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共5页第1页读后感题目:乔纳森·迈尔斯《股市心理学》读后感姓名:雷新新学号:2012333570012班级:12金融2班指导老师:张昊日期:2014-11-16读后感共5页第2页序摘要: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当今金融市场面临的许多难以用标准金融理论知识加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行为金融学对提升金融投资管理效率的启发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如果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金融投资理论就会更加实用;第二,行为金融学指出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有规律可循,经由认识这些行为误区,投资者可以引以为鉴,改善心智模式;第三,如果能对群体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能够获取超额的利润,。关键词:行为金融心理经济学心理分析个人偏好自我认知背景介绍: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一道,是演化金融学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风险回避(RiskAver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具备全面的知识对实现成功投资至关重要,分析金融学的优势地位开始受到投资心理学的挑战,并催生了一种用途广泛的研究方法———心理经济学。该理论强调投资者独特的内在特质———一个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市场与外在金融市场上的压力及影响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关系两个方面的有限协调可以确保稳定的利润。当然,能否协调还取决于你的个人偏好、期望等诸多因素。事实上,这些人性特点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投资书籍和理论投资所揭示的程度,成为引发价格波动和市场交易活动的重要驱动力。读后感共5页第3页正文从读乔纳森•迈尔斯的《股市心理学》可以看出,该本书告诉了读者如何从容应对投资市场的狂热,如何避免被投资大众或自己的错觉所误导。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培养自己金融意识的有效方法,从而踏上成功的投资之路。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心理经济学,该理论强调投资者独特的内在特质——一个存在于他们头脑中市场与外在金融市场的压力及影响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关系两个方面的有效协调可以确保稳定的收益。而将这一关系有效协调的关键在于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用客观的态度看待行情及市场信息。传统的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理性的市场,目前主流机构所采用的估值分析模型等都是建立在市场有效且理性的基础之上,但是现实市场并不时刻有效,且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是不理性的,导致市场不理性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性与生俱来的心理缺陷。投资者行为不是像传统金融学认为的那样具有理性化,由于投资者的情绪和偏见经常剧烈影响着价格波动,行为金融学对这些现象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诠释。《股市心理学》内容丰富,所以我主要从心理学体系创建的P.R.O.F.I.T.S体系来进行阐述。在投资中过程中,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就是不能理性的看问题,而为了克服这些心理弱点,更准确的衡量投资价值,《股市心理学》中的心理经济学创建了P.R.O.F.I.T.S体系,即个性personality、关系relationships、特立独行主义outlierism、灵活性flexibility、信息information、陷阱traps以及策略strategies。为我们提供将心理学与金融学上的问题相联系的简单方法。从个性上讲,可以将投资者分为谨慎型、情感型、技术型、勤勉型、大意型以及信息型。谨慎型投资者最大的问题是在决策中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情感型投资者总是凭借直觉而不是理性分析做决策,并偏爱曾经有过成功经历或曾经做过的股票。技术型投资者总是利用大量统计信息及分析工具做决策,但这会花费很多时间,且忽略了情感波动在交易中的影响。勤勉型投资者喜欢在市场上投资的兴奋感,对他们来说交易就是最大的乐趣,赚钱反而在其次。大意型投资者经常忙于其他的事,一旦做出投资决策后,就将这项决策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可能因为不作为而错失良机。信息型投资者依靠各种来源的信息作投资决策,往往忽略了价值分析,经常因为听信小道消息步入陷阱。关系章节中,阐述了投资者在交易中容易受重要关系的人的影响,从而影响理智的决策。同时上市公司内部关系不协调,最终也会影响到股价。特立独行主义,又称为反常规主义,投资者总是希望和大众保持一致,感觉这样风险才是最小的,因为脱离群体的羚羊总是容易被狮子吃掉。但是金融市场中总是小部分人获利大部分人亏损,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人的决策往往与现实不符,因此产生了相反理论。其实并不是大部分人的决策与事实不符,曾经大部分人也都是获利的,但是因为贪婪的本性,在该卖出的时候却一味看涨,最终导致大部分人亏损。因此不要为了与众不同而总是持有相反理论,大众的决策有时也是正确的,做读后感共5页第4页决策时要理性的分析各种因素。统计表明一味持有相反理论决策正确率只有一半。我们应该灵活的区分什么时候顺应大众,什么时候特立独行。灵活性,是大部分投资者所缺乏的,许多投资者都有保持现状偏好,认为原先的才是最好的,甚至原先的投资决策接二连三的犯错误时,依然不知道改变。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在恰当的时机改变投资策略,并从中获得利润。一个投资理念总是在刚出现时最有效,当大部分人都接受这种理念时,往往利用它就很难获利了,此时要灵活的引入新的理念。信息,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其他人的建议还是个人分析的结果,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掌握充分的信息是件好事,但是沉迷于搜索大量信息,就过犹不及了。成功的投资者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后予以利用,这种功力不是短期能练出来的。陷阱,很多投资者容易轻信小道消息或所谓的投资专家的建议,从而陷入投资陷阱。当接收到消息或投资建议时一定要理性的分析,不要偏听偏信、草率决策。而恐惧和贪婪也是导致投资者最容易陷入陷阱的因素之一。策略,根据投资者的类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现实世界中,存在被动型与主动型两种策略。被动型策略较为机械,一般主要选择那些风险较低、价值较为稳定的投资组合,他们往往选择某一种主要指数中的绩优股进行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主动型投资策略较为灵活,往往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投资对象。据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以3至5年为一个周期,原来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摆脱困境,而原来绩优的股票则开始走下坡路。换言之,价值型股票转化为成长型股票,成长型股票转化为价值型股票。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策略,精明的投资者会买入目前走势较弱的绩优股,持股待涨。不论采取哪种策略,最重要的是选对买卖时机,而这也是最难确定的。市场永远处于运动状态中,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市场运动状态涨跌不一,即使面临同样的外部环境,市场也会在不同的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当属于混沌理论。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假定有一个托盘,用小壶缓慢的往托盘上倒沙子。这些沙子会缓慢的形成一个小沙堆,与此同时,不停地倒沙子,小沙堆又会出现部分坍塌。随着倒的沙子越来越多,到某一时刻,会出现更严重的坍塌现象。即使沙堆能在巅峰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它最终也会在更多沙子的压力下改变形状或坍塌。这个实验与股市的联系显而易见,小沙堆轻微坍塌对应股指轻微修正,严重坍塌对应股指崩盘。像小沙堆不停改变形状一样,股指也处于运动之中,即使疯狂的牛市或低迷的熊市之中,大趋势里也有小趋势,小趋势是对大趋势的修正,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引发大趋势改变。投资者可由此判断市场走势并从中获利。心理经济学认为,当市场行为趋于一致时,往往趋势就会发生改变。通过阅读本书,我学习了从心理经济学的角度看待投资,书中尤其对于心理偏好对行情的影响有独到的见解,给予我们投资理念以新的视角,获益匪浅。读后感共5页第5页续结语:行为金融学的一般定义是:行为金融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试图对投资者心理分析来诠释股票无规律的涨跌,该学说里假定信息结构和投资者的投资方式都系统的影响着投资决定和收益。在很多书中记载着历史上很多发生在证券失常的现象与效率市场理论背道而驰,但是这些现象又不易用理性投资者的投资方式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金融行为学的建立就是试图填补这个金融领域的缺失。是否行为金融学能帮助投资者战胜市场?按理说非理性投资对给聪明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但是在实践中却很少有价值投资者能通过行为理论来区分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因为多数人的心理是从众的羊群心理。目前行为金融学更多的还处于研究层面而很少运用于资金管理上。行为金融学到底对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有没有帮助还有待时间的考证。参考文献:【1】=2773144954&uk=2351213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