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一、说教材: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等知识后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课标:课程性质: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3、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二、说课标: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说课标:单元内容标准: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2、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二、说课标:本课教材的课标要求: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三、说建议:《课标》提倡多种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它们的长处和不足可以互相补充,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三、说建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⑵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行简单的计算。⑶知道功的单位(J),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2、过程与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判断物体有没有做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说建议: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分组讨论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说建议:学生实验:甲学生把放在教室地面上的书包拿起放在乙同学的怀里,乙同学抱着书包在教室里走一段路程。教师解释:从力学角度解释,甲同学劳而有功,乙同学劳而无功。学生画出两种情况书包的受力示意图,并标出物体的运动方向。从而分析出甲同学作用在书包上的力有效果,即甲同学做了功。乙同学作用在书包的力没有效果,即乙同学没有做功。三、说建议:总结做功的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三、说建议: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用脚踹墙、推车没推动、把物体扔出后、放在讲桌上的粉笔盒、推陷在泥里的汽车没有推动)让学生画出受力示意图,从而判断力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三、说建议:《课标》要求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具体地说是指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只要学生能通过举例、作图等方式描述机械功即可。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和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三、说建议:功的计算1.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2.功的计算公式:W=F·S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意义:用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所做的功是1焦耳.三、说建议:在研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实际,在课堂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在从地面上拿起书包的过程中书包受到的重力相同,高度不同;重力不同高度相同,力的作用作用效果不同),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认识功的单位:1J=1N.m。在介绍功的单位时,教师通过对焦耳的生平简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三、说建议:第一题是质量我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原木,一匹马拉着雪橇沿着平直的路面匀速前行,将原木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g取10N/kg),求:1.马的拉力做的功?2.重力对车做的功是多少焦?第二题是一座起重机用钢丝绳将500Kg的重物从地面匀速提升5m到楼上,接着又将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钢丝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三、说建议:通过这两个题的训练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创设条件。第一题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到方向是水平的,马的拉力与物体的运到方向一致。因此计算功的大小应该用拉力的大小与水平运动的距离。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因此重力没有做功。第二题使学生知道克服重力做功用W=Gh计算。三、说建议:“功”对于目前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功的概念,同时又有较大兴趣来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我紧抓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功的概念,最后才引导学生认识: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即机械功。四、评价建议对做实验的学生给予肯定,在画受力示意图时让画的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对学生予以表扬,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五、课程资源开发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所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实例,以及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样对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