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蒋波2010.11.6此文为本人主持的200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培养创造性人才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研究》【批准号:07JYB002】和2009年度常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批准号:CZSKL2009C002】的研究成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不仅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更要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从而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不仅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更需要培养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具备高等专业文化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高职创新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一”字型人才——知识有宽度“1”字型人才——知识有深度“T”字型人才——一专多能型“十”字型人才——创新型基础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交叉学科的知识敢于出头,富有创新精神(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发展迫切要求提升创新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将知识、能力运用于创新活动之中,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良好的创新能力还将给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创新的欢愉良好的创新能力有利于高职生从完整意义上懂得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意义。高职院校更为重视对学生进行应用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相对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1)缺乏创新意识和信心。(2)缺乏创新思维和技法。(3)缺乏创造性的动手能力。(4)缺乏坚持性的创新毅力。VS.二、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层次内容1.初级创新性,指对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一般学生都具备这种初级创新性。2.中级创新性,指经过模仿、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高级创新性,指经过长期努力所产生的人类历史上的创新。(一)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基本层次(二)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1.创新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教育创新学习的策略,如类比思考策略、对立思考策略、转换思考策略、移植思考策略等创新学习的方法,如智力激励法、假设验证法、问题解决法、社会探求法等创新学习的形式,如设疑创新、矛盾创新、迁移创新、对比创新、竞争创新等2.创新能力教育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创新意识驱使3.创新个性教育高独立性,自信,不迷信权威,勇于捍卫自己的观点高批判性,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现有的事物,不满足现状,善于标新立异高灵活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来看问题,思维灵活,善于变通高耐挫力,能容忍错误,不怕失败,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三、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1.学生观:注重共性——关注个性(一)教育观念创新2.知识观(1)所有知识都是自我创造(self-created)出来的(Iran-NejadA.,1995)。(2)新知识是由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而“建构”或创造出的(HendryGD,FrommerM,WalkerRA.,1999)。(3)知识是由个体主动建构的。3.教学观(1)教师应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HayKE,BarabSA.,2001),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2)学生对知识要由被动地“接受”与“继承”转变为主动地“发现”与“创新”(3)由强调学生对当前社会的“适应能力”转变为对时代发展的“应变能力”。4.教学评价观(1)考核内容:理论考试成绩——综合实践能力(2)考核能力:记忆能力的考核——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3)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现场实验、活动产品考核(4)考核场地:教室——实验室、工厂、社会(二)教育管理机制创新1.管理组织创新: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内部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2.管理模式创新:(1)学校管理体系上的综合性创新,(2)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上的综合性创新,(3)学校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的综合性创新,(4)学校评价上的综合性创新。3.教育制度创新(1)创新学分与拓展学分制(2)跳级制(3)“三明治”学制(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来)(4)完全学分制(5)超常成绩的加权学分折算制(超常成绩可以折算更多的学分)(6)校际协作交流制4.管理技术创新现代高职院校管理技术创新就是把现代网络技术、预测技术、决策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等管理技术成果引入学校管理活动中。管理技术创新范围涵盖学校教育计划编制、人才需求预测、培养目标调查、教学计划评价、学校机构设置和制衡机制、人员选聘和使用机制等方面。(三)学校环境创新1.提高教师创新素质2.营造创新文化氛围3.提供创新场所4.增加创新机会(一)课程内容创新1.知识课程:突出专业性和学术性,目的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求知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情意课程:情意课程主要包括培养道德风貌的思想品德课程、政治课程,发展艺术情趣、陶冶情操的音乐、美术、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及心理教育课程。四、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课程改革3.活动课程:(1)学科活动课程,是配合学科课程教学而开展的补充性的兴趣小组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等。(2)综合实践课程,是以生产生活问题为单元组织的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3)规定性活动课程,诸如劳动课程、技术课程、班团活动、军训、实习实训等。4.综合实践课程:以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可积累丰富的经验与体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创新欲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新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二)课程资源创新高职生在学习期间必须通过“产学结合”,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创新教学课程还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的组成部分(MuellerA,FlemingT.,2001)。个体独立建构的知识往往比较肤浅、不够全面,甚至有时是错误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学生只有在整合自我建构与他人建构的基础上,才可能超越自己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认识。(三)课程结构创新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体现在: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当代职业教育要求学校创造条件设置丰富多彩、课程标准弹性化的课程,如:选修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五、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改革(一)课程模式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和不增加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时数的前提下,可以借助班会课或者学法指导课等课程设置纠错课、发问课、联想课、求异课等辅助课型,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1)创新意识与创新技法(2)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4)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5)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6)左脑功能与右脑功能(二)学科渗透模式(三)活动模式(四)潜课程模式(五)个别教育模式六、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课程学习方式改革(一)学习目的:理论学习——应用学习一般来看,应用学习有三种水平(蒋波,2006):1.应答式学习,应用知识来解决课堂学习问题,如回答提问、完成作业等。2.应试式学习,应用知识完成课程考核任务。3.应变式学习,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指学校环境下的应用学习,应用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等。二是指社会环境下的应用学习,应用知识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使其成为自己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二)学习态度: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三)学习途径:经验学习——体验学习(四)学习层面:片面学习——全面学习(五)学习风格:匹配学习——失配学习恭请各位专家多加批评指正!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