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生殖:又叫繁殖,它是指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并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1)优点:能产生可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2)举例:生物界中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进行有性生殖。如植物的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3.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相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1)优点:繁殖速度快,产生的后代个体数量多,变异小,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2)举例:如植物的营养繁殖(即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4.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3)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繁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茎尖、根尖、花药、花粉等)。5.嫁接:是营养繁殖的一种方式。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嫁接的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越好。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即在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昆虫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差异。2.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几乎完全不同,像这样的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1)蛹期是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外观上不食不动,没有形态变化,但体内却剧烈蜕变。幼虫器官的解离、改造和成虫器官的发生,形成均在此期完成。当蛹完成其发育后,蜕去蛹皮羽化成成虫(蛾)。(2)家蚕的幼虫期蜕四次皮。(3)与家蚕发育相似的昆虫有:蜜蜂、蝶、蛾、蝇蚊等。3.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其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非常相似,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像这样的发育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等。4.蝗虫的幼虫期蜕五次皮。昆虫蜕皮的原因:外骨骼限制了昆虫的生长,所以有蜕皮现象。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的生殖: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卵生。2.与青蛙的生殖有关的一些繁殖行为:雄蛙鸣叫,招引雌蛙;雌雄抱对,促进雌雄蛙同步产卵排精(并不是交配进行体内受精)。3.青蛙的发育:水中变态发育。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两栖动物的含义:很多同学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生活在陆地又能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这是不正确的。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呼吸器官是肺,用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1.鸡卵的结构(由外到内):卵壳、气室、卵白、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1)鸡卵不是鸡的受精卵(或卵细胞)。卵细胞是由卵黄膜、卵黄和胚盘三部分构成。鸡卵的其他部分为卵细胞的附属物结构,对卵细胞起到保护和提供水分、营养的作用。(2)气室:内充空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3)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水分的过度散失(4)卵白:对卵细胞由提供营养,和保护的作用(5)卵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6)胚盘:内含细胞核,受精后的胚盘较大,色深,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但也有例外,如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2.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之间的差异。3.生物性状的定义:形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等特征。有些形状是肉眼可见的,有些形状是肉眼无法观察的;有些形状能够遗传,有些形状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形状改变)。生物的形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4.相对形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与黄色、家兔毛色的黑与白等。(1)相对形状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由DD和Dd两种。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2)相对性状必须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兔子和猴子不是同种生物,无法比较相对性状。判断相对性状首先看它是否是“同一种”生物。5.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的基本单位。(1)控制生物同一形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体细胞中的基因有三种情况:DD、Dd、dd。(2)在生物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控制同一相对形状的基因单个存在,只有两种情况:Dd。(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基因。6.转基因生物:就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动植物或微生物,如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西红柿等。注意:(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形状是鼠的大小,控制这个形状的基因是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2)适于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是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的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即镜子进入卵细胞后,在精子与卵细胞尚未融合前,这种受精卵适宜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3)将经过上述处理的受精卵重新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这样受孕的小鼠输卵管中既有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原来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4)这样的雌鼠产生的后代,既有正常的小鼠,又有转基因超级鼠。超级鼠体型增大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给后代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和染色体:(1)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3)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4)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在生殖细胞中有23条,精卵结合后恢复到23对,保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自间传递的“桥梁”。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染色体不是任意的减少一半,而是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了精子或卵细胞中)。(2)经受精作用后,染色体又恢复为原来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携带的相同致病基因的比例大,这些致病基因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大,婚配后其后代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多,无益于社会,更无益于家庭。4.人类的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6000多种,其中有的是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的遗传病,如(六指);有的遗传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如白化病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如果双亲均表现正常,但都含有一个白化病基因,那么他们子女患病的可能性为25%。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女:44+XX)。(2)常染色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体细胞中的22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是常染色体。(3)性染色体: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体细胞中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1)男性只能形成X精子和Y精子。(2)女性只能形成X卵细胞。(3)卵细胞与X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XX发育成女孩;卵细胞与Y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XY发育成男孩。第五节生物的变异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1)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2)可遗传变异:由基因引起2.性状的变异:性状的变异不是遗传物质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原始大气来源于火山爆发喷出的气体,这些气体主要由:甲烷、氨、水蒸汽、氢气等,原始大气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原料。(2)能量条件: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必须有能量供给才能进行。原始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能量。(3)一定的环境场所: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球表面,形成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不但含有丰富的简单有机物,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且还谁能够阻挡紫外线,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庇护。(4)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化学起源学说)无机小分子(甲烷、氨气、水蒸气、氢气等)→有机小分子(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高分子(蛋白质、核酸)→多分子体系(通过界膜,与环境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原始生命(能进行原始的新陈代谢和能够繁殖)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2.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1)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2)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以及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3)生物的进化是由许多中间过渡类型将其上下连接起来的。如始祖鸟由许多方面跟爬行类相似,又有许多鸟类的特征。说明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4)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地层中的化石不同,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距现代较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3.生物进化的趋势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1.生物进化的原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殖。2.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1)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变异,其中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3)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存活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4)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并且连续的过程,只有经过许多代的选择,逐渐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5)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生物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之中,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防治1.传染病的定义: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叫做病原体。不同的病原体能引起不同的传染病。(2)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地方性及季节性等特点。2.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传染病若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注意不要将病原体和传染源混为一谈)。(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蚊虫叮咬)(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新生人口等。种类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粘膜和肺飞沫、空气流感、白喉、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