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长时记忆第一节长时记忆概述第二节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类型第三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第四节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第一节长时记忆概述一、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人脑保持信息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2、长时记忆的意义:知识、经验的来源;一切活动的知识基础;各种模式识别;学习、运用、推理和解决问题等。3、长时记忆与信息的联系:长时记忆是把现在的信息保持下来供将来使用;或将过去贮存的信息用于现在。把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成一个整体。二、长时记忆研究的特点第一,长时记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等。第二,重视内部加工过程;重视信息的内部表征和组织。近20年来,研究主要针对语义记忆,提出各式各样的模型。研究与人工智能的有关研究相互渗透。三、长时记忆的体系1、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长时记忆: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3、陈述性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1)陈述记忆:个体对客体事实的记忆。(2)情景记忆:个体对事件的自传式的记忆。(3)程序性记忆:是通过熟练的动作或认知程序进行的记忆,可以独立于某些认知过程。第二节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类型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1、1972年加拿大心理学家Tulving和Donaldson在《记忆的组织》中,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种:(1)情景记忆:是对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具有自传体的性质。(2)语义记忆:是对语词、概念、规则和定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可用定义来描述。如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语义记忆不依赖个人所处的某个特定时间或地点。2、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实验:(1)实验设计:让被试识记一个词表,包括“鸟”在内的若干字词,过一段时间,进行回忆测验。(2)实验要求:被试熟记呈现的词表,包括“鸟”在内,没有教被试什么是“鸟”或“鸟”这个词的意义。(3)实验假设:①如果被试原来就知道“鸟”是什么,“鸟”这个词的意义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照样贮存在被试的长时记忆中,不依赖本次实验的情境。②如果被试原来不知道“鸟”这个词的意义,在实验中,也会毫无所获。实验中,教给被试的只是“鸟”这个词,这个事实依赖于这一时间和情境。它作为被试的个人经历而进入长时记忆,到测验时再提取出来。传统实验研究的是情景记忆,不是语义记忆。3、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别:(1)情景记忆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为框架;语义记忆以一般知识为参照,有形式结构,如语法结构。(2)情景记忆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易受干扰,贮存的信息常被转换,不易提取。语义记忆较少变化,不易受干扰,比较稳定,较易提取。(3)情景记忆贮存特定时间的个人事件,推理能力小;语义记忆贮存一般知识,推理能力大。语义记忆与认知和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4)一些病例支持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别。例如,某些遗忘症患者特别难于回忆特定的情景,但他们可以对此作一般的言语描述。4、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联系:情景记忆经过在不同背景上的多次重复,就会逐渐概括成为语义记忆。与概念形成过程相似。(1)Ebbinghaus以来的研究都是情景记忆的实验。语义记忆被忽略。记忆研究未能对学校教学和其他生活领域产生积极作用。(2)Tulving以后,语义记忆成为研究的重点,提出几个语义记忆模型。①模型企图说明语义记忆的结构和过程,即语义记忆中的信息是如何组织和提取的。②语义记忆研究把记忆、言语、思维紧密联系,更接近生活。③研究与概念形成和概念结构研究互相交叉。二、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一)两种编码说或双重编码说1、1975年Paivio从信息编码的角度把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1)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贮存客体和事件的信息。(2)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贮存言语信息。2、两个系统的关系①两个系统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②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问题一直有争论。焦点是语义代码外有没有表象代码。3、长时记忆的两种代码(1)语义代码(命题代码或命题表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具有命题(Proposition)的形式。命题可用句子来表述,如“鸟是有羽毛的动物”。(2)表象代码:就是记忆中事物的形象。4、表象代码与语义代码的区别:表象代码与知觉的性质相似,与外部客体相类似。5、Tulving和Paivio对长时记忆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Tulving着眼于信息类型,Paivio着眼于信息编码形式。6、Paivio的表象系统是贮存具体事件的,与情景记忆相似;言语系统是贮存言语信息的,与语义记忆相似。7、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一样,可以由命题来表征。(二)实验研究1、关于语义记忆的实验:(1)具体词和抽象词的测验。具体词:是可用一个或多个感觉通道来知觉的客体。如“收音机”、“歌曲”、“牛”等。抽象词:是不能用感觉通道来知觉的事物。如“荣誉”和“忠诚”等。①具体词、抽象词都可以由语义编码系统来处理。②具体词在有限的范围内由表象编码系统来加工处理。③具体词由两个编码系统来进行加工,抽象词只能由一个编码系统来加工。具体词在加工过程、存储中都占有优势。④图画比具体词或抽象词更易记住。图像可被表象编码系统强有力的加工,也能在中等强度上被语义编码系统加工。(2)实验过程:①让被试听一段录音,然后再给他们听一些句子,要求被试回答这些句子是否就是录音中的原句。听完录音后,马上进行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即主要是短时记忆),被试的成绩很好。②在听完录音27秒后进行测试,被试能准确地回忆出来这两个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但不能确定哪一个是原来在录音中播放的句子。③被试能准确记住句子表达的意义,不是句子中具体字词或句子的表达形式,包括句子呈现的顺序。(3)语义代码是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形式。①自由回忆实验:将24对联系紧密的单词(比如桌子——椅子,粉笔——黑板等)打乱次序后组成一个48个单词的词表。②实验要求:被试自由回忆这些单词。向被试呈现的词表是杂乱无章的,被试回忆时把联系紧密的词组合在一起。即使把“桌子”和“椅子”用17个其他单词分割开来,回忆时还是将它们放在一起。③词表中各对单词之间的联系程度越紧密,准确再现它们的比例就越高。2、关于表象记忆的实验(1)佩维奥的实验:①向被试呈现配对刺激项目(如下图),要求被试判断哪一个配对刺激项目能记得更牢。②配对的刺激项目有实物的图画和文字的名称。实验把测验项目组成和谐的和不和谐的两种配对。②例如,和谐的刺激项目:“斑马”的图片与“灯”的图片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一样,或“斑马”的文字比“台灯”的文字大。不和谐的刺激项目:“斑马”的图片比“台灯”的图片小,或“台灯”的文字比“斑马”的文字大。③佩维奥推论:如果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都是语义编码,会对图片进行意义上的解释,对图片的反应时比对文字的反应时长。因为被试要把图画转换成语义代码,才能去判断。如果在长时记忆中,有表象代码对刺激信息项目进行编码,对图画的反应时就比对文字的反应时快。④实验结果:证实了佩维奥的理论假设,长时记忆中存在独立的表象编码系统。ⅰ、对图画,在和谐情况下比在不和谐情况下反应时要短。ⅱ、对文字,在和谐与不和谐情况下反应时没有不同。④实验证明:被试对图画的加工比对具体的或抽象的词或文字的加工更容易。图画刺激信息能被表象编码,通过表象代码进行强有力的加工,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语义编码系统加工处理。后继的许多研究都证实:图像刺激信息通常要比具体的词或抽象的词的刺激信息更容易被记住。(2)“表象有助于记忆”的研究:①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对具体词进行词汇与词汇配对学习,如“狗——自行车”“猫——绒线”等。②实验过程:被试分为两组,给他们不同的指导语。第一组:要求他们用形象(表象)来帮助自己记忆,可以用形象(表象)联结方法,把所要求记忆的刺激项目两两配对。例如:产生“一只狗骑自行车”或“一只花猫玩绒线团”的表象。第二组:只给予一般实验程序的指导语,不要求他们使用形象(表象)记忆。③实验结果:表象记忆组回忆的正确率优于非表象记忆组。④研究证明:在长时记忆中,存在着独立的表象编码系统,与语义编码系统一起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⑤具体词既可以进行语义编码,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表象编码。自由回忆、有线索回忆及再认等各种验证性测验,都表明具体词比抽象词能更好地保持在长时记忆系统中。⑥抽象词只能被一个系统编码,即语义编码系统加工。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非陈述性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个体所具有的特定经验无意识地影响了当前信息加工处理的绩效,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经验,也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提取与操作。内隐记忆现象首先在遗忘症病人身上发现。1854年,英国医生Dunn发现,一位因溺水昏迷而患遗忘症的妇女,虽然已完全忘记了自己曾学过做衣服这件事,但不久后她在学裁剪衣服时却无意中表现出某些裁剪技艺方面的记忆痕迹。1865年,Clapaede发现,一位接受针灸治疗的遗忘症病人,在治疗结束后,尽管己忘记了遭受针刺这件事,但她却拒绝与为她实施治疗的医生握手。1889年,Korsakoof等对遗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现象进行系统调查发现,一位接受过电休克治疗的遗忘症病人早忘了曾受过电击这件事,但当他再次见到电击仪时,流露出相应的恐惧行为。20世纪6O年代,Warrington和Weiskrantz发现,这种现象在遗忘症患者身上都有所表现。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对某方面的学习记忆,但他们在完成有关任务的操作时却表现出了记忆效果。这种现象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后来,对正常人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启动效应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现象。1985年,格拉夫(Graf)和沙可特(Schacter)把这类记忆称为内隐记忆。把需有意识回忆的记忆统称为外显记忆。(2)内隐记忆的五个特征①保持时间。明显长于外显记忆。②干扰形式。不易受外在刺激干扰,外显记忆易受干扰发生遗忘。③记忆负荷。外显记忆在项目增多时会导致记忆数量和准确性下降,内隐记忆不受影响。④加工深度。加工越深,外显记忆越好。内隐记忆不存在这种情况。⑤呈现形式。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形式呈现,再用视觉形式施测,内隐记忆成绩下降。外显记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外显记忆:是指个体能运用记忆所存储的信息,能意识到记忆活动的过程,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搜寻记忆线索,把当前的刺激信息与提取出的信息进行比较,以便回忆出不在当前的事物的记忆。(二)内隐学习1、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获得客观环境中刺激信息或复杂知识与经验的过程。2、外显学习:凡是个体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的策略、做出决定完成学习活动与任务的都属于外显学习。3、内隐学习的三个典型特征:第一,内隐学习能够自动地产生,无须个体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规则;第二,内隐学习过程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来自不同方面的符号集合;第三,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1)自动性。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中的外显规则。(2)抽象性。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获得的知识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3)理解性。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在部分程度上可以被意识到。(4)抗干扰性。具体表现为:不易受到机能障碍和机能失调的影响、不受年龄和IQ的影响、个体差异小、群体差异小、内隐学习的内部机制具有跨物种的普遍性。(5)三高特征。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四、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与传授而实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夏天要比冬天暖和,是因为此阶段太阳距离地球较近”等即属于此类记忆。安德逊(Anderson)认为:陈述性记忆涉及“是什么”的知识;相对静态的、不变的事实。需要个人意识的参与。2、程序性记忆:是以技巧性动作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