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合并波音和麦道公司分别是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老大和老二,是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第1位和第3位。1996年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合并后的波音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也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所占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但是,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兼并麦道,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主要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强劲挑战。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此案例可得出如下3点结论:2.强强联合,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合并前,波音公司与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在民用领域竞争激烈,总体上,波音没有绝对优势,但由于美国的保护政策,使得波音在利润上领先对手;而麦道公司的F-15,F-18订单充足,而且产品仍在不断升级,同时公司负债也仅为2%,是一家经营极好的公司,前景可观。两家自身条件都极为优越,通过合并,使得美国航空制造业在资源与技术两方面都得到更合理的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国际竞争力。1.优势互补,军民联合。二战结束后,波音公司开始在B-52轰炸机的厂房基础上生产707大型民用飞机,此举奠定了波音公司在民航制造业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麦道公司在军用飞机的制造方面实力不凡,先后研制出了F-15,F-18等主战机型(F-16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产品),通过合并,新的波音在军用民用所有领域均走在世界前列。3.符合政府意愿,顺应政治潮流。美国虽然早在1914年就颁布了用于反垄断的《克莱顿法》,但在经济利益与国家利益面前,反垄断法等同于废纸一般。合并后的波音,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一大飞机制造公司,以绝对优势压倒空客,并将这种优势保持至今,为美国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美国的新型战斗机的研发通常由政府机构或军方出资赞助,波音麦道合并后,研发资金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与利用,而且在技术共享的前提下,美国军用机的高科技发展更加迅速。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最终使世界航空市场形成波音,空客两大寡头垄断的局面,符合美国的利益。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在监管企业购并时,不仅根据国内市场占有率来判断是否垄断,还要考虑在整个市场范围内是否能够形成垄断。对全球寡占垄断行业,需要分析全球市场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本国市场范围。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整体产业竞争力。因此,在执行反垄断法时,美国政府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提高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支持大型企业的重组和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