步骤】1.审材料城市牵挂→人口迁移。2.思维导图3.审设问据“甲地人口迁出比例”→人口迁移。【尝试答题】C【应用点拨】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应结合实际材料从社会、经济、政治、自然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2.现代人口迁移类型分析(1)科技移民:高素质人才为寻求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科技移民会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经济的双重损失。(2)劳务输出:廉价劳动力为寻求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富裕的石油输出国。劳务输出能解决发达国家等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缓解本国就业压力,赚取外汇。(3)国际难民:战争、政治、环境难民为躲避战争、政治迫害等流向和平或邻近国家。国际难民增加了迁入国的人口和环境压力。专题重组掌握方法提高技能【主干整合】1.人口增长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增长呈现空间不均衡的特点。2.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依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模式。3.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的问题。4.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给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带来不同的影响。【答题模板】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一方面是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时要全面考虑。(1)对迁入地: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会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2)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易错提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达最大值≠人口总数达最大值当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时,人口总数达最大值。只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如若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总数就在增加。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零变为负值的时期。【专题热词】“空巢家庭”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30多年,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会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与该热词有关的地理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影响。2.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的原因、结果及解决措施。3.人口政策的实施与变化等。图表判读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典图】人口增长模式图【方法步骤】步骤1:读图名、图例、注解等。如上图中下方的图名和左侧图例。步骤2:分析图中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步骤3:做具体的题目时要结合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获取有效信息或推论信息。如下题中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典例】(2015河北邯郸调研)读“甲、乙、丙、丁四地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1)~(2)题:(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题技巧】第(1)题,甲图中,5岁以下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6%,5~10岁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4%;乙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不多,自然增长率接近0;丙图中,0~14岁人口比例大约为22%;丁图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乙地是典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可见其经济不发达,医疗条件差,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尝试解答】(1)B(2)B当堂演练夯基固本提高技能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1、2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3、4、5基础演练(2015北京东城区一模)下图为2004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位于亚洲B.德国人口增长数量大于英国C.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高D.发达国家人口密度普遍较小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B.领土面积更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D.人口总数更少解析:1.C2.B第1题,据图分析,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为尼日利亚,位于非洲;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英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所以德国人口增长数量小于英国;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的人口密度较小,但德国、英国、日本等的人口密度较大。第2题,据图分析,中国人口总数比印度多,但人口密度较印度小,可推知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土面积较印度广;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都没有直接关系。提升演练(2014临沂一模)读“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3~4题:3.由图可知()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C.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入重心一直迁往东南方向D.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4.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原因是()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解析:3.D4.C第3题,读图可知,人口迁出重心纬度变化超过2°,经度变化约1°;迁入重心纬度变化超过3°,经度变化不足2°;人口迁入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但不是一直迁往东南方向;两个重心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第4题,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向长三角方向移动,因此最可能原因是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5.(2015临沂质检)阅读图表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地区比重(%)年份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大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20056.9511.973.137.9810.989.7120.5828.7020106.2013.224.1311.1413.5311.0119.86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简述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注意图例和坐标可知答题方向。第(2)题,人口迁入区多是经济发达地区,根据表格可知南部沿海地区吸收流动人口最多;对迁入区的有利影响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第(3)题,国家政策的支持,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土地价格的廉价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①增加劳动力;②增强社会活力;③促进经济发展;④推动城市化进程。(3)①国家政策支持;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③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挑战题(2015山西四校联考)读“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1~2题:1.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A.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B.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C.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D.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解析:1.D第1题,甲图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乙图显示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增长幅度为负值,郊区增长幅度大。2.关于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解析:2.D第1题,甲图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乙图显示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增长幅度为负值,郊区增长幅度大。第2题,外来常住人口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性别比变化可反映城市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外来常住人口以农民工为主,文化素质较低;外来人口大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