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模式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现状综述石油天然气成藏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了描述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生、储、盖、圈、运、聚、保等基础要素在时空关系上的相互匹配关系,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油气成藏模式的分析研究,以期更直观、概括地反映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机制和油气成藏过程。目前,国内教科书及各类文献对成藏模式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差异,不同研究者划分油气成藏模式的主要依据和侧重点迥异。或是从成藏动力学系统出发,或是强调构造背景,或是则侧重油源、生储盖组合关系以及输导网络的组成、或综合油源与运聚机制的多元素复合,或突出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或根据不同成藏时间的成藏特点以及成藏期次来划分成藏模式,或抽析复杂的成藏机制进行成藏模式划分,或以不同的充注方式和油藏特征作为划分依据,也有学者直接用油气成藏过程示意图代指成藏模式,还有学者直接用成藏组合模式、油藏分布模式、运移模式及聚集模式代指成藏模式,也存在一些特殊成藏模式。国外学者对成藏模式研究则较少。成藏模式兼有描述和预测的作用,即一方面是提供对已知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样板,另一方面是作为进行未知油气藏预测的类比参考[1]。本文综合分析构造背景、成藏动力、各成藏要素的配置、断层控藏、充注方式、成藏机理、成藏时间及成藏期次、充注方式和油气藏特征等总结了以下成藏模式。1.成藏模式研究现状1.1基于构造背景划分的成藏模式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构造样式、沉积体系、地层格架及其它复杂成藏要素的相互耦合形成纷繁多样的成藏模式。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构造变形姚亚明等[2]与挤压变形有关的成藏模式;与走滑构造变形有关的成藏模式;与拆离滑脱变形有关的成藏模式构造带+油源+主控因素唐勇等[12]缓坡远源相控—断控型成藏模式构造发育特征易士威等[3]早隆-中埋-晚稳定型成藏模式;早埋-中隆-晚稳定型成藏模式;早隆-中埋-中稳定型成藏模式;构造带+生储盖组合李明刚等[13]深凹带沙三段中、下亚段“自生自储”,深凹带沙三段中亚段“下生上储”,斜坡带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旁生侧储”及断裂带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下生上储”4种成藏模式构造特征+供烃条件赵良金等[4]双断双向供烃成藏模式;单断双向供烃成藏模式;单断单向供烃成藏模式;构造带+生储盖组合+运移方向谭丽娟等[14]洼陷带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成藏模式;洼陷区上生下储-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中央隆起带和北部陡坡带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南部斜坡带下生上储-复合运移成藏模式;周边凸起区新生古储-复合成藏模式构造样式+运移常振恒等[5]正向地垒构造样式双向运移成藏模式;负向地堑构造样式单向运移成藏模式;断节构造样式双向运移成藏模式;单斜构造样式单向运移成藏模式构造带+充注方式陈业全等[15]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构造背景+油藏类型王权等[6]陡带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洼槽区岩性油藏成藏模式;中央潜山构造带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斜坡带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构造带+沉积相+油藏类型王权等[16]断层负地貌—河道砂体”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断阶带构造翼部单斜—横向侧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反转带—(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岩性油藏成藏模式、“缓坡中部坡折带—湖底扇砂砾岩体”岩性油藏成藏模式、“缓坡坡底—三角洲前缘外出席状砂体”岩性油藏成藏模式、“潜山围斜超剥带”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古储古堵”潜山油藏成藏模式、“中生古储火山岩下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李凤杰等[7]古地形巨厚砂岩差异压实小幅背斜成藏模式;单斜构造背景上的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烃源岩内砂岩透镜体圈闭成藏模式;鼻状构造高部位与砂体匹配构成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构造背景+运聚方向宋国奇等[8]斜坡正向运聚成藏模式;凸起侧向运聚成藏模式构造带+沉积相黄俨然等[17]斜坡区—河流相成藏模式;河谷—三角洲前缘成藏模式构造带(单断箕状凹陷)费宝生[9]陡坡带成藏模式;洼槽带成藏模式;中央断裂构造带成藏模式;斜坡构造带成藏模式沉积体系模式赵追等[18]断层坡折带成藏模式、断层切下切谷复合型油气成藏模式、下切谷前积砂体油气成藏模式、低位扇砂体透镜体油气成藏模式和湖侵域地层超覆油气成藏模式缓坡带类型张宇[10]单断型坡折式缓坡带成藏模式;单断型断阶式缓坡带成藏模式;双断型垒堑式缓坡带成藏模式;双断型半地堑式缓坡带成藏模式聚油构造+油气藏类型杜维良等[19]沉积坡折带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断裂坡折带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和地层油藏成藏模式凹陷结构陈欢庆等[11]地堑型成藏模式和半地堑型成藏模式王素卿等[20]同生断层下降盘负向区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模式;构造翼部河道砂岩侧向尖灭岩性油藏模式1.2基于成藏动力学划分的成藏模式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封存箱(90年代)郝石生等[21]箱内运聚成藏模式;箱缘运聚成藏模式;箱外成藏;异常高压姜亮[25]封隔层之上砂岩储层中成藏模式;超压层内部砂体内成藏模式;封隔层之下成藏模式;压力封存箱+油气藏类型郭泽清[22]异常高压体系内部裂缝型高压油气藏;异常高压体系下部孔隙型高压油气藏;封隔层之上的孔隙型常压油气藏;超压层系杜栩等[26]低渗超压油气藏成藏模式、礁灰岩(或浊积砂体)高压油气藏成藏模式、常压或稍有超压的油气藏成藏模式、超压油气藏成藏模式、常压油气藏成藏模式封存箱刘廷海[23]箱内”为主、“箱上”为辅的复式成藏模式;“箱缘”复式成藏模式;动力学系统徐振强[28]系统边缘成藏模式;系统内成藏模式;系统外成藏模式;压力分布+油藏类型陶维祥[24]常压区大型低幅度潜山披覆背斜及其周缘地层或复合圈闭成藏模式;压力过渡区的块断构造和大型披覆背斜成藏模式;强超压区构造和岩性圈闭成藏模式;成藏动力系统+保存与破坏张树林等[27]同成藏动力系统内侧向和垂向次生成藏模式;跨成藏动力系统的垂向次生成藏模式;1.3基于油源划分的成藏模式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期及与输导体系等成藏要素的耦合使得成藏过程复杂多样,基于油源组成、烃源岩位置、聚油构造、运移及其它成藏要素总结了以下成藏模式。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油源刘传虎等[29]近源自生成藏模式、远源混生成藏模式油源+主控因素+运移方向张成[40]自源压控侧向运移成藏模式;它源断控垂向运移成藏模式油源+储集层张宏等[30]自生自储式、自源上储式、混源自储式、混源上储式、下源自储式油源+主控因素+油气聚集特征牟中海[41]源边—不整合—斜坡—环带状成藏模式;源外—不整合—断控—阶状成藏模式油源+排烃方式旷理雄等[31]它源-垂向排烃模式、自源-侧向排烃模式油源+异常高压徐士林[42]它源、开放的静水压力油藏成藏模式;它源、半封闭的异常高压气藏成藏模式;油源+运移方向林玉祥[32]它源、垂向—侧向成藏模式;它源、侧向—垂向—侧向成藏模式;油源+排烃方式旷理雄[43]它源-垂向排烃模式和自源-侧向排烃模式陈建渝[33]自源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自源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混合运聚成藏模式;油源+油气藏保存韩天佑等[44]自源原生型成藏模式;他源原生型成藏模式;他源次生型成藏模式;张新国等[34]自源侧向运移聚集成藏模式;它源潜山成藏模式;自源侧向阶梯状成藏模式;它源断层垂向阶梯状成藏模式油源+聚集带杨凤丽[45]单凹陷一它源一断裂带式成藏模式;单凹陷一它源(自源)一斜坡带式成藏模式;双凹陷一它源一断裂带式成藏模式;油源+运移+成藏期次罗劲等[35]远源供油,阶梯输导,多期成藏模式油源+聚油圈闭+主控因素阿布力米提[46]源上—背斜—断裂和相控油气成藏模式;源边—断背斜—断控油气成藏模式宋永东等[36]近源侧向砂体一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近源垂向断层输导多期成藏模式;远源混向“Z”字型输导多期成藏模式;远源混向阶梯状输导晚期成藏模式油源+圈闭+主控因素王雪玲等[47]源内—断鼻—相控油气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源内—断鼻—断控油气成藏模式(下生上储);源边—断块—断裂和相控油气成藏模式(新生古储);油源+运聚过程张雷等[37]源内—顶生下储式油气成藏模式;近源—短距离侧向运移-斜坡带断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源外—长距离侧向运移-继承性构造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多源—多方式侧向运移油气成藏模式油源+潜山油藏类型高平等[48]它源(自源)-断块式潜山成藏模式;它源(自源)-褶皱式潜山成藏模式和它源-残丘式潜山成藏模式张义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油源+成藏钱志多源供烃、多期成藏、“断压”1.4基于储集层及生储盖组合不同类型的储集层中成藏特点迥异,生储盖组合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机制的差别,生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和圈闭的相互匹配形成了不同的成藏模式。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储集层类型赵宗举等[50]礁滩储集层成藏模式;灰岩古潜山储集层成藏模式;白云岩储集层成藏模式;白垩储集层成藏模式;斜坡扇储集层成藏模式;裂缝性灰岩储集层成藏模式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黄彦庆等[54]新生古储的基底断块油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的盐间断层—背斜圈闭油藏成藏模式生储盖组合杨贵丽等[51]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同层运聚型成藏模式;上生下储型成藏模式;生储盖组合+油藏类型赵贤正等[55]“新生古储古堵”的潜山油藏成藏模式罗怀忠等[52]古生新储型成藏模式;古生古储型成藏模式;新生古储型成藏模式赵贤正等[56]“古储古堵”潜山油藏成藏模式生储组合+运移周生友等[53]“一”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横向运移)、“Z”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横向运移)、“人”字型成藏模式(下生上储,油气垂向运移)、“从”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侧向运移)、“众”字型成藏模式(自生上储,油气侧向运移)生储盖组合+运移通道+油气藏类型苗鸿伟[57]下生上储由深大断裂沟通的断块岩性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由断裂沟通的岩性一构造油气藏成藏模式;自生自储自盖构造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下生上储地层超覆油气藏成藏模式;新生古储基岩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无机CO2气藏成藏模式1.5基于输导体系划分的成藏模式断层、砂体及不整合输导通道在空间上交互配置,横向、纵向运移方向复杂交错,聚油圈闭所处构造位置各不相同,其它成藏要素在各油藏成藏背景下的控藏作用差异较大,很多学者或偏重运移通道、或侧重运移方向、或注重输导体系与其它成藏要素的耦合,总结出了以下不同的成藏模式。它们为油气运移提供了立体网络通道。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类型控制着油气的成藏模式。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划分依据代表人物成藏模式类型油源+主控因素杰[39]源边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上源下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期次+主控因素等[49]控制的成藏模式丁文龙[38]古缘型、源边断阶式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源外、沿梁断控式运聚成藏模式主运移通道控烃论罗佳强[58]断层、骨架砂体和不整合面组合型通道控制的油气藏;断层和不整合面组合型通道控制的油气藏;断层和骨架砂体组合型通道控制的油气藏;不整合面和骨架砂体组合型通道控制的油气藏;断层控制的油气藏;骨架砂体控制的油气藏;不整合面控制的油气藏;运移通道+主控因素+圈闭与油源位置+油藏类型杨勉[64]油气沿断层短距离运移源内断块、断层遮挡、断层-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模式;油气沿断层长距离运移源外断块圈闭油气成藏模式;油气沿断层或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源外基岩风化壳、断块、断层-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模式;输导层控制付广等[59]单一输导层控制成藏模式(连通砂体输导层控制、不整合面输导层控制、断裂输导层控制);组合输导层控制成藏模式(砂体一不整合面组合控制、砂体一断层组合控制、不整合面一断层组合控制、砂体一断层一不整合面组合控);运移通道+运移距离+圈闭类型付广[65]油气沿不整合面短距离侧向运移的基岩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