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章--万老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讲人万美君西南医科大学2017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保障概论课程SOCIALSECURITY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01020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3•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可以探究人类古往今来的理想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强调人类生存必须首先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社会保障思想形成的初期,其出发点就是对人类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初期的实践,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发展初期都是建立在扶贫济困的思想之中。但这一时期的思想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社会保障理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代西方社会保障思想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率先提出了社会保障的经济思想。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理论背景:1929-1933年,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一场有史以来最猛烈、最严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面对这场大危机,西方经济学界要求政府调节经济的呼声开始升高,国家干预主义思潮逐渐增强。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并宣布实行“新政”,从多方面推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理论内容: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一、国家干预主义理论P14二、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welfareeconomics)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就越大”,主张收入均等化,由此出现了“福利国家”。国家在国民收入调节过程中作用的加强,出现了使国民收入呈现均等化趋势。P15•1、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帕累托效率?•3、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读过福利经济学后,你认为社会目标应该是什么请同学讨论福利经济学书籍的读后感三、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同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P15四、贝弗里奇国家计划•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时内阁财政部长、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出任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包括工伤赔偿)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第二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P15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形成3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4((2.3-2.5节内容)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请同学根据上面的两幅图讨论一下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3生产的社会化、经济市场化客观上,生产方式及工业化的推动是出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原因,同时宗教思想的影响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推动保障制度的产生。维护政权的稳定资产阶级为巩固执政权力是出现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P13•(一)慈善事业及政府立法•1.时代背景•“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2.标志性事件•英国分别在1601年和1834年颁布了新旧《济贫法》。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P16•背景资料:旧《济贫法》与新《济贫法》•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在以往13个济贫法案的基础上,颁布了当时堪称最为完备的《济贫法》,史称旧《救贫法》。•其主要内容有:•贫民救济由地方教区举办,教区每周向地主和房产所有者征济贫税,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中央政府亦设置监察人员;•立法将贫民分为三类并规定相应的济贫办法:健壮贫民,做工自给,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法;对失依儿童,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无工作能力的老病残者,设救贫所(院)收容救济,并辅以院外救助。•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助两种•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救助的对象仅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在该区居住满三年的人。•这种以居住权利作为接受公共救助的条件,以及“亲属责任或家属责任”,至今仍是公共救济中争论的问题。•此后,英国政府又相继通过了一些法规,对济贫法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新《济贫法》•工业革命后,英国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造成了大量无业流民。贫民数量的增多,济贫范围日益扩大,济贫费用激增,反对者日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为旧的济贫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英国议会根据1817年和1832-1834年“《济贫法》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于19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ThePoorLawAmendmentActof1834),史称新《济贫法》。•立法规定:•济贫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地区的地方税(原称济贫税),济贫事务仍由地方和教区共同负责。•停止发放院外救济,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住进济贫院和贫民习艺所。•该法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修正案还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三个苛刻的条件:•一是丧失个人尊严,接受救济被社会看作是一个污点,是不体面的;•二是丧失个人自由,必须禁闭在贫民习艺所里劳动;•三是丧失政治自由,失去公民权、特别是选举权。同学们如何评价济贫法?•但是,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在砖铺的地面上到处是贫困的妇女以及满脸脏物到处乱爬的孩子,老年妇女躺在床上气喘吁吁无法动弹,或围坐在火炉旁大声咳着,老年男子弓着背忙着活计,苟延残喘。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可以说,这部新的法律不仅没有改善工人的生存状况,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7世纪末建立的互助组织,从制度属性、管理形式、项目设置、责任承担等方面,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组织经验和基础。(三)商业保险商业保险起源于15世纪海上保险。17世纪以前,海上保险业务只是银行和放债人的副业。18世纪出现了人寿保险请同学讨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P17-18•(一)时代背景•德国统一;工人运动兴起,阶级斗争激化•“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二)标志性事件:•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形成P19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形成(1883-1945年)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883年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职工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1935年《社会保障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4投保资助型123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强制储蓄型•时代背景:石油危机引发的“滞胀”型经济危机•标志性事件•发达国家针对“福利病”开始改革;•发展中国家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模式。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一)投保资助型•1.又称为“传统型”,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险模式。代表国家:美国、德国、日本。•2.特点•A.对不同社会成员采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B.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由政府、雇主和雇员共同筹集;但以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为主,国家只是予以必要的财政支持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C.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紧密联系,且待遇水平与个人收入以及缴费多少挂钩。•D.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账户;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E.基金筹集模式以现收现付为主。•F.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长期项目以代际转移方式运行,即长期项目主要由在职职工和雇主分摊缴费。P21(二)福利国家型•1.代表国家:英国、瑞典等西、北欧国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高福利化、统一管理体制、为公民提供一揽子预防性保障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2.特点•A.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的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B.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C.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D.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为目标•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橱窗”。•3.“福利国家”使社会保障得到全面发展:•A.社会保障从单项保障向总体保障转变。•B.保障对象的范围扩大。由特定阶层、劳动者向全体公民过渡。•C.由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D.保险水平不断提高。P21(三)国家保险型•1.代表国家:前苏联、东欧、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前)•2.特点•A.国家包办,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B.社会保险待遇优厚,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资的70%以上(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之前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高达85%左右)•C.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职务、职称等挂钩•D.各级工会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P22(四)强制储蓄型•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按工资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1.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2.特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A.自我保障为主。要求会员先自立,依靠自己。•B.本人因工资低下、存款达不到最低限额时,由家属填补•C.完全的个人账户,会员之间无调剂互助•D.政府只承担有限责任P23•“加拿大,大家拿,福利国家实在是好得顶呱呱。国土大,人口少,资源多,富国家,你就是不拿,也是白不拿。干半年,养一年,自有失业保险等着你去拿。你咬牙苦干硬挺到底为的是个啥?还不如索性不干,躺倒了拿。坐着吃,躺着喝,养了儿孙再继续拿。填填表,装装蒜,社工会教你如何去拿。高学历,高收入,高税收,希望把饼来做大,政府却债台高筑,大饼分得苦哈哈。别羡慕富,莫埋怨穷,就看你想拿不想拿?你会拿不会拿?”第三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源流1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2新中国的社会保障3一、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历史源流•(一)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剥削制度、各种自然灾害、战争、瘟疫—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人民生存危机—百姓起义—动摇统治秩序—朝代更迭•社会保障思想最早是与安民、抚民思想混合在一起的,可以追溯到舜时期。•1.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论•2.社会互助论•3.仓储后备论与社会救济论补充内容(二)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1、国民党政府虽然数次提出创办劳工保险,并公布过一些有关法令,如《暂行工厂通则》,但因军阀割据、政局不稳、政令不畅,各地均未认真执行。•2、1932年,中共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第一个《劳动法》•3、1948年,东北解放区颁布试行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人民政权第一个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劳动保险制度,开创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保障事业的新纪元。(三)新中国的社会保障••1、企业职工劳动保险•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修订),标志着正式建立。•1969年2月《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