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地铁1号线第13标段新光路站车站工程测量方案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三月无锡市地铁1号线第十三标段新光路站工程由我公司承担施工建设任务。为确保工程质量创优,特编制该车站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1.1无锡地铁1号线工程总体呈南北走向,线路起于无锡惠山区堰桥站,经北塘区、崇安区、南长区,终于滨湖区雪浪站。全线共设24座车站,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站19站,全线总长30.411Km。新光路站位于新光路与清扬路十字路口的东侧。跨新光路与清扬路十字路口设置。车站北侧为金匮苑住宅小区,西侧为五星家园住宅小区,南侧为公交站场。1.2拟建车站起点里程为CK18+215.85,终点里程为右CK18+416.45,车站主体长度200.6m,标准段总宽19.20m。新光路站围护地墙厚均800mm,标准段地下墙深28.7m,端头井地下墙深31.6/28.7m,端头井与标准段底板厚度为900mm,车站底板最厚为1100mm。1.3本工程新光路站主体结构围护采用厚度800mm的地下连续墙,新光路高架投影位置围护结构采用Φ1200@1350钻孔灌注桩加两排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车站中设置Φ1500钻孔灌注桩抗拔桩。本工程新光路站附属结构包括1、2、3、4号出入口以及Ⅰ号风亭和Ⅱ号风亭。六个附属结构基坑围护结构分别采用Φ850SMW工法以及Φ800钻孔灌注桩加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1.4新光路站共设有四个出入口与两个风亭,一号二号出入口新光路清杨路十字路口的西北侧与东北侧,三号四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西南侧与东南侧。二号风亭位于车站南段头井东侧,一号风亭位于车站北段头井东侧。1.5本工程车站主体位于新光路高架下,目前高架弧形梁下部净空约6~6.5米。高架桩基与主体围护止水帷幕净距6米左右。1号出入口位于新光路高架A匝道下,净空约6米,A匝道桩基与1号出口围护净距5.5米左右。本站位于清扬路与新光路高架交叉口,车站分四期施工,地下管线众多。二、测设依据: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2.4《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6《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范》(CJJ73-2001)2.7测量成果(交桩点)资料2.8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2.9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三、地面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布置3.1首先对测绘院提供的GPS点进行复核,在精度满足的前提下,根据该控制点在现场引测3个强制归心的平面控制点,控制点为埋设的混凝土铁心桩,并在混凝土铁心桩顶做出标记。其尺寸为预制桩桩顶15cm*15cm,桩底20cm*20cm,桩长根据测量需要,就地灌注混凝土桩直径30cm-50cm,深60cm-100cm,桩心埋入自制的强制归心铜螺丝。3.2定期对GPS点和现场引测的控制网进行复测,GPS点复测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现场的平面控制点施测时,左、右角各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5mm。3.3对测绘院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按二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复核,在精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在车站施工现场埋设三个高程控制点,该控制点的高程由测绘院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引测。3.4定期对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和现场引测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复测采用往返观测,其闭和差应在±8/Lmm(L以千米计)。现场引测的高程点和地下引测的高程点按Ⅲ等水准的要求,其闭和差应在±12/Lmm(L以千米计)3.5桩点布置在方便施工、稳定、不易破坏的地方,埋设规范;测量时一定有多余观测,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附合水准等。桩点周围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并有鲜明的警示标语,控制点标志唯一避免混淆。四、车站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测量定位:本工程施工场地小而采用明挖法施工,测量定位较为繁复,测量定位采用全站仪一套,经纬仪2台、水平仪2台;根据提供的红线界桩点和有关图纸,确定各个轴线控制点,组成轴网控制,并将控制点延伸至挖土影响范围以外的区域上,且采取混凝土加固保护措施,定位工作由专职测量师完成。轴线标高控制:根据地面层设置的控制网、控制点逐层向下传递。测量设备为经纬仪和钢尺,具体方法为:利用经纬仪通过基坑外的控制点来形成控制轴线,用经纬仪钢尺校对,调整误差,最后细分全部轴线;标高的控制采用钢尺从上层引入标高,基点位置固定,通过出入预留口引至下层,同样应调整钢尺的温度及拉力误差,然后利用水准仪同层抄平。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测角:采用三测回,测角过程中误差控制在2以内,总误差5MM以内;测弧:采用偏角法,测弧度误差控制在2以内;测距: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量距: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量侧并进行温度修正。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控制在在5MM以内,层高垂直偏差在5MM以内。沉降观测计划:(1)根据本工程结构形式的特点,先按照业主提供的高程基准点,将其引测至施工地块内,设置三个控制点,将其固定在基地内不易被破坏的部位,安排专人进行保护,在埋设点保持稳定后测定控制点的高程,并记录其数据,作为以后工程测量基准点,且由专业测量人员定期对其复测,与外界高程基准点进行校核。(2)根据本工程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深特点,在建筑物设置施工期间暂时沉降观测点和永久沉降观测点两种。施工期间暂时沉降观测点采用钢筋直接与主筋电焊连接分别固定于地下室底板和结构柱内侧。永久沉降观测点设置采用铜质沉降标记预埋件,预埋于结构柱。(3)沉降观测采用测量精度Ⅱ级水准测量,底板浇捣完毕后测得初读数,以后每施工一层测读一次。即每施工一层应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测沉4次。(4)沉降观测应做好详细记录,认真整理沉降资料,汇入工程验收技术档案。4.1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4.1.1地下连续墙的地面中心线应依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放样允许误差±5mm。内外导墙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线,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mm。内外导墙间距850mm,导墙顶部高出地面10cm,内墙面不平整度小于3mm,顶面平整度小于5mm,内墙面与纵横轴线间距的允许偏差±10mm,。4.1.2槽段放样是根据设计图纸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及水准点在导墙上精确定位出地墙分段标记线,并根据H型钢(接头箱)实际尺寸在导墙上标出H型钢(接头箱)位置。连续墙槽施工中应测量其深度、宽度和铅垂度,在施工地下墙时预埋接驳器须注意标高的变化,标高误差小于10mm,在钢筋笼吊放前要再次复核导墙上4个支点的标高,精确计算吊筋长度,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连续墙竣工后,应测定其实际中心位置和与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偏差值应小于30mm。4.1.3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场地钻孔灌注桩桩点的测量放样,放样时应打好钢筋定位桩,做好标志。4.2基坑开挖施工测量4.2.1采用自然边坡的基坑,其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0mm。4.2.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尺或采用其它方法检测边坡坡度,坡脚距隧道结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4.2.3基坑开挖至底部后,采用全站仪直接传递法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基底线路中线纵向误差小于引测误差±10mm,横向引测误差小于±5mm。4.2.4高程传递到基坑底部,传递方法采用吊钢尺法。传递高程误差可控制在±5mm。4.3隧道结构施工测量4.3.1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依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上标定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误差小于±10mm。4.3.2底板混凝土立模的结构宽度与高度,预埋件的位置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混凝土浇注前进行检核测量。4.3.3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中心线,放样允许误差为±10mm。4.3.4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应测量模板高程,其高程允许误差为+10mm~0mm之内,中线测量允许误差为±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应在+15mm~-10mm之内。4.3.5隧道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4.3.6采用盖挖逆作法车站施工测量应按以下方法进行:4.3.6.1隧道顶板立模前,应在连续墙或桩墙的顶面,每5m测量一个高程点并标定位置,同时在连续墙或桩墙的侧面标出顶板底面设计高程线,其测量允许误差为+10~0mm之内。4.3.6.2车站中板施工前,应对顶板上的线路中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并通过顶板上的预留孔或预留口将这些控制点传递到中板的基坑面上,利用这些控制点作为支立中板模板和钢筋的依据。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标定在模板上的线路中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核,其里程允许误差为±10mm,高程允许误差应在+10~0mm之内。4.3.6.3隧道底板施工测量方法同隧道中板,其里程允许误差为±10mm,高程允许误差应在+10~0mm之内。六、测量工作保证措施6.1认真阅读设计图纸,施工放样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上的几何尺寸和数值进行测量。6.2严格控制测量误差,必须使误差控制在设计精度和规范允许的范围内。6.3施工测量严格按“二级”检查制度进行。由每道工序专职测量员先测量,再由测量工程师进行复核无误后,上报现场测量监理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确认后,方可施工。6.4每道工序在施工前必须进行“二级”测量复核,各级测量复核后的数据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6.5测量误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的,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6.6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对仪器进行管理和保养,定期进行校验,保证仪器完好无损。6.7复测人员必须及时填写“工程测量放样(复核)单”上报监理,并请监理给以复核。6.8测量人员和复测人员必须对测量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七、人员及仪器配备我项经部根据测量需要,特配置了相应的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测量人员为测量专业毕业有丰富测量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测量仪器均达到规范和招标文件的精度,均由国家计量局授权的上海地区测量仪器检定单位进行鉴定并出具检定报告。表7—1测量人员配置表姓名学历专业职务工作年限备注王斌本科工程测量测量工程师11测量队长陈跃本科工程测量测量技术员1测量技术员顾重希大专交通工程测量技术员4测量技术员表7—2测量仪器配置表仪器名称型号精度数量全站仪TCA18000.5”(±1mm±1ppm)1台精密水准仪NA2+GPM30.7mm/km1台经纬仪ET-022’’1台水准仪DSZ33mm/km1台铟钢尺2m1副水准尺5m1副水准尺3m1副计算器Fx-4800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