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用培养对象:高中及职高后毕业生,三年制2008年修订)一、指导思想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有关精神,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根据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造就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工艺、数控设备维修等技能型人才,特制订本培养方案。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出发,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及时调整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探索和建立按制造业的需求进行的人才培养机制;邀请制造业的专家深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对重构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价等发挥专家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课程的教学要求。2.以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重点,建立教学新模式为了确保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切实突出职业能力,课程培养方案应更具岗位针对性。总体上将培养过程分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训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围绕数控技术专业领域技术能力的培养,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课堂教育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第二阶段主要进行岗位综合实践训练,进行工学结合,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优于1∶1。3.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现“双证书”教育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要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教学能力分解,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数控技术专业领域所需求的职业特定能力(编程、工艺、操作、维修),并围绕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所需求的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数控车工与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技能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有相应的上岗能力。4.以全面素质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着眼点,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目标。25.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培养目标本专业领域方向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够获得部级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部分学生能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四、职业面向与业务规格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装备制造产业,主要从事:1.机械制造企业的现场技术人员(1)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2)操作数控设备(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进行产品的加工生产、检测、维护与保养工作;(3)CAD/CAM软件应用;2.数控机床制造企业的现场技术员(1)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2)数控设备的营销与售后服务工作。3.机电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人员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锻炼后,视个人职业发展情况,也可从事车间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五、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基本素质结构1.数控技术专业能力要求分析与能力结构通过对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人才素质、知识与能力进行分析,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最新提出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中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跨行业职业能力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路;专业特定能力必须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职业资格的标准要求。32.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组成与要求知识结构与要求知识结构知识要求课程大类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知识,“毛邓三”、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品德等人文知识。公共课(文化课)专业知识必备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材料处理、刀具选用、夹具选择、程序编制、零件加工与测量知识。专业课(包括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能力结构与要求序号能力结构能力要求课程模块1职业特定能力具有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职业技能。能从事工厂数控加工操作、编程;CAD/CAM专业方向课4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等岗位工作2行业通用能力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处理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测量、材料处理等能力专业平台课3跨行业能力具有从事数控机床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车间管理等潜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职业拓展课4核心能力培养学生交流表达、数字应用、自我提高、创新革新、与人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以及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学校公共课以及部分选修课,社团活动等,并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中素质结构与要求序号素质结构素质要求培养途径1身心身体健康,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连续工作的耐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各类文体活动。2创新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通过校内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训练,通过顶岗实习接受企业制度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熏陶,配合开设职业素质专题讲座、讨论,开展素质拓展训练3开拓适应企业需求、跨行业发展、满足企业市场开拓需求4团队具有培养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六、毕业标准1.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完成160学分课程的学习,其中必修课总学分为130分;选修课至少达到30分。各类课程通过学习,考试课达到60以上,考查课和实践课达到及格以上,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数控技术专业计划学习年限为三年,在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各类学分前提下,可提前一年或推迟二年毕业,实行弹性学制。2.证书要求:必须取得以下证书方能毕业。(1)江苏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或以上。(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等级证书或相当于这一等级的其它计算机证书。(3)获得国家数控车工或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七、课程体系设计重组课程体系是实施“双证融通”的关键。“双证融通”模式的关键是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模式。在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的导引下,进行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面向“双证融通”,以分层化职业能力目标引导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优化。依据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化职业能力要求,围绕“职业性”和“高等性”的融合,以“宽基础、强实践;重素质,谋发展;活5模块、求适应”的课程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宽基础、强实践”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以“重素质,谋发展”强化核心能力;以“活模块、求适应”服务于个性化教学需求,构建出下表所示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目标课程体系融入课程的职业标准职业特定能力数控加工操作与调整能力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加工过程的优化专业英语生产任务的组织与实施数控考工实训数控轮换实训机床的保养与检查控制技术系统的运行电气系统的保养《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加工中心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数控程序员》国家职业标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数控加工工艺编程能力三维CAD/CAM技术应用能力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能力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识图与绘图能力典型部件与零件的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使用热加工方式的零件制作使用切削加工方式的零件制作零件的测量计算机支持的设计计算机支持的零件加工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车工》国家职业标准、《钳工》国家职业标准、《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工程材料处理能力机加工机床操作能力机械实践基本能力机械加工工艺能力机械零件测量基本能力跨行业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电工电子技术机床的保养与检查控制技术系统的运行电气系统的保养选修课《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能力车间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力核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创新革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主要的)显性公共课程(必修、选修)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隐性渗透在各门课程的核心能力训练/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节/各类创新大赛/各类技能大赛/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6解决问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八、双证课程设计1.重点双证课程课程名称主要教学目标(达到什么能力目标要求)使用热加工方式的零件制作使用切削加工方式的零件制作获得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常用工程材料的选择、处理,典型零件结构加工过程的优化获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零件结构工艺性和加工方法的选择;夹具的选用和设计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获得具有手工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刀具选择、对刀、工件坐标系与刀具参数设置等能力数控考工实训按国家职业资格《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级的要求,获得对中等复杂零件进行完整加工的技能计算机支持的零件加工获得完成对中等复杂零件进行三维造型、选择刀具和加工方法、后置处理、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零件的测量获得对零件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选择合适的量具、量仪进行测量和评定的能力2.双证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功能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作为双证课程设计的重要思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融入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并注重知识与实践的整合,突出知识能力在实践中的运用。按照不同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能力水平认证标准,按分级别、模块化的思路进行项目、模块与单元的组合设计,实现双证课程的教学目标。3.教学实施(1)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转化为实践活动的直接经验。(2)实施项目式教学。把双证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按职业标准要求,结合生产实践,按技能要求从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多个项目,按照项目化、模块式设计进行教学。(3)共性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每门双证课程均按A、B、C三个课程级别进行设置,通7过A级别的学习,满足学生对数控技术专业的入门教学要求;通过B级别的学习,满足学生对本专业的一般要求;通过C级别的学习,满足学生对本专业的较高要求,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同级别对应着不同的学分。通过模块化的开发,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与订单培养需求。九、教学模式改革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根本,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双轨运行,按照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围绕职业活动与实践任务,以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1.实践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数控技术专业的技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从实践出发,进行边学边练的课堂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2.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培养职业素养通过引进企业(常州力天模具有限公司、常州东方铁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项目,利用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机加工实训基地)与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工作氛围,进行生产性实训,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培养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3.整合信息技术、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技术,实施综合科技教学,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利用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