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发展全局和战略作出的新的重大判断。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对这一重要判断谈谈个人学习的体会。一、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来部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不断取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的宝贵经验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他强调主要矛盾“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说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紧紧联系在一起。建国初期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旨在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阶级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仍然是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阶级矛盾基本解决,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以往的敌我性质的矛盾转变成非对抗性的矛盾。党的八大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从而取得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少新成果。但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错误的实践,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开始出现了偏差,并逐渐走向完全错误。1957年10月,八届三中全会上断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此,党陷入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自相矛盾的尴尬地步。后来又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随之而来,直至发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断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进程,给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究其原因就在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定位。对主要矛盾的认识错误了,由此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就不可能指导好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也正是由于党及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明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行全面改革开放,才取得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诸多新成果,开辟了新的局面。二、十九大概括的新时代主要矛盾是在揭示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一直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特别突出的是农村贫困问题(当时称温饱问题)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专门在党的八大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以后,这个表述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1982年召开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关于我国杜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如果从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算起,至今已有61年了;如果从1981年作出历史决议算起,至今也已有36年了,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我国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有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超越;国民收入也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从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来看,三中全会以来关于主要矛盾的表述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不能准确反映变化了的实际状况。如果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明显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仅说服不了人民群众,也说服不了国际社会。因此,十九大报告对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论断。三、十九大概括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内涵丰富,是建立在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基础上的,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十九大概括的新时代杜会主要矛盾虽然文字不多,但内涵却十分丰富。杜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在一个时期内工作的中心任务和主要方针,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首先,矛盾的一方面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需要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自然需要、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从层次上也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必然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即人把自身的多种潜能尽可能地实现出来。就需要的内容而言,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们还有更广泛的发展和精神需要。其实这个转变在党的十八大时已经开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的讲话中的强调的那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事实上,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的今天,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必然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具体而言,就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是党制订路线方针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的。其次,矛盾的另一方面已经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谓发展的不平衡,着重是从发展的空间结构而言,主要指各区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差距等,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些都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所谓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从发展的总体水平特别是发展的质量而言,在目前阶段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这种不充分更多表现为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充分。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规模大、产值高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不强”的问题。所谓不强,表现为成本偏高、低端产品偏多、竞争力偏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我国的制造业为例,我国虽号称“制造业大国”,但也仅仅是“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发展不充分表明我们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充分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首先,需要我们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次,以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我们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维,以发展新理念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还必须加深对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两个必须认识到”的理解,把握住“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和统一性十九报告指出:一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二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是个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就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另外,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也不能以经济一个方面的因素去看,而是要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去看。从世界角度看,我国虽然“块头大”,但“虚胖”,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等方面还含有一定的“水分”。我国虽然大,但大而不强,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此,我们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必须抓住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两个充分认识”,把握住“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阶段必须判断准确,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为此,十九大报告特别告诫全党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要做到“三个牢牢”即:“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