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习惯——成因及对策一、调查目的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习惯,以便及时有效给予纠正,我们对肃南二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二、调查对象与抽样方式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我们设计了21项调查试题,对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涉及二年级学生15人,共发放调查表15份,回收15份,从调查的15个学生中,我们发现:数学学习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达87%;课前认真预习的学生不足28%;每堂课都能专心听讲的学生不足46%;课堂中能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问老师和同学的学生不足61%;能自觉的复习和总结当天的课堂学习内容的学生不足23%;每天完成作业后能主动读课外书或写写小练笔的不足33、8%。作业马虎、应付、拖拉的学生约占56、5%;以上调查分析反映,绝大多数孩子在数学学习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低年级孩子自私、散漫、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现象颇令人忧心。三、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导致行为习惯不良。2、社会方面的原因。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3、教师方面的原因。通过观察和反思,我觉得,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除了学生家庭、社会等原因外,教师个人的一些行为,也足以影响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①是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的。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教好书,使学生获取知识,更要育好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求人人成材,但要个个成人。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做的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有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重视学科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只重视书本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终生影响的重要性,因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如果不育人,就是害人。因此,要时时注意引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不良习气,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是与教师要求不严有关。“严师出高徒”,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育人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一套严格的习惯要求,并以要求为准则,时时规范学生的行为。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它对“管教不严”的责任已经划得很清楚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常会见到有的教师没有一套习惯要求,或者只是零碎的要求,或者有要求但没有随时用要求来规范学生。这就是所谓的要求不严。在巡课中,发现有一位教师每次在组织学生读书时,学生个个都坐得端端正正,拿书的姿势也是一样,读得十分起劲,真是书声朗朗,一看就给人一种学习空气浓厚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在巡视,绝不会坐着看书,或者批改作业。但同样是自习读书,有的班的学生却是坐得歪歪扭扭,坐正了的也是颔胸塌背,没有一点朝气;拿书的姿势也是五花八门,读书也是有气无力,还有的根本没有读。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在做自己的事。这样的班集体,一看就觉得没有学习的样子。教师要有一整套学习习惯的要求。有了要求还不行,还要时时用要求来对照检查,绝不可对学生中的不良学习习惯视而不见。教师要求不严,必然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觉:觉得学习的时候,有很多方面是可以凑合的,是不用认真对待的。学生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再纠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或者一生都难以纠正。③是与教师不能说到做到有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教师说到做到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学生的要求要说到做到,一是教师个人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说到做到。在教学工作中,不能说教师没有布置任务。但常常见到有的老师任务是天天布置,但检查不严,使有的学生能蒙混过关;还有的甚至只布置不检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了,也对老师打起马虎眼来了。常常听见学生这么说:这个老师的作业要认真对待,否则是过不了关的。这种情况表明:这个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对待过不了关,说明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可以不认真对待是可以过关的。教师布置任务,要求要具体,指标要明确,要求什么时候检查,就要什么时候检查;要求怎样检查,就要怎样检查;要求达到什么标准,就不得降低标准,检查就要过细,不给学生形成完成学习任务可以“打折扣”的观念。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上课要候课,不迟到;与学生一起活动时遵守规则,在公共场所遵守纪律等,给学生带好头——身教重于言教。④是与教师的个人能力有关。在这里,教师的个人作能力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教师的学识、水平、经验等,一个是教师的气质等天赋条件。就学识水平来讲,一般是不会存在大的问题的。就经验来讲,可能就有讲究了。常常见到有的教师“心无二用”,即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自己讲,很少“分心”去关注学生,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能力。不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是一种不负责、不讲效果的教学行为;第二层意思是教师的气质和天赋条件。有的人天生文静、懦弱,没有一种逼人的“气势”。这种人不注意修炼,就可能造成“管不住学生”的状况。反之,有的人则先声夺人,凭他的“威风”,不用多说,就能使学生服服帖帖。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注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的表情,能了解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听懂,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还要观察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是否分了心。一旦发现有人心不专,就要及时提醒。另外,教师的气质尽管是先天的,但多加注意也是可以改变的——如要求严格,说到做到等。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如把违反纪律看作“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促进事业的成功,“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这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获得鱼,更应该获得打鱼的方法,做到“鱼”、“渔”兼得。四、采取的对策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表现,很自然地给社会各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给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方法上提出了更高要求。1、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首先,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随着父母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拓展了和子女交流的层次,使子女从观望到服气到模仿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各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引导子女的成长发育。其次,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条件。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代沟”,要尝试与孩子交朋友、做伙伴,真诚沟通、真心交流,要摒弃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鼓励,不良方面要及时引导矫正。再次,社会、学校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共同研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或采取家长例会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溃实行教育联系卡,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通过密切配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一是要切实加强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尤其需要强调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改革开放的目的和出发点就在于发展生产力,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达到这个目标,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这样才能使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纳入正确的轨道。这就要求青少年树立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二是要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质。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整体化、长期化、-制度化,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3、有关部门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小学生健康成长。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就能对小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从心中升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自豪之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等。反之就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活教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起到不良的诱导作用。总之,小学低年级是少年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共同控制、预防、纠正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强大合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