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的艺术表现与文化意义《百鸟朝凤》的艺术表现与文化意义一、影片《百鸟朝凤》中国著名导演吴天明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百鸟朝凤》是一部富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电影。影片凭借其深刻的艺术观赏性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二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以及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等多个奖项。影片所呈现的朴实、纯粹的艺术效果,涵盖着对人性、对文化、对时代的关注与思考,考验导演驾驭剧本及艺术的能力,同时折射影片背后引人深思的精神与文化。《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绝唱之作,根据肖江虹同名小说改编。作者对“百鸟朝凤”在书中也做出了明确的释义:“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唢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抒发情怀的本土乐器,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与精神相通。影片虽以唢呐吹奏《百鸟朝凤》为契合点展开故事情节发展,但吹奏的旋律与经典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旋律是不一样的。影片中吹奏的《百鸟朝凤》是由唢呐主奏,用于丧事,是首大哀的曲子,曲调沉重。同时,吹奏《百鸟朝凤》更是一份荣耀的象征,是在丧事中对故人一生道德品行的评价,只有真正德高望重的逝者才可为其吹奏《百鸟朝凤》,以敬送亡人。二、《百鸟朝凤》的艺术表现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又是一门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艺术,它综合了戏剧、文学、美术、音乐、摄影、表演等艺术元素,通过银幕以画面和声音为载体,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塑造视听综合影像,以最直观、鲜明、具体的形象诉诸观众的感观,并随着剧情的层层递进,直击观众心灵。影片《百鸟朝凤》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朴实无华的画面、感人至深的情节以及扣人心弦的音乐都是为了更好地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让观众思考,并与观众产生共鸣,以最单纯质朴的表现沁入人心,打动灵魂,使观众在观赏影片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被熏陶、被影响,从而传递正确的观念意识。(一)小说产生的文学形象电影艺术是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相互存在的交叉艺术。而在电影艺术中的文学表现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客观、形象地反映社会本质与现实,通过语言文字构成人们的想象,进而形成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常见的体裁就是剧本。如今,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现象尤为普遍,题材形式也很多样。小说以文字叙事为载体,在电影的表现上为其提供一定的素材,例如人物形象、故事背景、场景设置、情节发展等。电影则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用画面来叙事,还原或再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小说《百鸟朝凤》聚焦贵州修文县农村里一支唢呐班的故事,描写了两代唢呐艺人以及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文化冲击下的严酷境遇。小说通过文字描述令人们产生无限想象,这种朦胧模糊的叙事系统使人们脑海中不断出现文字所描述的想象画面,时而伤感,时而愉悦……影片在编排上也一直保留着文学原著的核心思想,紧紧抓住“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和“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这条主线,在影片编排过程中对小说描述的故事情节进行恰当取舍,使作品不局限于纸张篇幅,丰富和升华了原著的精髓与内涵。当然电影有升华小说原著的部分,同时也有一些遗憾。在整部影片中,前半部分基本还是忠实于小说原著的,但后半部分以及结尾部分导演将其改动得与小说原著相差较多。例如,小说原著中焦三爷带病吹奏《百鸟朝凤》最终吐血的一幕,小说原著上是没有的。这些改编的情节是导演为了让电影更加感人,引起观影人的共鸣所做的取舍。(二)画面产生的视觉形象“电影是一门以画面为主的声画综合艺术。”对一部电影来说,画面感是最为直观的,也是获得观众视觉审美认可的基本条件。因此场景的选择、设计以及人物的表演和拍摄技术尤为关键,它直接反映影片叙事的效果、人物形象的描述以及整部影片的风格。影片《百鸟朝凤》虽然没有大气磅礴的场面、奢侈豪华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扎根在黄土地那淳朴的民风、细腻的情感、耿直忠厚的人性以及平淡的生活让人们远离尘嚣,净化心灵。尤其是大片的芦苇丛、金黄的稻田,景色平常而意境隽永,色彩含蓄而情绪浓重,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都展现出一幅田园乡村充满美和极富诗意的画卷。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天鸣在林中模仿鸟叫,师父与他一应一和,随后师徒三人在林间辨认十几种鸟叫声,此情此景祥和而美好,与片名和唢呐经典独奏曲《百鸟朝凤》相呼应。(三)电影音乐产生的听觉形象电影是视听综合的艺术,它最主要的声音要素就是音乐、音响和语言。因此,电影音乐随着电影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也应运而生,同时“电影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具有自己独特规律的艺术形式”,并占有很高的地位,它的构思、设计都要与电影总的构思和呈现的画面视觉形象等相结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以及深化主题,最终将音乐与画面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音乐可以为影片营造特定的氛围,影片《百鸟朝凤》以自然界的鸟鸣声贯穿整部影片,同时根据故事的发生地点,选用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乐器编配音乐与之呼应,达到深化影片视觉效果、增强影片艺术感染力的效果。片中师父将唢呐给蓝玉后,蓝玉在炕上吹唢呐的场景中,背景音乐以舒缓的旋律,将天鸣内心的失落、委屈与泪水融合在一起,使观众也将情绪定格在了那种忧伤的情景中,随后音乐进入到清脆的竹笛声,画面呈现出如歌如画的乡村面貌,天鸣回望村庄,尽显那份不舍的情愫。影片结尾天鸣在师父坟前吹奏的《百鸟朝凤》,唢呐高亢与低沉的音响、哀婉的曲调,充满了天鸣对师父的敬意与不舍,并勾勒出唢呐艺人对艺术的坚守,是整部影片的音乐主题,也是整部影片音乐的核心,对剧情及人物进行心理刻画与情绪的烘托,音乐主题多次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使音乐与影片统一,令观众感受到电影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三、《百鸟朝凤》的文化意义《百鸟朝凤》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它真实客观地展现人物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境况,讲述师徒间学习唢呐技艺,从而流露出父子情、师徒情、友情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从深层次看,影片引出的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所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传达的是在时代发展下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信念的坚守及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影片《百鸟朝凤》立足传统文化之根本,其中的唢呐艺术,在2006年5月便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民间艺人都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将技艺传承下来,代代相传的见证就是他们手中的乐器唢呐。片中师父将清朝道光年间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唢呐呈现出来的时候,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传奇的色彩,更是它历史悠久所赋予的技艺传承的使命感,如今几千年的传统技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却变得脆弱和无奈。影片除了讲述对传统技艺的传承,还反映了艺人的道德品行及坚守信念的精神。片中师父在技艺的传承上不仅要看天赋,更看重德行。天鸣拜师扶起跌倒的父亲时而流下充满孝心与心疼的眼泪,展现了天鸣本善的内心;在河边苦练吸水,由于失败摔倒在地,满眼含着泪水又继续努力最终成功时,展现了天鸣踏实、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天鸣与蓝玉两人生活与做事的态度也是师父衡量传承人的标准。例如,割麦的场景将蓝玉毛躁、不定的性格与天鸣安静、沉稳的性格形成对比;俩徒弟跟班出活儿,草棚着火,天鸣冒险守护唢呐与蓝玉只顾逃命形成对比;在师父先传授师弟蓝玉唢呐技艺,天鸣委屈回家又因父亲的期望,而重返师父家,当看到饭桌上师父送给他的唢呐时,他泪流满面,展现了天鸣学艺的决心与责任,最终天鸣的踏实、勤奋、固本、敬畏的品行就注定了他将成为唢呐的传承人。影片中师父不但在收徒上看重徒弟的人品、德行,而且还在徒弟成长的过程中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例如,金庄查村长葬礼片段,查家子孙希望用高价请焦三爷为当了四十多年的村长父亲吹奏《百鸟朝凤》,焦三爷毅然拒绝,究其原因是其父德行不够,因为其父在位期间将村里其他姓氏的人全都挤走了,使他们家族成为村里的第一大姓;又如,火庄窦村长葬礼片段,窦家请唢呐班演奏,焦三爷主动为其吹奏《百鸟朝凤》,因为窦村长生前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尊重,窦村长打过日本侵略者,剿过土匪,带人修水库时让石头压断了四根肋骨,在焦三爷心里他称得上德高望重,因此焦三爷纵然生病吐血也要坚持为其吹奏完《百鸟朝凤》。这就体现了真正能传承唢呐艺术的艺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我们真正懂得,能够传承《百鸟朝凤》的人也必须是品行、德行兼具,能够坚守唢呐班以德为重,不被世俗所影响。影片结尾天鸣在师父的坟前吹奏“百鸟朝凤”时流下的泪水,在哀婉的唢呐声中尽显他对师父的缅怀,以及作为唢呐艺人信念坚守的精神。事物的兴衰都有其客观规律,如同新陈代谢一般,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人们的听觉与视觉审美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当影片中西洋乐队走进村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以及唢呐艺人面临的生存考验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尴尬与无奈。影片《百鸟朝凤》具有令人深省的现实指向,整部影片反映现实生活,勾勒人性,有一定的文化隐喻,暗喻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命运、生存困境与信念的坚守,让每个观众都反思并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加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中华民族要发展强大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有正确的、科学的态度,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满腔热血就能坚守并延续下来的,它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需要依靠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要利用学校的教育手段以及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和倡导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并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不会消失。2.电影《百鸟朝凤》艺术特色分析《百鸟朝凤》这部影片由第四代领军人物吴天明导演执导,凭着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电影艺术经验的深厚积累,以及对民族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成就了吴天明导演质朴而凝重的独特风格。《百鸟朝凤》这部电影彰显出吴天明导演一贯凝重、沉稳的性格,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1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影片中对人物形象塑造从传统文化的守护层面可分为三种类型,恰好对应影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一是固执的焦三爷,对于唢呐技艺的坚决维护;二是性格温润、讲信义的游天鸣,作为师父钦点的传承人对唢呐有着特殊感情;三是蓝玉,唢呐于他只是过往,不会阻碍他随着时代向前的步伐。1.1倔强执拗的焦三爷,传统伦理纲常的维护者人称“唢呐王”的焦三爷,性格倔强讲原则,黑白马褂手拿唢呐,一袋旱烟冷面朝天,对唢呐的热爱超越一切,对徒弟看似严苛却心怀暖意。在焦三爷看来,吹唢呐不仅仅是挣钱养家的职业,更是对文化的传承、是文脉的延续。正如焦三爷自己所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片中焦三爷最后一次吹“百鸟朝凤”时身体已经撑不住,焦三爷依然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唢呐这门技艺的精魂,他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吹奏了一曲“百鸟朝凤”,看似是极力维护了唢呐匠的最后一丝骄傲,实则是在坚守传统文化的最后防线。1.2憨厚淳朴的游天鸣,传统技艺中的彷徨者相比于焦三爷的固执坚守,游天鸣显得犹豫而彷徨。当年拜师学艺是被父所逼,梦想学习“百鸟朝凤”也是为遂父所愿。虽然他在日后的勤学苦练中已经爱上了唢呐,但那种爱多少也掺杂着些许命运被“绑定”的无奈和对脱离“绑定”的彷徨。例如,当所有人都劝他时代不同了,希望他放弃唢呐时,他的回答是“我对师傅发过誓”,这句话除了表现出对师傅的深情,他除了肩负发扬唢呐文化的责任感之外,也包含着自己对命运被唢呐绑定的无奈。远赴西安寻找同门却一无所获的天鸣和一个无人为津的街头唢呐艺人卖艺老人久久对立,仿佛那就是自己的未来。焦三爷去世时,天鸣独自在师傅坟前吹奏《百鸟朝凤》。恍惚间看到师傅拍手叫好后表情的“无力回天”,起身摆手离开。这个背影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唢呐艺人的无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